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破莊周夢,兩翅架東風。
——王和卿《仙呂·醉中天》
水災(zāi)后返村的那個夏季,陳大鄂被趕出了村子,連同他年輕的老婆和生來就安靜本分的陳小鄂。這在知天命的陳小鄂看來,根本不算什么重要的事情,用他的話說是“大鱷掉了一片鱗”。但是當時,陳大鄂不是這么做的。面對步步緊逼的村民們,他退到了湖邊上,伸手就可以夠住已松了纜繩的小槳子船。他絲毫不失風度地說,再往前,老子就把船給拆了。村民們繼續(xù)往前挪了一步,陳大鄂果真將船給拽上岸,翻過來,一腳踩下去。船安然無恙。村民們繼續(xù)往前挪了一步,陳大鄂趕緊拖著船下了水。他站在船上,招呼年輕的老婆和陳小鄂趕緊上船,然后,他得意地笑著離開了。然而,七八年后,陳小鄂獨自一人回了村子。那是秋日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全村都在出蟹,以換取入冬后必須的錢糧。對于陳小鄂,村民們好像沒發(fā)生過什么事情,見面還是熱情地招呼,然后各忙各的去。他在村里仍舊安靜本分,白天隨著人們下湖,晚上足不出戶。知天命的陳小鄂回憶起那段日子,面無表情地說,再也沒有離開過村子。
與陳小鄂打小就親密無間的表兄弟余橋(當年也在趕走陳大鄂的村民隊伍中)回憶起那段日子,驚訝地說,這輩子他沒有說過幾句話。
我問余橋,那他怎么交流呢。
根本不用交流呀。余橋攤開雙手,緊接著再一次攤開雙手。根本不用交流呀。
那他平常都干些什么呢?
干什么?余橋瞪著混濁的眼珠子。
比如說,有什么不一樣的愛好。我提醒道。
那就是蟹子了!余橋突然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天大的秘密。對,蟹子,他喜歡吃蟹子,但是他不會做,所以我老娘,也就是他姑媽,每次去都會做一大蒸鍋,二三十只,三四兩重的,有的半斤開外,只要一會工夫,他就吃得溜光。
溜光?不吐殼?我開玩笑道。
當然要吐殼啦。余橋笑了起來。那殼子干凈得很,像是進了輾米機一樣。
還有別的嗎?
我想想。余橋點了一根煙,卷煙的味道立即繚繞開來。他還抓過鱷魚。
鱷魚?余湖有鱷魚?
對,就是鱷魚,據(jù)說是跑出來的揚子鱷。
你見過?
沒有,但是見過那鱷魚的鱗片。
這就有點玄了呀。
……
以上對話是我剛參加工作時,關(guān)于余湖出現(xiàn)“巨蟹事件”的一次新聞采訪的部分原稿。出于新聞職業(yè)的規(guī)范,我力求人物、地點、事件的真實性與鮮活性,更希望它有別于新聞通稿和報告文學。方格子稿件紙上,碳素墨水清楚地記錄著:
1999年7月8日,余湖茶心島。
采訪對象:陳小鄂,男,51歲,孤老;余橋,男,49歲,兩兒一女。
事因:7日清晨,陳小鄂例行收網(wǎng)時,一只目測重約六七十斤、單只臂長約80公分、背部面積約2個平方米的巨蟹在網(wǎng)中掙扎,遂喊來余橋、張世新、陳水民等5人幫忙收網(wǎng)。巨蟹撕破漁網(wǎng),上了岸,造成1人死亡、2人重傷、1人精神瘋癲,最終脫逃。
住民猜測:1.余湖日益貧瘠,應(yīng)該是罕見的巨蟹在作怪;2.余湖地區(qū)為求生態(tài)建設(shè)形象工程,禁漁力度太大,滋生了巨型物種;3.余湖水質(zhì)肥得不正常;4.余湖外圍的H教徒們、魚保護主義組織們,應(yīng)該使了什么鬼把戲,希冀從中作梗。
或許是這個事件的真相過于撲朔迷離,眾多因素糾結(jié)其間,整個采訪過程相當不順利。幾天后,報社領(lǐng)導通知我,要求停止跟蹤報道。我固執(zhí)地追問緣由,領(lǐng)導告訴我:有些事情,需要一些社科的,哪怕是娛樂的味道,并非一味科學的嚴謹?shù)?。我欲再問,見領(lǐng)導神色凝重,也就作罷。
