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寫作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學中困擾老師和學生的難題。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本文探討了詞塊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詞塊教學法 高中英語寫作
一、理論基礎
詞塊這一術語首先由Becker于1976年提出。Becker將詞塊稱為預制語言,要使用時,只需經(jīng)過細微加工,就可組成比較符合語法的句子,并且變成流利的語言來填充我們概念上的某些空白。詞塊的提出有其認知和心理語言學的基礎。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大腦能夠根據(jù)自己已有知識和經(jīng)歷對新的信息進行組塊和存儲,從而形成長時記憶,便于日后整體檢索和提取。而心理語言學認為,語言習得除了以語法規(guī)則為基礎的分析性體系外,更多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套語體系(包括大量的語塊,即時交際時可以從記憶中提取,便于準確、流利和地道地表達。)詞塊理論是由Nattinger DeCarrico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他們將人們習慣上認為的短語詞匯(Lexical phrases)定義為長度不等的詞塊,認為詞塊是約定俗成的,具備功能的復合物。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結果有力的證明了Nattinger DeCarrico(1992:113)的詞塊觀,即語言的流利程度不取決于學習者大腦中儲存了多少生成語法規(guī)則,而取決于詞塊儲存的多少,是詞塊使人們流利地表達自我。詞塊教學法(Lexical Approach)最早由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Michael Lewis提出,被認為是理解語言活動的一把鑰匙,主要以講解詞塊為核心,以認知語言學為心理基礎,結合了結構法和交際法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既注重語法結構又注重語言在具體環(huán)境中的應用。
二、高中學生的英語寫作現(xiàn)狀
寫作是書面語言表達思想的過程,是衡量學生語言輸出和運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要求學生使用正確的語法、恰當?shù)脑~匯、合理的結構、清楚連貫地表達意思。但是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這個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詞匯問題主要有單詞拼寫錯誤、詞匯誤用、頻繁使用某一詞匯、生硬造詞、漢語式表達等。在語篇結構方面則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雖然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語法和詞匯,但是仍然寫不出令人滿意的文章。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詞匯搭配錯誤很大程度是由母語負遷移引發(fā)的。當他們在英語寫作中需要表達某種意義時,由于他們的記憶中沒有類似的表達詞塊,他們就只能從漢語的角度尋找所對應的英語詞匯組合。雖然在英語詞匯中確實存在漢語對等詞的現(xiàn)象,但事實上大多數(shù)詞匯在漢語中很難找到英語的對等詞。學生在英語寫作時,經(jīng)常沿襲母語的形象思維方式,簡單地把英語中的某一詞句與漢語中的某一詞句等同起來。由于不熟悉英文習語,學生在寫作時直接將漢語的表達方式用英語翻譯過去,自然是辭不達意。因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詞塊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優(yōu)勢
語言學家的研究表明,英語的語言交際并不是僅僅通過單詞或固定短語的使用來實現(xiàn)的,而是由那些處于這兩者之間的半固定詞塊(chunk)結構來實現(xiàn)的,這些語義較固定的各類形式的詞塊在自然話語中占到90%(楊玉晨,1999)。詞塊是真實交際中以高頻率出現(xiàn)的大于單詞的語言現(xiàn)象。它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的優(yōu)勢,并且形式較為固定(陳偉平,2008)。
1.由于詞塊具有穩(wěn)定性,是語言的半成品,它的組成符合英美國家的語言習慣。因此,學生在使用時,可以擺脫中文的思維定勢,從而提高作文用詞的準確性和語言的地道性。
2.詞塊是具有預制性的整體儲存單位,學生在寫作時可整體提取,能使文章更流暢、更生動。
3.詞塊具有擴容性,可以在整個語篇中起銜接和組織功能,是語篇的主要顯示標記。詞塊可以使學生了解語篇的銜接與邏輯組織關系,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語篇,極大地促進語言的連貫性以及對文章謀篇布局的駕馭能力。
從宏觀角度看,詞匯能映射出作者的思路,以及思路的變化,這通常是通過語篇標記詞來實現(xiàn)的。如besides,furthermore,in addition等詞語或語塊的運用顯示作者對同一個主題進一步闡述。而however,to the contrary等詞語意味著作者已轉(zhuǎn)移了話題,開始對現(xiàn)存的觀點進行反駁??匆妕o sum up,briefly speaking等詞語,讀者即知道后面必定是該話題的結論。從微觀層面看,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有許多經(jīng)典錘煉的詞語、句子,如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或妙語搭配,而這些往往都可以作為經(jīng)常引用或套用的各種形式的詞塊。這些詞塊掌握得越多,就能更好理解和欣賞英語的優(yōu)美和典雅,并且為英語寫作積累語言素材。
四、教學策略
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每個學習者都必須經(jīng)過觀察、模仿、記憶和使用大量詞塊的階段。詞塊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該包括輸入和輸出兩個相連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是詞塊的理解語記憶,一個是詞塊的搜索和使用(林景英,2009)。因此,在學生記憶和積累詞塊后,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詞塊的使用環(huán)境,使學生在記憶中搜索,并在書面表達中運用。
1.首先結合課文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在文章中識別詞塊,有意識地讓學生注意和接觸大量的詞塊,對詞塊按照話題、體裁進行分類整理,做好記錄并補充一些常見詞塊。
2.在習得相關詞塊后,先進行模仿性的填空寫作練習,然后再逐步過渡到自主寫作。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挑選課文中的重點詞塊反復操練并分類記憶。
3.教師從課文話題、體裁、詞塊角度出發(fā),巧妙設計作文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安排不同難度、不同形式的寫作練習,在寫作指導過程中要求學生盡量使用各種類型的詞塊,既要準確、得體地使用聚合詞和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豐富文章內(nèi)容,又要恰當?shù)厥褂镁渥訕嬙於陶Z以及“語篇手段”等詞塊組織、連貫篇章。
4.教師批改學生作文時,記錄學生習作中的錯誤詞塊,通過詞塊改錯、詞塊翻譯等形式進行集體講評,并設計練習對部分詞塊進行強化訓練。
5.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創(chuàng)建相關體裁的寫作模板。寫作者通過模仿和活用這些模板句型,加快語篇組織的速度,使文章表達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那些作為篇章紐帶的詞塊以及表示闡述原因、數(shù)字引用、說明意義的有用詞塊,鼓勵學生背誦并在寫作中不斷操練得以鞏固。
五、結語
詞塊教學法是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整體性綜合教學法。它的使用對于文章的表達和行文結構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從而避免了母語對學生寫作表達的干擾和影響。詞塊教學法的研究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外語寫作教學思路,對我國學生提高英語寫作能力有著借鑒意義。
教師應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觀念,以詞塊理論為指導,引導學生樹立詞塊意識,培養(yǎng)學生辨別詞塊的能力,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在交際中使用、鞏固已學詞塊。如何充分挖掘詞塊的潛力,將詞塊教學法更好地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 Becker,J. The Phrasal Lexicon. Cambridge Mass: Bolt and Newman,1975.
[2] Nattinger,J. R. DeCarrico,J. 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 陳偉平. 增強學生詞塊意識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外語界》,2008年第3期,第48-53頁.
[4] 林景英. 英語學習中增強詞塊輸出意識的策略研究,《成功》,2009年第11期,第94-96頁.
[5] 楊玉晨. 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外語界》,1999年第3期,第24-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