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林黛玉 死因 分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8B-0040-02
關(guān)于林黛玉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紅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認為林黛玉當是在賈寶玉離家后的第二年春末夏初投水而死;蔡義江先生則斷定林黛玉因賈府事敗抄沒,“寶玉遭禍離家,淹留于‘獄神廟’不歸,很久音訊隔絕,吉兇未卜”而經(jīng)不起打擊,急痛憂忿,日夜悲啼,“以淚還債”而亡于次年春盡花落之時;梁歸智先生以為寶玉秋天離家充軍“覓封侯”,黛玉“想林姐夫”,日夜啼哭,也是在次年春末淚盡而死。這些論斷,各有其精辟見解和合理成分。
程偉元、高鶚的續(xù)書把林黛玉之死寫成是賈母變卦,鳳姐采取“掉包計”,賈寶玉在神志昏聵中與薛寶釵成親,黛玉此時又身染重疾,驚聞此訊,在悲恨交加中“魂歸離恨天”。在續(xù)書中,賈母和王熙鳳成了黛玉之死的罪魁禍首。這一故事情節(jié)的構(gòu)思,單就局部而言,可謂匠心獨運,但如果把它拿來與原著進行整體觀照,就難以令人信服了。
在原著中,賈母始終是一個仁慈寬厚、思想開明的老人,她無論對待晚輩下人還是遠親近鄰,都十分平易隨和,且不嫌貧厭窮。比如到清虛觀打醮,碰到一個小道士被王熙鳳打罵,她讓賈珍把孩子拉過來叫他不要害怕,并令賈珍賞錢給孩子(二十九回);她八旬之慶,有遠親家人來賀,她特意囑咐不可小看了她們(七十一回);她敢破規(guī)矩讓丫鬟與主子同坐吃飯(七十五回)。賈母喜歡《西廂記》、《牡丹亭》等戲曲,深厭才子佳人一類的陳腐舊套。所以,生活在賈母身邊的一干丫頭,個個獨具個性,如鴛鴦的剛烈、晴雯的率真、翠縷的活潑、紫鵑的摯誠、琥珀的天真……可謂千姿百態(tài),不一而足,就連賈寶玉性格中所包含的溫存體貼、自由不羈的品質(zhì),無不是受了賈母的深刻影響。賈母還是一個利己的享樂主義者,她追求的是晚年生活的甜美、熱鬧和團圓,除了寶黛二人等關(guān)己之事,其他事她已不怎么過問,哪怕是甄家被抄沒、田租歉收這樣的大事(七十五回)。試想,這樣一位和善仁慈的老人,她會狠心去拆散寶黛之配,將自己百般疼愛的外孫女置于死地嗎?她會愚蠢到親手給自己的晚年生活制造悲劇的結(jié)局嗎?
賈母喜歡鳳姐、鴛鴦、晴雯、寶琴這些極富個性的女孩子,而寶黛二人也是性格鮮明、有棱有角。賈寶玉的自由不羈、頑劣不肖,林黛玉的孤高自詡、氣派奢侈,是深得賈母喜愛的。所以賈母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兩個玉兒”,將寶玉和黛玉相提并論,說他們兩人“不是冤家不聚頭”,時時替他們的日常生活操心不已,“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到天上,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保ǘ呕兀┭赞o之中蘊含著多少包容、疼愛和牽掛??!賈母不喜歡薛寶釵,雖然她是稱贊過薛寶釵,但薛寶釵“不見奢華,唯覺淡雅”的生活作風和“隨分從時,自云守拙”的為人處世,與賈母的思想觀念是極不相符的。據(jù)此可以斷定,賈母是絕不會做出讓寶玉舍黛娶釵,進而葬送黛玉生命之事的。
有論者認為,由于賈家境況的日漸衰敗,賈母為了挽救家族頹局才拆散寶黛,促成“金玉良緣”,這一論斷缺乏事實依據(jù)。請想想,如果賈母真的要把賈寶玉培養(yǎng)成一個興邦濟國、重振家業(yè)的封建家族繼承人的話,她還有必要等到現(xiàn)在嗎?早先她會去干涉賈政對寶玉的責打管教嗎?中秋賞月,寶玉即景作詩一首,賈政評斷“到底詞句不雅”,賈母卻說:“這就罷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七十五回)可以肯定,賈寶玉厭棄仕途經(jīng)濟、追求自由愛情的叛逆性格,主要還是在賈母的庇護和溺愛之下形成的。寶黛之戀,賈府上下無不知曉,兩人戀愛關(guān)系的形成和發(fā)展,皆得益于賈母的庇護。紫鵑一句“你妹妹回蘇州家去”的玩話,就把賈寶玉弄得神昏志憒,把賈母急得七竅生煙。難道賈母不知道真要活活拆散寶黛,不等于要了兩人的命?所以,我同意梁歸智先生的觀點:“賈母不是寶黛愛情的破壞者,而恰恰是護法神?!?/p>