半年后,我偶爾翻出了這個新聞素材,甚感遺憾,決定將它作為一篇小說的原型。我并不覺得小說是什么崇高的文本,當然也不是見不得人的行當。我只是需要去傾訴一件事,雖然我不清楚它的具體指向;描述一個人,雖然他安靜本分,一輩子沒有跟人說過幾句話。當然,我并沒有立即動手。我想,應(yīng)該再去余湖看看。后來,我果真去了幾趟余湖,跟老漁民們聊天,跟與陳小鄂能說上話的那些漁民們聊天,也通過關(guān)系,從余湖縣志辦弄到了一些材料,從余湖檔案館撈到了不少作廢處理掉的線裝書。那時,我真的以為我會寫出一篇驚世駭俗、與眾不同的小說。但是,說不上為什么,總覺得時機未到。所以,我選擇先從與余湖有關(guān)的詩歌寫作開始,一步步進入它的核心,以及它與世界之間的夾縫地帶(潛意識里,它們是沒有完全融合的)?;蛟S正是因為這點,我對新聞部逐漸失去了激情。去年春天,我主動要求去編輯副刊。那時,我已經(jīng)寫了不少關(guān)于余湖的詩歌,也結(jié)識了余湖內(nèi)外不少寫詩作文的朋友。領(lǐng)導見我主動要求,猶豫片刻,雖未批準,但是同意我先去副刊試試。
一天下午,我在信件簍子里取出一封投稿信??脆]戳,本地的,竟是年前發(fā)來的,便小聲罵了一句編輯部的編務(wù)人員總是對讀者平郵投稿、來信拖拖拉拉。文章是用小學生的作業(yè)本手寫的,這在今天電子郵件漫天飛的日子里,頗為難得。文章的作者署名“無名”,看來是匿名的文學愛好者。文章里面滿是人生感慨的漁事,我猜想他肯定是一個老練的捕魚好手。讀罷,揉了揉眼睛,心生厭煩。不是說它不好,而是我自己仿佛被這篇文章勾去了魂,一下子變得抑郁、傷感起來。這天下午,我在這種抑郁、傷感的情緒中,寫了一首叫《余湖來信》的詩,開篇就是:
信鴿會不會迷路?這錦書,
傳遞來陌生人的愁云。
我對這個開篇很滿意,反復讀了幾遍,然后就聽到有人在敲門。進來的是編輯小王。小王剛剛大學畢業(yè),出于對編輯部同事的尊敬,每次進屋都要敲門,弄得他自己像外人一樣。為這事,我專門批評過他。我說,別的人不管,但是每天下午,一般就我和你在辦公室,你出去再進來,不用敲門。但是他總是聽不進去?;蛟S是習慣成自然吧,我不能強求。
現(xiàn)在,他告訴我,樓下有人找。我說,誰呢。小王說,那人說是縣文聯(lián)的。
我連忙下樓。前臺的女孩說,那個站在大廳宣傳欄前的男人就是來找你的。我說,登記了嗎。女孩說,登記了。我說,叫什么名字呢。女孩說,余世友。我便大聲喊了一聲余世友。只見那人轉(zhuǎn)過身來,我立即迎上去,握手,問好,然后領(lǐng)著他進了辦公室。
我說,你在縣文聯(lián)?怎么以前沒見過你呢?
剛到不久。
這次,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做嗎?
王主席,就是我們單位的王主席,說您最近去余湖的話,讓我開車送您去,順便向您約一篇關(guān)于余湖的文章。
我一聽是老王的意思,頓時笑了起來。我說,嚇我一跳,我以為什么事呢,搞得這么隆重,又是叫人直接過來,又是進門登記的,搞那么復雜干什么呀,一個電話不就完事了嗎,太嚴肅了,就不好玩了。
我這不是久聞您的大名,特意要求前來拜訪一下嘛。余世友說道。
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原來,縣文聯(lián)跟縣志辦、水研所在搞一個活動,專門挖掘余湖與水產(chǎn)有關(guān)系的民間神話、傳說,以及志怪故事。
