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個上學娃,想花的錢不敢花”——這恐怕是當下許多家庭的真實想法。盡管收入有高有低,但多數(shù)家庭都竭盡所能地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條件。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從胎教開始便傾注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從幼兒園到大學,一個家庭的教育支出日漸成為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在校學生家庭教育支出逐年攀升
北京市統(tǒng)計局、國家統(tǒng)計局北京調(diào)查總隊2011年對5000戶城鎮(zhèn)住戶的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教育支出是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在校學生家庭消費支出的重點,且支出額節(jié)節(jié)攀高。2011年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為1171元,占消費性支出的5.3%,相當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其中,2058戶有在校學生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為2199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7.6%,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9%,而2942戶無在校學生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僅為280元,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0.8%,占消費支出的1.2%。從不同教育階段看,家中有高中和中專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最高,達10%,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達13%,其次為初中組,教育支出分別占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9.4%和12.5%。
另外,通過對2008~2011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比較可知,在校學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從下圖可知,各類型在校學生家庭其教育支出都呈現(xiàn)出隨時間而增長的態(tài)勢。以初中組為例,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7.0%上升到2011年的9.4%,提高了2.4個百分點。而無在校學生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0.8%下降至2011年的0.77%,下降了0.03個百分點。
上學貴 “貴”在校外
教育支出的增加反映了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升。隨著升學和就業(yè)壓力的加劇,幾乎所有家庭都不遺余力地在子女教育方面加大投入。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不同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各有特點,但校外培訓班費用猶如一匹黑馬,殺傷力強而有力。
學齡前兒童:培訓班費成支出第一位
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費用支出主要以托幼費和培訓班費為主,僅此兩項就占家庭教育費用支出的68.5%。隨著現(xiàn)代社會競爭的加劇,競爭的浪潮已經(jīng)波及學齡前兒童甚至剛出生的嬰幼兒。親子班、早教班等名目繁多的培訓班使學齡前兒童的人均培訓班支出達834元,成為比托幼費還高的第一位支出,占有學齡前兒童家庭教育費用支出的38.2%。
義務教育階段:校外教育支出高且逐年遞增
城鎮(zhèn)居民家庭對義務教育階段子女的教育支出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學雜費、書本費等各種接受義務教育所必需的費用。近年來,由于推行義務教育階段的“三免一補”政策,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義務教育學雜費明顯降低;二是家庭為了讓子女接受更高質(zhì)量的教育而投入的興趣班、課外輔導班、家教等輔導費用;三是為了接受更高質(zhì)量的義務教育而繳納的擇校費等。第一部分可歸入校內(nèi)教育支出,后兩部分歸入校外教育支出。以小學組為例,2008年小學組的校外教育支出為771元,2011年升至1402元,三年間校外教育支出增長了81.8%。2008年,校外教育支出為校內(nèi)教育支出的2.7倍,到2011年,增至13.4倍(見右表)。
由此可見,義務教育階段,校外教育支出遠遠高于校內(nèi)支出,且校外教育支出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支出中,自愿的或選擇性的支出是主體,所謂“上學貴”確切地說應當是“貴”在校外而非校內(nèi),“貴”在家長為其子女進一步擴展知識、提高能力而“額外”支付的費用。但是這筆校外支出在眾多家長看來又是必須的,因為它投入的成果是進入好學校的敲門磚。
非義務教育階段:培訓班費、學雜費是“主力”
高中階段,學雜費、培訓班費和家教費是教育支出的主體,其中學雜費占家庭教育支出的21.3%,培訓班費和家教費占48.1%,這三項支出占家庭教育支出近七成。到了大專及以上階段,學雜費成為非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支出。2011年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有在校學生的家庭中,大專及以上組的人均非義務教育學雜費高達763元,占整個家庭教育支出的四成以上。與高中教育階段相比,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培訓班支出并沒有明顯減少。2011年大專及以上家庭的培訓班支出為427元,占教育費用支出的近四分之一。我們分析這是因為此階段的學生雖然不再有高考壓力,但卻有來自大學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壓力。為了增強在就業(yè)市場上的競爭力或繼續(xù)出國深造,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就馬不停蹄地考雅思、托福、計算機等級等各種證書,使得大學生的培訓班支出仍然不少。
教育支出 有錢才能玩得轉(zhuǎn)嗎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管收入高低,家長都盡可能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但從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高低收入戶的校外教育支出差別較大。
分收入組看,高收入家庭投入課外興趣班、聘請家教等方面的費用遠高于低收入家庭。2011年北京市20%高收入組的家教費和培訓班費為838元,占20%高收入組家庭教育費用的一半;而20%低收入組的家庭家教費和培訓班費為239元,與高收入家庭比,雖然絕對額低,但占家庭教育費用支出的比重也達38.2%。校外教育在教育費用中的比重隨家庭收入的增加有增多的趨勢,這進一步說明了家庭經(jīng)濟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投入的多少及投入去向。以家教費、培訓班費、擇校費、贊助費為主體的校外教育支出受到了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影響,并且成為家庭之間教育開支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外教育成為低收入家庭拼不起卻又不忍放棄的“奢侈品”。
綜上所述,教育支出為在校學生家庭的一項重要支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家庭的即期消費。本文只是管中窺豹,從直接教育成本的角度分析北京市城鎮(zhèn)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情況。直接教育成本僅限于各個家庭對處于學齡階段在校學生的直接教育投入,不包括為孩子上學租房、購買食品和營養(yǎng)品、學習用具、體育娛樂用品、電腦、交通費等間接花費。
(作者單位:國家統(tǒng)計局北京調(diào)查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