至于王熙鳳,她是大事小事都順著賈母的意思來的,沒有賈母的授意,她是絕不敢也不會設(shè)下“掉包”這樣的愚計的。再則,鳳姐待林黛玉十分親近友善。林黛玉剛進賈府,頭一次與鳳姐見面,鳳姐“攜著黛玉的手,上下仔細打量了一回”,對她稱贊不已:“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辈⒃缫呀o林黛玉預(yù)備了所需衣物(第三回)。雖然有點作秀之嫌,但她對林黛玉有好感是不容置疑的。鳳姐還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了對寶黛之戀的理解和支持:“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你給我們家作了媳婦,少什么?”“你瞧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點還玷辱了誰呢?”(二十五回)寶玉和黛玉吵了架,老太太也選中她去勸和。她見寶玉和黛玉拉著手哭,也不奇怪,只炒豆子一般自然地說了一串俏皮話,便拖了黛玉去老太太那兒?!傲主煊窕仡^叫丫頭們,一個也沒有。鳳姐道:“又叫他們作什么,有我伏侍你呢。”可見鳳姐待黛玉親厚(三十四回)。冷風朔氣時節(jié),鳳姐首先考慮到黛玉來回奔跑不便,于是建議讓眾位姑娘在園子里吃飯(五十一回)。鳳姐帶了些人去抄檢大觀園,到瀟湘館時,黛玉本已經(jīng)睡下,正準備起來,鳳姐忙按住她不許起來。一方面是王熙鳳素知黛玉身子弱,怕她受涼再添病痛,另一方面,是不想讓抄檢大觀園的事讓黛玉精神上受驚擾。王善保家的在紫鵑處搜出寶玉的舊東西,而鳳姐卻說“寶玉和他們從小兒一處混了幾年”“這也不算什么罕事”,“王善保家的聽鳳姐如此說,也只得罷了?!边@個情節(jié)表明,鳳姐對寶黛二人的親密早已習以為常,而且不想讓王夫人知道(七十四回)。事實證明,王熙鳳不可能去謀害林黛玉。
對薛寶釵,王熙鳳就沒那么貼心了。她稱薛寶釵為“寶姑娘”,顯然不如稱林黛玉為“林丫頭”那么親近,少了很多關(guān)心體貼的情愫。她不怎么喜歡薛寶釵“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為人。同時,鳳姐也不希望自己在榮國府的管家地位受到?jīng)_擊。因為論才學,寶釵在大觀園眾多女子中是屈指可數(shù)的;論人品,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既得主人賞識,又得下人之心;論精明,寶釵也不遜于鳳姐。寶釵的心機雖是深藏不露,但也逃不過鳳姐的眼睛。若是寶釵真的當上了寶二奶奶,鳳姐的管家地位就會受到威脅。林黛玉則不同了,她體弱多病,又是個性情之人,素來對“經(jīng)濟仕途”不感興趣。她專注于吟詩作對、閱讀古籍,絕不會去搶鳳姐的理財權(quán)。由此可以肯定,鳳姐希望能做寶二奶奶的人當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寶釵。
另外,“繡春囊”事件的發(fā)生,在王夫人看來,鳳姐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鳳姐成了第一個受審對象,這無疑大大削損了鳳姐在賈府的權(quán)威,挫傷了她的積極性,她不會像從前那樣殺伐決斷、鋒芒畢露了。如她所說的:“如今我也看破了,隨他們鬧去罷,橫豎還有許多人呢。我白操一會子心,倒惹的萬人咒罵。我且養(yǎng)病要緊;便是好了,我也作個好好先生,得樂且樂,得笑且笑,一概是非都憑他們?nèi)チT?!保ㄆ呤幕兀┩瑫r,出于家庭內(nèi)部權(quán)力斗爭的考慮,王夫人已親自行使了部分管理大權(quán),鳳姐也被冷落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定,鳳姐是不會設(shè)計掉包來害林黛玉的。