一個月后,我將《余湖來信》原封不動地放進了余世友邀約的那篇文章中。在這篇文章里,我嘗試用散文的“本真、自由,追根溯源”去敘述十多年前的“巨蟹事件”,并且充滿浪漫主義情懷地對它作了很多虛構(gòu),也就是想象力的處理。后來,這篇文章跟其他主題文章一起結(jié)集出版,公開發(fā)行。我收到了一本樣書。不久,也收到了一封信,準確說是對這篇文章的一個評論。讀完它,我非常確定它出自那位紙張投稿的作者之手。他在信里說:“第一次看到有人因為我的一篇文章而寫詩。我承認我在那一刻眼睛濕了。多久了,我沒有如此感動過?!边@一句話,讓我倍受鼓舞,原來,我的一次無心之舉竟然成了別人感動的緣由,而且也感動了我自己。這一天的下午,我跟副刊部主任吵了一架,因為她將我案頭上的那一封紙張投稿信當作廢紙?zhí)幚淼袅?。也許在氣頭上,我甚至連勸架的小王也給罵了,嘲笑地質(zhì)疑他跟她這個半老的不是徐娘的女人是不是有一腿。我承認在那一刻,我一貫的想象力傷害了無辜,包括她的丈夫,也就是報社的一個排名靠后的領(lǐng)導。好在我多年的工作資質(zhì)與成績擺在領(lǐng)導們面前,也好在我多年安靜本分(對,這些年,我就是安靜本分的人,在那一刻,我甚至想跟領(lǐng)導們解釋舉例“像誰誰誰一樣”安靜本分,但是我沒有想到一個具體的例子),報社最終責令我賠禮道歉,扣罰當月工資,讓我即刻回新聞部待職(我到副刊部,本就沒有正式的調(diào)動手續(xù))。
回新聞部后,領(lǐng)導找我談了幾次話,是關(guān)于我的工作的問題。我說,我不做時政新聞了吧,松手了一年多,感覺跟時政有點脫節(jié)了。領(lǐng)導說,那你做什么呢?我想了想,要不讓我去做娛樂新聞,或者去做發(fā)行。領(lǐng)導很不滿意我的要求,說我自甘墮落,不是剛進報社那會的我了。領(lǐng)導問我是不是遇到什么挫折了。我辯稱,我一是父母安好二是沒有結(jié)婚,自然談不上挫折。然后,領(lǐng)導很嚴肅地說,限你做三個月的娛樂新聞,好好反省。臨了,他補充道,在這個單位干了十多年,不容易,不要放棄了好好的前程。
我說上面的所有這些話的時候,我在省城。那時,陳小鄂已經(jīng)會跟我說不少話了,雖然從不會主動說話。陳小鄂每個下午都會擦拭他的那條舊船,若見到脫漆,就會補刷桐油。而我總是在上午從余湖市區(qū)家里出發(fā),汽車到縣城,轉(zhuǎn)公交車到碼頭,倒機帆船,在下午兩點鐘的樣子到達茶心島。所以,即使他會跟我說不少話,算起來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聽我說話的是余橋的女兒余小小,一個剛在余湖過完暑假的年輕人。她在省城一所中學教書。我挺喜歡她的,有一部分是知識分子之間惺惺相惜的原因。
她笑著說,你自甘墮落。
我說,對呀,要不怎么現(xiàn)在坐在你面前呢,早就忙到昏天暗地去了。
你忙去呀。
我在余湖是做娛樂新聞的……
沒等我說完,她樂得哈哈大笑。這是我們的第三次見面。第一次是她去看望陳小鄂;第二次,其實是一個時間段,即整個暑假,我都往茶心島跑,或者帶著她到市區(qū)轉(zhuǎn)悠。這一次是她要離開余湖回省城,我送她去了車站,然后耍了一個心眼,隨她到了省城。我跟著笑,想象著不遠處的陳小鄂會扭頭看過來,不明就里地也笑了起來。我之所以在與余小小單獨相處的時刻里,想起陳小鄂,是因為那天下午,我?guī)退⑼┯停麊栁?,怎么三十好幾了還是單身。我說,沒有遇到合適的唄。那給你介紹一個女孩。我說,要合適就行,不合適的話,恐怕要辜負你一番好意了。就這樣,他說他出去一下。整個下午我一個人刷桐油。傍晚時分,我跟余小小各揣心思,帶著目的,見了面,是在陳小鄂的家里。吃過晚飯,陳小鄂留我過夜。這讓余小小的老娘甚是訝異,她私下連說我是真正討陳小鄂喜歡,說留人在他家過夜,破天荒了。我說,有這么玄乎?她說,我老大,也就是陳大鄂,在的時候,才有人在他家過夜。我笑了笑,沒有再說話。反正,那一次后,我跟余小小就好上了。
你給一個陌生人寫詩,也不給我寫一寫?
你覺得我現(xiàn)在情緒抑郁、傷感嗎?
余小小端詳了我一會,說道,假裝一下唄,給我寫一寫。
我沒有接她的話,只顧低頭喝茶。過了一會,她好奇地問,那首詩,不會只有開篇沒有結(jié)尾吧?
