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詩人濟慈說:美麗的事物是永遠的喜悅。
我坐在五月晴好的清晨里,寫下全書的第一個開篇,心中流蕩著溫潤、平和、感激,還有一點點傷感。
是的,太美好的事物,不經(jīng)意間,總是氤氳著憂傷的淡淡云煙,如絲如縷,很弱很弱,卻揮之不去。窗外,花朵正女大十八變,夜以繼日地變身為綠葉和果實;誰家的貓、狗在鮮嫩的草地上打著滾兒;繁忙的腳手架,正在刷新城市的地標……
這些具體可觸的眼中之物是可以把握的,而視線看不到的十幾、二十公里之外,我知道,還有一群群千里迢迢歸來的鷗鳥,同樣享受著這春末夏初的柔美艷陽。暖暖的,柔柔的,軟軟的,絲絨的溫度,那感覺像它們的羽毛一樣順爽,又如晴朗的心情里春水般的溫情。它們一定是在滑水、嬉戲、梳理羽毛、專注地覓食、雙雙對對地調(diào)笑……只有美麗,沒有哀愁。
2
為什么第一個寫到丹頂鶴呢?
每一年的初春三月,積雪殘冰還沒有完全融化之時,我們看到的第一種回歸的候鳥,差不多便是丹頂鶴了。
在江蘇鹽城與黑龍江扎龍之間,遼河口濕地成為丹頂鶴南遷北徙必經(jīng)的中轉(zhuǎn)站,約等于古代的驛站吧:在此歇歇腳兒,飲飲水,攢攢精氣神兒,然后,再繼續(xù)往北飛??墒?,有的丹頂鶴到達之后,就住下來——對!住下來,不走了!它們在中國最美的濕地之一拉開了生活的帷幕,安居筑巢,生兒育女,過起了有滋有味兒的小日子。盤錦因此成為世界上集丹頂鶴的遷徙中轉(zhuǎn)地、繁殖地和越冬地于一身的唯一的濕地。
每年每年,丹頂鶴分期分批地從南方飛回遼河口濕地,它們要先落在海邊過上幾天群居的生活,適應一段時間之后,再以家庭為單位形成自然而然的組合。那種情景真是和諧美滿,溫馨可人。
待它們身心完全安頓下來之后,就開始新生命的創(chuàng)造與孕育了。
說來有趣:像鳥類“計劃生育”的標兵,在一個繁殖期,每對丹頂鶴只生兩只蛋??墒牵鼈兪欠穸寄茼橅槷敭?shù)爻砷L為人見人愛的寶貝兒,還真不太好說。也許丹頂鶴父母在淺水里或濕地上,夜以繼日地苦苦守候一個多月,滿心歡喜卻又小心翼翼地探頭去看時,發(fā)現(xiàn)巢穴中并沒有成雙成對的小仙鶴,而只有一只幼雛;另一只呢,或許只有空空的蛋殼……一個本該鮮活的生命,竟然不知所終……
丹頂鶴的成活率極低,也正因為它們稀少,更加彌足珍貴。
哺育也同樣艱難。
像人一樣,丹頂鶴幼雛不是一生下來就會走路,不過,還是比人更能適應生存環(huán)境。幾個小時后,待幼雛全身的水腫漸漸消退之后,幼雛就不需要親鳥的“扶持”了??墒?,親鳥還是不放心呀,直到幼雛完全可以“放單飛”了,才把它們帶出去“遛遛”。那時,幼雛大多也是站在爸爸、媽媽的中間——相當于小朋友與父母逛公園時的模樣——只不過丹頂鶴沒辦法做到手拉手而已。
最早見到丹頂鶴是哪一年已記不真切了。我是一個懶散、無所用心而又不求甚解的人,愿意順著自己的心性生活。即便生活在被人們稱為“鶴鄉(xiāng)”的盤錦,對丹頂鶴的了解也不敢說很多。
大約是調(diào)到市作家協(xié)會工作之后吧,每年,當春天將要來臨的時候,我們就會組織作協(xié)會員去野外觀鶴。像平常日子里的一個盛大節(jié)日,我們壓抑著激動的情緒,不能穿過于花哨的衣服,不能叫喊,不能離它們太近,帶上高倍望遠鏡和晴朗的好心情——更重要的,像熱心、體貼的家庭主婦那樣,用袋子備好玉米,迎接貴客一般,為親愛的丹頂鶴們送去它們“回家”后的第一頓大餐。
——對了,丹頂鶴是雜食性動物。冰消雪融、潮水退卻后,丹頂鶴除了以濕地上的小魚、小蝦為食,還吃一些草籽或玉米。
嗖嗖勁吹的小北風兒實在算不了什么,仿佛是朝拜,尚在沉睡中的荒野,那時便成了愛鳥人的耶路撒冷或麥加。如果恰巧看到第一批歸來的丹頂鶴,人們的歡呼聲便會隨著丹頂鶴忽然驚飛的身影,騰空而起,根本就忘了來時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吵它們”的約定。
“這一年要交好運了!”人們望著天空中飛來飛去的美麗倩影,聽著久違的悠悠的鳴叫,擊掌、叫好、彈冠相慶。
“三月是光的春天;四月是水的春天;五月是色彩的春天?!比绻\氣好,正好有和煦的春光、初融的春水、鮮嫩的春天的色彩,在返回的路上,心情便也提前進入春天了。于是,來路的顛簸和尋找的艱難,都被歡欣和喜悅替代了——達成一次小小的奢侈的視聽享受,就是這么容易。
目前,全世界僅有2000多只丹頂鶴了。而最多的一年,我們竟看到了800多只。
——不管是800只,還是1只,每年春天,如果見到丹頂鶴的身影,我們便知道:春天隨后就到!
