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對人的社會改造”這是教育最根本的定義,讓學生獲得在社會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個重要職責,也是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在中學階段,學生僅僅習得數(shù)學、語文、外語等這些知識技能還遠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不能適應終身學習發(fā)展的需要。那么除了書本知識以外,中學生還需要具備哪些素質(zhì),才能夠創(chuàng)造自己未來精彩的人生呢?我覺得還應該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重視以下幾點。
一、要擁有自信
一個人如果不自信,只會一事無成。自信是人格的核心,作為人的發(fā)展,自信是步入成功大門的一把鑰匙。如俄國著名戲劇家斯坦尼夫斯基,有一次在排演一出話劇的時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夫斯基實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擔任這個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個服裝道具管理員,現(xiàn)在突然出演主角,便產(chǎn)生了自卑膽怯的心理,演得極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煩躁和不滿。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練,說:“這場戲是全劇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兒,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沒有說話。突然,她抬起頭來說:“排練!”一掃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謹,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實。斯坦尼斯拉斯夫基高興地說:“我們又擁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藝術家。”這是一個發(fā)人深思的故事,為什么同一個人前后有天壤之別呢?這就是自卑與自信的差異。因為,人的行為是受思想觀念制約的,有什么樣的思想觀念,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行為,也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果。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依靠自信這樣一種自我感覺。這種感覺會引你勇往直前,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作為中學生如何獲得自信呢?其一,要悅納自己。也就是自己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誰”,能找出自己的突出的優(yōu)點。如果能夠很快的說出自己的優(yōu)點就證明很有自信,說明能接納自己。作為中學生,要學會客觀地剖析自我,無論處于什么不利的狀態(tài),都應該看到自己的長處,充滿信心,取得進步。其二,要相信自己行。一個人在成長中還要相信自己行,要記住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有這樣才能在逆境中不斷進??;在逆境中充滿自信戰(zhàn)勝困難。其三,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什么是成功?成功不是說我超過了某某人,真正的成功是戰(zhàn)勝自己,改變自己過去的缺點。戰(zhàn)勝自己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需要從小處開始改變,一點一點地克服自己的弱點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取得成功,從而積淀自信。
二、要講究誠信
首先,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則就不要承諾。作為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向父母、向老師、向同學、向集體承諾一些事情,一旦承諾的事情,就應該學習“玄奘西天取經(jīng)”的精神,想方設法來完成,一定要取信于他人。如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這件看是小事,卻為我們樹立了取信于他人的榜樣。其次,自己決定做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作為中學生經(jīng)常自己給自己定一些規(guī)則,比如,每天幾點到學校晨讀,晚上定時看電視,雙休日安排學習時間。只要是自己決定的,一定要堅持做,對自己不能放松,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努力做到。有時盡管沒人監(jiān)督,也能做到,這是一種自我約束,也是一種誠信。另外,學習時更要講誠信,特別是考試的時候,不會就是不會,絕對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在考試中作弊,出現(xiàn)不誠信的行為。知識的獲取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做到誠信也需要付出努力,戰(zhàn)勝自我。
三、要遵守規(guī)則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如果學校沒有規(guī)則,就會變得一團糟。同學們就會不能正常的學習,安全也得不到保證。每個同學就會像掙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到自由,反而會一頭栽向大地。
古往今來有許多關于遵守紀律的故事。三國時期的曹操,軍紀如山,不讓將士踩踏莊稼??墒怯幸淮?,他的馬受驚了,踩了一大片莊稼,他要自刎,在將士們的勸說下,他割下自己的一縷頭發(fā),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種很重的懲罰了。所以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有規(guī)則的,沒有規(guī)則什么事情都無法完成。美國911事件發(fā)生的之時,由于電梯已經(jīng)癱瘓,在世貿(mào)大樓中的所有人都必須走防火樓梯逃生,在這樣的危急關頭沒有人擁擠,而是靠右邊按照順序排隊下樓,把左邊空間留給消防和援助人員。這樣潛移默化的規(guī)則意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911事件的損失。作為中學生要有規(guī)則意識,學會按規(guī)則辦事。大到遵守公民道德公約、交通法規(guī)、中學生守則、校規(guī);小到遵守班規(guī)以及幾個朋友之間定的規(guī)則。這樣融入社會以后,才會不影響他人,不影響社會,同時給自己發(fā)展帶來方便。遵守規(guī)則不妨從小事做起。比如,每次過馬路都要等綠燈亮了再從人行橫道上通過,就算是一輛車也沒有,也提醒自己要守規(guī)則;就是別人全都匆匆過去了,也要提醒自己:我要做守規(guī)矩的人。從小事做起會形成一種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
四、要學會負責
一個人從上學開始,就擔負起社會責任。中學生目前社會賦予的責任是學習,將來走入社會要承擔一份工作,為社會發(fā)展盡責。因此,要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學會負責。一是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作為學生,應該了解自己現(xiàn)階段最主要的責任——學習。學生只有通過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將來才有可能回報社會,貢獻社會,今天努力學習就是對自己負責。二是要對自己的父母負責。一定要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時候給予祝福,一句問候的話語,一條溫馨的短信都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回報。平時父母回到家為他們接一接手中的提物,拿一拿拖鞋,倒一杯茶,這都是身為兒女對父母應盡的責任。不懂得對自己父母負責任的人,也不可能對社會負責,事情雖小但是意義重大。
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場所,除了要教授學生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獲得足夠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質(zhì),幫助學生了解遵守各種規(guī)則制度,學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以致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這樣中學生的教育才能做到為學生終身的發(fā)展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才是真正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實施了素質(zhì)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東安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