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抓手。目前,乃至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社會生活貧乏、社會經驗欠缺仍是學生作文中的一根軟肋。
寫作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腦力勞動過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滋生一些畏難情緒沒什么奇怪。寫作過程若如同“擠牙膏”,注定是一場痛苦之旅。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和畏難情緒。
寫作的能力是一種潛能,需要去喚醒,去挖掘。語文學習的元素散布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新課程寫作目標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爭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诖?,我們要放緩訓練坡度,用心去開啟學生塵封的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在生活中積累和挖掘感性信息,逐漸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增強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既然我們沒有城市學生那種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那么不妨避短揚長,讓鄉(xiāng)土氣息充滿我們的作文,成為我們的品牌。
作文并不高深,但很神圣。在學生而言,作文應是一種傾訴,傾訴自己對身邊一草一木的眷戀,傾訴對自己周圍各色人等的愛憎,傾訴自己對所處環(huán)境中各類事件的思考,傾訴自己對往昔點滴生活的懷念,傾訴自己參與鄉(xiāng)土游戲的體驗……凡此種種,都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由于教育條件的限制,農村學生的見識少,閱讀量少,但這不是制約農村學生作文能力發(fā)展的主要原因。農村學生的視聽相對比較閉塞,要引領學生通過看報紙、聽廣播、瀏覽網頁等形式開闊視野,彌補這一不足,并要求學生針對引起公眾普遍關注的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體會有多么深刻,也不要求篇幅有多長,只要能擺明主張,闡明道理,有理有據,旨在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的習慣和多角度思考、分析、透析事件的思維能力。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葉圣陶先生也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出什么文字。寫作應關注現(xiàn)實生活,這是農村中學作文有效教學的基礎。農村是一方廣闊的天地,農村有著豐富多彩的生活,有著別具風味的意趣,這是城市學生所沒有或很少體驗的。農村學生不從自己豐富的農村生活積淀中挖掘、尋取寫作素材,本身就是作文教學的失敗。
語文教師要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作文教學價值觀。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察生活,感知身邊的人和事,從身邊的人和事中發(fā)現(xiàn)感動,提煉“文心”。教師應當精心設計作文題目,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有事可記,有物可摹,有情可抒,避免胡言濫語,無病呻吟。教師根據作文的實際要求,把特定的情景和氣氛運用電教手段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聲、形、景撥動學生心弦,誘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升寫作的積極性。無論什么時候,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農村中學生構思成文時的首選。舍親求疏是不明智的。
對于一個作文題目,要教會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點選材、立意,要揚長避短。不要搜腸刮肚地去攀扯自己陌生的事物,不要牽強附會地去描摹自己不曾體驗過的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他們雖然沒有豐富的都市生活經歷和體驗,但他們熟悉農村的人人事事,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所以,指導他們寫作文時沒必要讓他們舍近求遠。讓他們敘寫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生產生活場景,讓他們傾吐自己的秘密、傷心事及難以言喻的情感糾葛,讓他們展示自己飛揚的激情,燃燒的思想,閃爍的青春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處最為柔軟的地方,關鍵是去碰撞,只要擊中了,作文的靈思會噴涌而出。
鄉(xiāng)土情結應當是農村學生精神家園的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農村學生的作文就應該植根于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敘寫出農家子弟的個性,展現(xiàn)出農家學子的風采。因此,我們要教育學生尊重自己真實的經歷,忠實自己熟悉的生活。
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的生活平淡無奇,沒什么可寫。其實不然。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引導學生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習慣,選擇新的視角解讀生活經歷,獨辟蹊徑,做到“見人之所未見,發(fā)人之所未發(fā)”,以獨到的見解來呈現(xiàn)鮮明的個性,于人人熟視無睹處挖掘出令人動容的精彩。
葉圣陶在《論寫作教學》中談到,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各類報刊雜志要給中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教師要將學生好的作文整理出來,推薦到相關報刊雜志,爭取發(fā)表。這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種激勵??梢越M織學生把作文編印成冊,可以人手一本,也可只印一本,班內交流。
總之,作文教學無捷徑可走,只有在多思基礎上多練,作為能力才可能逐漸提升。一個學生沒有勤于思考的習慣,沒有較強的思辨能力,即便占有大量的素材,也寫不出精巧靈動的作文。作文教學中,只有立足于實際,著眼于發(fā)展,積累與實踐并重,才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 雷平. 如何使作文的立意走向深刻,《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2):83.
[2] 陸慶東. 興趣是農村孩子樂說樂寫的源泉,《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2):29.
[3] 牛維錄. 農村學生作文教學之我見,《甘肅教育》,2012(1):51.
[4] 宣東民. 如何提高農村學生的作文水平,《甘肅教育》,2012(2):63.
[5] 劉曉莉. 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五法”,《甘肅教育》,2012(4):30.
[6] 黃曉霞. 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解決對策,《甘肅教育》,2012(6):60.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蔡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