3
不知為什么,一想到丹頂鶴的鳴叫,就會聯(lián)想到銅管樂器,想到輕輕蕩漾的水波,想到紛紛落下的花瓣兒,有一種不可多得的春和景明的美好詩意:春泥、殘香、波光、水影、游魚、上升的陽氣……周遭的一切,都是欣欣然剛睜開眼睛的樣子,有著向上的喜氣、朝氣,在身邊縈繞。
《詩經(jīng)·小雅·鶴鳴》中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的詩句,是說丹頂鶴的叫聲清雅、悠長,能傳出三五里。
這樣的描寫并非夸張——之所以說鶴鳴能傳出幾里之外,俄羅斯作家阿克薩科夫在《漁獵筆記》中這樣寫道:“雄鶴的氣管內(nèi)部有著特殊的結(jié)構(gòu),所以發(fā)出的聲音,如從遠處傳來的圓號和小號的奏鳴曲……”不僅僅是修辭,看來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丹頂鶴是較大型的鳥類之一,像訓練有素的短跑運動員,飛行前,它們很講究助跑。事實證明,助跑預熱了身體,好比一臺機器的發(fā)動機由慢到快地轉(zhuǎn)動起來,聚集、儲存了爆發(fā)力和大量的能量,的確為它們的飛行幫上不少的忙。但丹頂鶴更是優(yōu)秀的“長跑”運動員,它們特別善于飛行。一天飛個七八小時、幾百公里,氣不粗,腿不抖,根本不在話下。
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飛行過程中,它們的隊列總是呈三角形,而且是那種鈍角三角形。在俄羅斯南部,人們習慣把鶴飛行時的那種三角形陣勢叫作“鶴鑰匙”。意思是說,那形狀與農(nóng)民自制的一種普通木鑰匙相似??纯窗?,人與鶴的親密關系又近了一層——幾乎登堂入室、同居一門了。多形象、多親切的比擬!
丹頂鶴飽食后,特別喜歡跳舞,常常情不自禁地拍打翅膀,引頸高歌,激情四溢,不能自已。是為了感恩家鄉(xiāng)熱土賜予的自然風物和可口的食物,還是回到久別的濕地后興奮心情的自然流露?不過,誰看到那樣的情景都會快活起來,心也隨之飄起來。
丹頂鶴秀麗、文雅,卻也異常聰慧。以它們的智商,能正確地分辨出你對它的舉動是否友好。如果是善意的,它依然會唱著、跳著,為你表演各種歌舞,翩翩,姍姍,不一而足。如果行為里有挑釁、挑逗的意味,它就不那么客氣了。
有一次,我們接待了一個全國作家采風團。在蘆園風景區(qū)的鶴園里,三只丹頂鶴正在忘情地舞之蹈之,一位來自天津的女作家手里拎著帽子,去逗弄其中的一只。先前,那只丹頂鶴還好著脾氣,不理她。結(jié)果,三逗兩逗,它便大為光火,大叫著,扇著翅膀、邁開長腿,撲了過來,要叼那位女作家,嚇得女作家慌忙丟了帽子,落荒而逃。——看來,尊重是一種好品質(zhì),不僅對人,對動物也同樣重要。
在所有關于鶴的美圖中,我獨愛丹頂鶴與浩浩蘆蕩相依相伴的那一種。一只也好,三五成群也罷,仿若世間琴瑟和鳴的絕配:清朗、高蹈、棄世、絕塵,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又不至于膩歪到家的襟水、溫暖和禪意。說到底,這種有精神、有風骨、有氣節(jié)的景致,是心靈的稻菽,養(yǎng)眼、暖胃、舒心,與我正聽著的宗次郎的陶笛很匹配。
我們一次次沿著凌空的木板棧道,向葦蕩深處慢慢地走,說笑或者緘默,憑你自己喜歡怎樣。仿佛人世的煩憂、痛苦、瑣碎與種種不測,都不值一提,如身后漸漸縮小的棧橋,尾巴一樣,被我們輕輕地就甩掉了。
可是,一鶴沖天!——那是不是楚莊王?