那么,謀害黛玉的元兇是誰呢?筆者以為應(yīng)該是王夫人。王夫人薄黛玉而厚寶釵在原著中表現(xiàn)得很清楚。黛玉剛進賈府,王夫人面上并無喜色,而且一再叮囑她不要理睬寶玉,其實就是警戒她不要和寶玉來往、親近;而薛寶釵母女初到賈府,“喜的王夫人忙帶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廳”,“泣笑敘闊一番”,“忙又治席接風”。其薄黛厚釵之情可見一斑。
王夫人恪守婦道,封建道德觀和審美觀非常正統(tǒng),她對晴雯、林黛玉等這些聰明靈巧、貌美任性的女孩很看不順眼,甚至厭惡。王夫人主要是擔心她們會把寶玉的生長環(huán)境“濁化”了,致使寶玉走上“邪路”,那不僅誤了寶玉的前程,也葬送了王夫人晚年的希望。因為王夫人畢竟已是五十的人了,寶玉是她今后的靠山,她必須把寶玉引上“正道”,才能保證其希望的實現(xiàn)。所以,王夫人先是逼死金釧,接著攆逐晴雯。王夫人要清除的下一個目標當然是林黛玉了。聽聽王夫人說過的一段話:“那天跟隨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兒,眼眉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罵小丫頭,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樣子……”晴雯就是林黛玉的影子,她因為王夫人看不上而被置于死地,林黛玉的厄運還會遠嗎?
王夫人賞識看重的是襲人、薛寶釵這些人。因為她們規(guī)矩穩(wěn)重,恭順謙卑,而且能夠時常規(guī)勸寶玉按賈政的意思去好好讀書,走“仕途經(jīng)濟”之道。在王夫人的眼里,寶二奶奶的最佳人選當是薛寶釵。我們可以從兩件事得到證實:一是王夫人特請薛寶釵和探春、李紈一起管理榮國府事務(wù),既是她對寶釵的倚重,也是有意讓寶釵在眾人面前露臉,為寶釵今后在賈府里立住腳跟打下基礎(chǔ);二是抄檢大觀園時,寶玉、黛玉、探春等都不能幸免,唯有寶釵得以保全,可見王夫人對她深信不疑,有一種有意維護薛寶釵的尊嚴和威望的深意。
而王夫人對賈寶玉的感情也很復雜而矛盾:一方面,賈寶玉是維持她在賈府特殊地位的重要砝碼,所以“必定苦苦的以他為法”;另一方面,她又恨賈寶玉是鐵不成鋼,并且與她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準則背道而馳。早先,礙于賈母之面,王夫人不敢對賈寶玉嚴加管教約束,到了后來,隨著賈府內(nèi)部主流派和靠邊派斗爭的加劇,外部政治環(huán)境的惡化,賈寶玉的言行舉止、婚姻問題決定著王夫人在賈府的地位和晚年命運。于是,王夫人不得不撕掉了偽善的面具,一面授意襲人督勸賈寶玉“改邪歸正”,一面大力凈化寶玉的生活環(huán)境,從迫害金釧到突襲抄檢大觀園,全面肅清少女丫頭中諸如晴雯之類的“妖精”?!捌ぶ淮妫珜⒀筛健保壳琏┑拿\就是林黛玉今后命運的前兆。不過王夫人并沒能達到預(yù)期目的,反而引起寶玉的反感和憎恨,他在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兒誄》中就發(fā)出了“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的強烈的憤慨之情??梢灶A(yù)計,賈寶玉絕不會順著王夫人設(shè)計的軌道行進,他也絕不會改變自己對林黛玉的忠貞愛情,因此,王夫人只能從林黛玉身上下毒手。
在寶玉的婚姻問題上,王夫人和賈母的看法是大相徑庭的。王夫人認為“賢妻美妾”必不可少,“然也要性情和順舉止沉穩(wěn)的更好些”,并大加舉薦襲人。賈母則不以為然,還特別強調(diào)“我深知寶玉將來也是個不聽妻妾的”,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王夫人對寶釵和襲人將來做寶玉妻妾人選的主張,她覺得將來“只他(晴雯)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如此看來,賈母所看重的是黛玉和晴雯。只是由于王夫人的一番謊言,讓賈母不了解晴雯的實情和處境,以致晴雯含冤早逝。
結(jié)論是:賈母或年老病重、神志不清,或離開人世之后,寶黛失去了保護傘,王夫人為了個人利益而為所欲為,活活拆散寶黛二人,將黛玉折磨至死,最終促成寶玉與寶釵的“金玉良緣”。(責編 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