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身邊許許多多打著愛的幌子進行所謂家教宣傳的現(xiàn)象,我發(fā)了這樣一條微博:“虎媽狼爸”以及大批偽教育叢書之走紅,挑戰(zhàn)的不是真理是現(xiàn)實,諷刺的不是孩子是大人,羞辱的不是無知者是教育家。對他們應該——不信不讀不理睬。
微博發(fā)出之后,氣卻沒消:如此低劣和不值一駁的偽教育家為何如此大行其道,甚至還被追捧呢?
正郁悶時,收到了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贊美你——奧巴馬給女兒的信》,薄薄的二十幾頁,圖文并茂,立即讓我眼前一亮。隨手翻來,十幾分鐘就如同上了一堂生動的家教課,也使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奧巴馬給女兒的信是真正的家教。
這本書是奧巴馬給女兒的十幾封信的合集,其中涉及創(chuàng)造力、聰明、勇敢、心靈醫(yī)者、堅強、善良、不放棄、大家庭一分子、善于激勵他人等。僅是這些理念的傳播已經(jīng)讓我心動了。我們有多少家教的書,有多少專家真正給讀者傳播過這些理念?我們咀嚼不止的是成功、優(yōu)秀、成才,頂多加個空洞無物的愛心。我們家教的具體目標就是上清華、北大和當富翁,或者就是云里霧里的偉大和崇高,不要說孩子,大人都摸不著門兒,遑論感受、體驗、思考和提升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奧巴馬不是空洞地講這些理念,而是通過十三位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美國英雄來表達他的理念,讀來感人至深。無論是喬治亞·奧基弗的藝術才華,還是杰基·羅賓遜的過人勇氣,無論是海倫·凱勒的精神力量,還是喬治·華盛頓的愛國情操,奧巴馬正是在這些人物身上挖掘出閃光的精神品質,以優(yōu)美的筆觸引發(fā)思考。
還是讓我們讀幾段信里的話,感受一下奧巴馬家教的魅力吧。
“孩子,我可曾說過,你是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力?有一位女士名字叫喬治亞·奧基弗,她走進沙漠,描繪花瓣、枯骨、樹皮。她引領我們從細微處發(fā)現(xiàn)大美:巖石之堅,羽毛之柔。”
“孩子,我可曾說過,你是多么勇敢?有一個人,名叫杰基·羅賓遜,他是一位棒球運動員,他用球場上的表現(xiàn)告訴每一個人怎樣把恐懼化為尊重,把尊重化為愛。他舞動球棒,帶著獅子般的優(yōu)雅和力量,他把勇敢的夢想傳遞給其他追夢人?!?/p>
“孩子,我可曾說過,你是一個心靈的醫(yī)者?西延·布爾是蘇部落的良醫(yī),他治愈了受傷的心靈,使破碎的承諾兌現(xiàn)。他說,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這不是一件壞事,蒼鷹不必變成烏鴉才有和平。他雖曾一度入獄,但他的精神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自由翱翔,他的智慧代代相傳。”
“孩子,我可曾說過,對別人的犧牲表達敬意是何等重要?有一位女士名叫林瓔,她設計了越戰(zhàn)紀念碑,紀念那場戰(zhàn)爭的死難者,她設計了民權紀念碑,向為平等而戰(zhàn)的人致敬。她認為公眾空間應該充滿藝術,那樣我們就能夠徜徉其中,緬懷過去,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還有,關于善良,關于探索,關于鼓舞,關于孩子是美國大家庭的一分子,關于美國人應有的自豪感等,令我愛不釋手,難掩喜悅之情,真想多引述一些。
我們的圖書,尤其是關于家教的圖書甚多,并且字數(shù)也奇多。我常納悶,我們大人怎么那么多話,不僅平常說的多,寫成書也多,書出來之后的書評也多。一個“多”字折射出來的不僅是思想和情感上的差距,而且是心靈和智慧上的距離。我們在理想上太具象化了,我們在現(xiàn)實中太功利了。大人成功,孩子成功,全中國都夢想著成功;上清華北大是成功,當官發(fā)財是成功,無論什么只要成為人上人就是成功。具象到如此可怕的程度,哪里還有真正的成功可言!
成功真的就是家教的核心嗎?成功真的在人生中就那么重要嗎?遠比成功重要的是良心、尊重、快樂、自省、情趣……這些我們原本擁有的就少,而告訴我們怎樣擁有這些的人和書也不多。該是想想這事兒的時候了!
我很少贊美一本書,也很少看書評。突然看到不熟悉的出版社和不認識的編輯寄來的這本書,卻一反常態(tài)地讀、說、品,并寫下了這些文字。
【選自騰訊博客,本刊有刪節(jié)】
插圖/功利教育/張廣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