不!鶴沒有那樣的“野心”。
是我們的突然造訪打擾了丹頂鶴的休憩,還是恰好它們正在練習飛翔?它們箭一樣,忽然沖向天空,消失于天際,讓我們心存不安。不過,葦海之行因此多了幾分生動:微風、流水、輕快的呼吸、純凈的色澤與甜美的微笑……都在模仿天空之上奮飛的翅膀,慢慢地升到云朵之上,越升越高。
丹頂鶴喜歡在避風、遠離人群的地方筑巢。像個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隱私的人,常常隱秘地把巢筑在蘆蕩深深處的高崗上,并且很講究地用陳年的干葦子鋪好“床鋪”。它們的“家”很有“大家”風范,巢的直徑竟然長達一米多,可以說,是相當闊綽的了。
丹頂鶴的警惕性極高,不僅表現(xiàn)在對人類突然造訪的迅速回應上,還表現(xiàn)在平日對巢穴的管理上。仿佛特警,它們在覓食前后,都要在與巢有一定距離的地方仔細觀察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和動靜,然后再做出“出發(fā)”或者“回巢”的決定,免得暴露了“老巢”。
更講究的是,孵完幼雛之后,丹頂鶴的巢就棄之不用了——因此,不僅它們的新巢不好找,它們的舊巢也永遠無法讓你找到。仿佛過去的歡愉生活是完完整整的孤本和絕版,是它們獨自的,無須“外人”分享。
4
我一直覺得,鳥兒與人一樣,它們天生就有好看、不好看之分,天生就有精明強干和庸庸碌碌之別。以我的眼光來看,丹頂鶴天生就是個“美人坯子”,它們一生下來就具有高潔的品質(zhì)和雅致的氣質(zhì)。
你看——
丹頂鶴的體態(tài)優(yōu)雅、儀容尊貴、步履輕盈、性情閑適,集人們的傾迷、寵愛和贊美于一身。前幾年,在轟轟烈烈的“國鳥”評選活動中,丹頂鶴在候選的鳥類當中,排名第一,奪冠的呼聲極高。雖然評選活動因種種原因最后也無定論,但是,從中足見丹頂鶴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丹頂鶴有著名的“三長”:嘴長、頸長、腿長。如果換算成人類選美的標準,是不是相當于美人兒標準的“三圍”呢?如果可以如此類比的話,丹頂鶴成為當然的“最上鏡小姐”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丹頂鶴堪稱愛情的典范,它們嚴格恪守“一夫一妻”的原則,直到白頭偕老,從不搞什么三角戀、婚外情。如果“萬一”不幸有其中的一只因病或意外先行離去,那么,剩下的另一只則不再婚配,以實際行動證明——我是真心愛你的!更有情深意長者,整日少言寡歡,甚至不飲不食,悲鳴不止。也有的“癡情者”約等于憂慮成疾的人,不日即郁郁而終。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教的先人,多數(shù)也是以鶴或者鹿為座騎,因此,丹頂鶴又被稱為“一品鳥”。除此之外,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與仙、道、人的精神品格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通常神態(tài)自若,夫唱婦隨,具有很高的德性、很好的口碑。為此,古人多用“翩翩君子之風”來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人達士,把修身潔行又有威望的人稱為“鶴鳴之士”。
丹頂鶴的悠閑、俊逸、典雅、性靈,使它們天生就具有仙風道骨的風范。在中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丹頂鶴常與松樹一起出現(xiàn)在充滿寓意的圖畫中?!八生Q長壽圖”、“松鶴常春”等常被人們獻給長輩,拜壽或者祝福。即使親愛的老人辭世,后人也會欣慰地說,老人往生凈土,“駕鶴西行”了。古代人的壽命并不太長,但是丹頂鶴能活四五十年,幾乎算得上長壽的楷模了。時至今日,它們?nèi)匀粨沃】怠㈤L壽的形象大使,約定俗成地被人們接受并沿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