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北京那年,我沒有辦暫住證。在北京人眼里,所有的外來者都是不可靠的,很值得警惕以待。在北京這個五星級賓館里,我像一只偷飛進來的萬惡蒼蠅,極少敢出門,除了上下班。領(lǐng)導說:警察只是查那些可疑之人,你沒那么幸運。結(jié)果有個周末我出去買秋天的衣服,回來路上就“幸運”地被兩位警察攔住了,問我要暫住證。那年月,北京查得很嚴,查到?jīng)]有暫住證的,直接關(guān)進收容所,然后遣送回原籍,甚至有更可怕的下場。警察倒是沒有遣送我,他們將我請進警車,檢查我手上裝衣服的塑料袋,然后查看了我的身份證、工作證;查完了還是滿臉疑惑,反復驗證我的臉和證件,似乎哪里出了問題。他們越審視,我越心虛,后背毛茸茸地涌出了汗星子。一張冠名某部委的工作證,讓警察為難,其中一位警察甚至脫下帽子很不解地撓了幾下頭皮……最后,我交了五十塊錢的罰款,接受警告,才被放行。好事成雙,沒過多久,我又被警察攔下了。不過這次我有了前車之鑒,隱瞞了事實,積極主動地撓自己的頭皮,假稱自己忘記帶暫住證了,并坦然取出工作證。警察看了我的工作證后,再次警告:出門一定要記著帶暫住證。
在身份證不能證明身份的年代,說“可怕”是不夠的。
這兩次脫險,要感謝單位的權(quán)威性。我在辦公室說起這兩次經(jīng)歷,同事笑說,可能我長得比較另類;另一同事說得比較靠譜,他說我主要是長得瘦,穿得再時尚也掩蓋不了我的貧困本質(zhì)。第二年我費盡周轉(zhuǎn)終于辦了暫住證,出門就大膽多了。隨著職務(wù)的變化,我常要去外地開會、組稿,一趟趟跑火車站。在火車站我被警察攔下來的次數(shù)也不在少數(shù),查了暫住證,又查身份證,而且每次警察都會用懷疑的眼神審視我;有時明明是跟單位幾位同事一起的,火車站又人口擁擠,警察偏偏挑中我,攔下,似乎我臉上有什么醒目的可疑點。
后來我也懷疑,自己的臉上可能是有什么特殊的記號,或者是眼神、舉止有什么不合常態(tài)的地方,甚至懷疑自己擁有的是別人(讓警察關(guān)注的很可能是某個兇殘的暴徒、江洋大盜之類的)的外貌和身份,我過的是別人的生活。這樣想是可怕的,也不得要領(lǐng),就像小時候懷疑母親是別人假冒頂替的一樣。夜深人靜時,我會不斷審問自己:你是誰?看周圍的人活得很有奔頭,很自我。我沒有這種感覺,體會不到,似乎每年都在朝我意志的反方向行走著,越走越遠。閱讀的旅行,使我遇到少數(shù)隱藏在人世中的異類分子,他們給了我一些力所能及的安慰,因為他們也都不快樂,也在一些無法解碼的事物意義上苦苦尋求所謂的意義;這些人有些已不在人世,有些還幸存著。我看過一個法國人的照片,他的眼神極有親切感,使我冒出一種睽違已久的熱情來,像看到了想象中的自己的眼神;緊隨而來的是一種擔心,擔心自己到那個年紀還能否保衛(wèi)住這種驚悸、警惕又單純的眼神。相對廉潔的存在方式,是把自己埋起來,露個透氣的口子就行了;肯定還有其他方式,在我知道自己是誰之前。
在此之前,我免不了要在某些方面?zhèn)ψ约?,譬如腸胃方面、臉色和精神方面、物欲方面,等等。我不能阻止傷害。2010年來臨之前,我在朋友未裝修的空蕩蕩的新房子里寫長篇,每天寫一千多字;寫字用的電腦是朋友的,連床和被子都是朋友的。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每天凍得雙腳麻木。我知道,即使小說寫完了也掙不到錢。那段時間我身上已經(jīng)快沒錢了,每天只吃一頓飯。小飯店的女老板以為我是鄉(xiāng)下來的泥水小工,對我同情又照顧,常常鼓勵我多吃飯。人在絕境的那種感覺十分誘人,什么都不用管,活著的意識近乎一心一意。寫作消去了所有中介,最滿意的是,我不用見到人,不用按別人的意志說話或做事。
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體驗這種感覺,和體驗到類似的身體傷害了。那是真正的激勵。窮困潦倒的日子如此真實,我反而不用懷疑自己的身份。
2010年1月,我被迫結(jié)束了這種日子,開始動蕩和逃避。我給好朋友打電話說,我過不下去了,想掙錢。朋友替我作了力所能及的安排,暫時解決了我的吃飯問題。我曾經(jīng)想去一所學校做勤雜工,他們正缺人手,只是擔心家里人會因此很沒面子。在此之前,房子的主人和南昌的朋友一再想在經(jīng)濟上援助我,希望我繼續(xù)寫下去,繼續(xù)做真實的自己。房子的主人說我每年的生活費不到一萬塊錢,可以在鄉(xiāng)下找個安靜之地,堅持幾年,完成自己的夢想。我沒有他們想象中那么堅強,重新接受了工作,電話和網(wǎng)絡(luò)是工作途徑。我把自己從獨自的絕境上牽引到人群的附近。1月份,我向家里借了一筆錢,買了筆記本電腦,租住著杭州文二路上某套公寓的一小間,因為入不敷出,很快就不敢住下去了;4月份,我搬到城皇閣下面的老住宅區(qū),跟一位陌生人合租;8月份被迫再次搬離……無論我的工作性質(zhì)多么隱蔽,依然感覺自己曝曬在人群之間。這年是虎年,我像一只老鼠那樣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驚恐萬狀。
