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茖W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科學素質已成為21世紀合格公民的必備素質。科學教育承擔著培養(yǎng)公民科學素質的重任,從幼兒開始,面向每個兒童實施基于探究的科學教育可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fā)兒童對科學和自然的熱愛,變革他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能成長為團隊中的創(chuàng)新者,能用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并能作出明智的決策。從上世紀末開始,國際上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就不斷關注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通過培養(yǎng)合格的、具有科學素質和科學倫理道德的公民,促進整個世界的繁榮、社會的和諧與光明。韋鈺院士正是這樣一群負有責任感的科學家中的一員,她所倡導和積極推進的“‘做中學’科學教育改革實驗項目”已經(jīng)進行了十年。
“‘做中學’科學教育改革實驗項目”是由科學家攜手教育界共同推進的科學教育研究項目,項目不僅以腦科學領域的科研成果作為研究工作的理論指導,而且采用嚴謹?shù)膶嵶C方法,這一過程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所具備的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韋鈺院士是一位對教育充滿熱情和責任感的科學家,十年中她親自著書、培訓教師、走訪學校,她的執(zhí)著和奉獻精神令我感動,這項富有意義的工作也得到了來自其他科學家的大力支持。2008年2月,我和甘子釗、葛墨林等11位院士匯集在南開大學陳省身數(shù)學研究所,召開“科學教育討論會”,專門對小學的科學教育問題進行探討。會議形成了一份院士建議——“關于大力推進和正確引導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改革的建議”,我們鄭重地在建議上署名,希望通過我們的呼吁和努力,能夠使科學教育改革問題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
韋鈺院士所著的《十年“做中學”為了說明什么》,是她對十年所做的努力和工作的記敘和總結,也是對于如何開展實證的教育研究和如何實現(xiàn)科教聯(lián)手促進科學教育改革的一份研究報告?!笆陿淠荆倌陿淙恕?,“做中學”項目經(jīng)歷了十年的努力到達今天,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應該是一個開始,更是希望以此喚起國人對教育改革中實證性研究的關注,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家關心和參與教育研究,和教育界一起推動科學教育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21世紀合格的公民,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而共同努力。
《科技輔導員工作指南》,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xié)會編著,科學普及出版社,定價:24.00元
本書從理論探討、概念界定、實踐總結和典型展示等多元角度,就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工作所涉及的自身資質、工作對象、工作目標、工作原則、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所覆蓋的青少年活動,以及團體組織和服務途徑等,進行了科學、細致而生動的描述,為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做好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提供了詳盡的指導。
本書適合廣大中小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閱讀,對于各級青少年機構和團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普場館和科普教育基地、街道和居委會的科技導師、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來說,本書亦是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的實用指南。
《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英]溫·哈倫編著,韋鈺譯,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定價118.00元
2009年10月,1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和教育家在蘇格蘭羅蒙湖舉行了研討會,會后形成報告。報告中提出了在中小學對所有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時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并指出,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應該幫助學生學習有關科學知識的大概念和有關科學本身的大概念,使得他們能夠理解有關周圍世界的科學知識,并對科學的應用做出有依據(jù)的決策。為了真正達到理解的水平,學生需要具有令他們感興趣、能夠吸引他們投身其中并與他們的生活相關聯(lián)的學習經(jīng)驗。這樣,促成了《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這本書的形成。書中提出了科學教育應遵循的十個原則和基礎教育中學生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十個科學概念以及四個關于科學的概念。
本書由韋鈺院士翻譯,并得到院士和教育工作者的聯(lián)手推介:
胡啟恒(中國工程院院士)——一本了不起的書。樹立了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骨干地位與價值。其振聾發(fā)聵的作用在于喚醒我們重新認識一個基本的、緊迫的、長期受錯誤認識誤導的問題:科學教育對于所有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并非只是為了未來的科學工作者。擁有受到良好科學教育洗禮的國民,才能擁有未來,成為有競爭力的國家。
賈欣(小學科學教研員)——這本書讓我能夠跳出課堂,從更廣闊的空間來審視自己對科學課的理解。它讓我知道“親近螞蟻、擺弄磁鐵、仰望星空……”不再是單一的學習活動,它將成為學生學習科學歷程中向“big ideas”進發(fā)的一個發(fā)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