我努力回想了一下,記起它的結(jié)尾是這么寫的:
這同城飛來的千字文,在春末午后
根須隱向時間的陰涼處,
骨朵,嶄露人間煙火的頭角。
余小小輕聲地念著這三行詩,聽上去像是在咂摸茶的品質(zhì)。然后,又開始好奇地問我那究竟是怎樣一篇文章。她說有個別人被它弄得神經(jīng)兮兮的。
但是,我實在不能在跟人對話,或者說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過多地進行引用摘抄,若這樣,我豈不是成語錄謄抄者了?當時,我正在縣文聯(lián)附近的一家小酒吧里跟余世友發(fā)牢騷。他是余小小的二哥。在我跟余小小好上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不知道他是她的二哥。為此,余世友跟我開玩笑,如果我們的話都多一點,雜七雜八地嘮叨一下家常事,或許早就喊你妹夫了。他接著有點狡黠地豎起胳膊,說,我能助你一臂之力。我說,“妹夫”就別喊了,我這不是跟你妹妹感情出了問題嗎?隨時都可能崩掉。
就因為你沒有給她寫一首詩?余世友說,什么破事哦!
不是這樣的。
我去聽過她的課,她很活潑的,面對那些學生。但是,她跟我在一起不久后,就變得很沉默。當然,起初她還算活潑開朗了。后來越來越沉默,一天都說不了幾句話。她總是問我一些事,然后聽我說。剛開始,我就當聊天了,很愿意去跟她講一些事;后來,就煩了。你知道,我不喜歡這種狀態(tài)。我不能接受她由沉默而散發(fā)出來的深邃的、充滿憂郁的魅力。
你覺得她是有魅力的?
對,當然是有魅力。
你就不能再在她身上發(fā)現(xiàn)新的魅力?
我倒是想??!有時,我會想,是不是她沒什么值得我留戀的了?理性告訴我,我還是舍不得她的。但是話說過來,我始終都覺得,我們的生活應(yīng)該是充滿陽光的,每一天應(yīng)該都是嶄新的。
你不允許生活重復著過?
不允許。
那我告訴你,在余湖,每一個人的日子,都是重復著過的。余世友盯著我??赡苁菓岩晌蚁残聟捙f,要拋棄他妹妹。
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
后來,我跟余世友的談話轉(zhuǎn)移到了對“想象力”的爭辯上。我堅持“想象力”是一種隱忍的、內(nèi)在的,是一種虛幻的東西;而他堅持“想象力”是真實可觸的,是一種集體的外在呈現(xiàn)。他舉出了例子:我表叔,也就是陳小鄂,這些年的生活,就是一種想象力。他反詰道:陳小鄂周而復始、始終如一的生活,因為你,跟整個村子的其他人變得一樣了,難道這點,在你接觸他之前,是想象得到的?
我低頭無語。我很享受那一刻酒精在我體內(nèi)滲透的感覺。
我變得越來越喜歡在余小小面前喝酒了。其實,也算不上喝,是慢慢地抿,直到有暈乎乎的感覺襲上來。因為抿得特別慢,所以我不能在具體的哪一口過后會察覺到它出現(xiàn)。
整個晚上,我在陳小鄂面前不斷地抿著酒。他一連打了十幾個噴嚏。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六十多了仍舊單身。他坐在我對面,雙手環(huán)抱在胸前,因為瘦小,以致整個人看上去像蜷縮的蝦米。他有父親一般的蒼老,卻沒有一個父親該理直氣壯地擁有的習性與嗜好。我在他面前,從來都是拘謹?shù)?。然而,今天,我顯得隨意而散漫,好像跟自己的父親在談話。就在前一天晚上,我問余小小,要不我們結(jié)婚?她愣了一下,眼淚就涌了出來。今天一早,我們就到余湖領(lǐng)了結(jié)婚證。去民政局的路上,我們碰到了余世友,余小小喊了一聲“二哥”,但沒有透露我們即將領(lǐng)證的消息。她說應(yīng)該先向長輩透露。
陳小鄂仍舊那樣子坐著,好像快要睡著了。我說,要不你先去睡。
他擺了擺手。他的手——手指粗壯,布滿老繭,像一把鉗子,跟他單薄的身體相比,很不對稱。
子夜,余小小尋了過來。陳小鄂已經(jīng)睡著了。我們將他搬到了床上,特意在棉被上面蓋了一條全新的毛毯。毛毯是余小小這次帶回來的。剛準備離開,他的兩只手就伸了出來。我趕緊把它們捂進去。但是很快,它們又露了出來。余小小說,算了吧,凍不到的。
這個夜晚,我和余小小沒有回她娘家過夜,而是劃著船,往縣城里趕。湖面上冷光閃爍。遠處,漁火寥寥,仿佛嵌在碎裂的波紋間。霧氣幾乎是突然冒出來的。根據(jù)祖?zhèn)鹘?jīng)驗,明天應(yīng)該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忌殺生,宜嫁娶。而個人經(jīng)驗告訴我,陽光明媚的日子并不適合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