這一年,原本以為美好的東西被迅速玷污。那些握過手、熱情交談過的人轉(zhuǎn)身而去,抒寫各自的生活糧食和人間親愛。我在一條狹窄昏暗的過道上,臨時記錄那些似是而非的人事。無論在哪里,總會重復見識貪婪、物欲、自私自利之類日常途徑的超現(xiàn)實表達。我在城市密集、龐大的行進隊伍中遠遠落后,而且顯得弱智。
第一次進入這家茶館,迎面是一株春情怒放的桃樹。我的目光也怒放了一下。后來才知道,桃樹是假的。那家茶館叫“五月天”。我經(jīng)常帶著筆記本電腦去這家茶館,坐一下午。白天的茶館里客人很少,相對安靜。有三個中年男人也是這里的???,他們聊天的時候很坦然,也親密;聊天的內(nèi)容只局限于他們?nèi)?,他們是絕對不會讓他們的妻子、兒女知道的。在茶館,他們更接近真實的自己,雖然短暫;在家里,他們的身份是丈夫和父親。
一株真的桃樹是不可能在室內(nèi)長年燦爛美麗的。
我在茶館的時間,也不一定是真實的自己。即使獨處,也無法安靜地成為自己。大多數(shù)時候我會以相對理性的方式來考慮言行的后果,包括寫字、工作或處理人事。茶館里沒有熟人,不用說話。五官中,最不可靠的部分是嘴巴,這里正是叛徒和虛偽者的出沒之地。
我懷疑自己的五官在向某個方向傾斜。這種感覺由來已久,它逼迫我正視這樣的現(xiàn)實。如果有幾天專注做事或沉浮于世面,等到某一天閑靜下來,審查自身,那種傾斜的感覺比一只鶴站在雞群中間還要顯著。五官以潛默的方式在向另一張面孔發(fā)展,它們緩慢地行進,像漫天風沙將一株植物埋葬。
我的鼻子自從某年冬天受傷(用爐子取暖,深受煤氣傷害)后,一直沒有好過,它受過刺激,就靈敏,相對會容易感覺到空氣的雜味和氣溫、濕度的變化,然后打噴嚏、流鼻涕。
我的耳朵也過于敏感,總是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每天被各種聲音困擾著。
最主要的是眼睛。瞳仁泛黃,像再也回不去的落葉。有些東西,就是在你不在意間搖晃了一下,然后徹底失去。瞳仁不會像樹葉那樣重新返回嫩色,它和主人都是一次性的經(jīng)歷。眼白,也白得不單純了。長年累月處在不干凈的空氣中和嚴重污染的人事里,根本不可能保持本色;隨著年歲的磨煉,感官和神經(jīng)也不怎么敏感了,眼睛也很久沒有涌淚清洗。沒有所謂的快樂和憂傷,日子像事先排好版的頁面,一頁頁印刷著。日子沒有半點教養(yǎng)。
我的眼睛在十七八歲時就已近視。那時讀物對我并不一定起著正確的作用,就像眼睛,我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事物??床磺逡簿土T了,偏偏那年月一顆膨脹的心什么都想感受,眼睛自然也不能免俗。視力的印象總歸是一邊獲得,一邊遺忘。真正懂得閱讀是在30歲以后(自己認為的“懂得”)。視力傷得太早,幸好后來沒有繼續(xù)加深對自己的傷害,現(xiàn)在我的視力還保持在十七八歲時的狀態(tài)。我不戴眼鏡,戴眼鏡是另一種傷害,就像人們喜歡在被稱呼時,名字前面“戴”個定語或后面“戴”個補語一樣,只會越戴越近視。
這世上真的有“五官端正”的人嗎?我不清楚一個人的五官隨著年齡的攀升會朝哪個方向傾斜,有一點可以肯定,五官在成熟之后就是衰敗。衰敗是一色的,沒有其他的衰敗樣色。
每天起床后,想,今天可能會與眾不同。到夜晚上床時又發(fā)現(xiàn)整個過程一模一樣。那是另外一個人的生活,我老這樣想。那么,我又是誰?
和自己相處是最困難的事。一,不知道自己是誰,缺乏觀察認識自己的角度(如果人人可以像看別人一樣看自己的所作所為,可能沒幾個人可以坦然活下去);二,沒有人可以把自己的方式和別人的方式剝離開來,就如對于真假的辨別。
知道自己是在辨別和認識自己時,會很痛苦,像做一場沒有麻醉的手術(shù)。你不可能清楚知道這種痛苦的繼承方式,也不太可能找到與別人的區(qū)別,包括與最討厭最恨之人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你會大動肝火、心胸狹窄、見利忘義,等等。
在人間,“獨立”、“自由”、“真實”……這類詞語并沒有名副其實的生存空間。它們和人一樣,需要不斷妥協(xié)和隱瞞著現(xiàn)身,或者以不屬于它們的面目存在。它們只是“五月天”茶館里三個中年男人喝茶時的談資,和某人書面上的一種理想。它們像五官一樣,不可能客觀存在“端正”一說。
安靜是得體的,也是自我教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起碼要偽裝成自己。
我常常在長著一株偽裝的桃樹的茶館里,打聽自己,追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