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索爾金的“小伙子”
19歲那年,一個叫阿倫·索爾金的小伙子剛剛從錫拉丘茲大學畢業(yè),主修的是舞臺劇,獲得了藝術學位。即使在開放、發(fā)達、充滿機遇的紐約,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一樣意味著貧困和出路迷茫。
那時的索爾金寄居在女朋友付錢租來的一個小公寓里,每天就靠打打零工度日,曾經(jīng)在百老匯門口賣門票,不對,確切地說是連賣門票都不夠格,而是在門口發(fā)放門票的代金券,后來在一家叫博得威的影院的禮品商店里,賣電影主題T恤,當時練就疊T恤的本事,至今可以用折疊的T恤拼出各種電影圖案,手頭的活計又快又好;晚上,索爾金還會在酒吧當酒保,完全沒可能步入他少年時憧憬的戲劇圈。
而與之相對應,家里的幾個哥哥姐姐全部順利從法學院畢業(yè),當上了按小時計酬的律師,這都是按照家里同為律師的父母親的意愿,扎實地過日子。全家人都覺得他瘋了,是不幸生出來的“呆瓜”。
1983年的一個夜晚,索爾金所有的朋友都出門去“轟趴”了,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沒有收到任何邀請。家里的電視壞掉了,錢包里空空如也,那時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也沒有出現(xiàn),除了喝啤酒實在是無事可做。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了家里一臺別人寄存的IBM打字機上,“不如寫點什么”,心里一個聲音在說。
隨便找出一張紙塞到打字機里,于是索爾金的第一部舞臺劇誕生了,主角其實就是他自己,故事講的是一個在兒童劇院里郁郁不得志的小演員。就像在《新聞直播間》第一集中說的:“想象把三倍深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放進海里,填滿水,底部挖個洞,壓力使水奔涌噴出……”,此時索爾金壓抑已久的傾訴欲噴泄而出,從此他當上了編劇,后來寫出了《白宮群英》、《日落大道60號直播室》、《社交網(wǎng)絡》、《史蒂夫·喬布斯傳》等劇集和電影,個人風格也就此建立:臺詞永遠像一架高壓水槍,把人噴得站不穩(wěn)腳。
多人對話剪輯
這就是HBO今夏新推的火爆電視劇《新聞直播間》背后的故事,這部電視劇講的就是美國的電視新聞直播間里的故事,一票高智商的媒體精英試圖拯救日漸被消費文化統(tǒng)治的新聞業(yè)。
今天,我們就趁熱來熟悉一下美國電視劇的剪輯,順便搞搞清楚索爾金這個編劇界搖錢樹的獨門法寶。我們都知道索爾金的特長就是臺詞多,一般美國的電視劇,每集大約60分鐘,劇本會有100頁左右,而索爾金平均每集都會寫180頁以上,就好像機關槍一樣用臺詞沖擊著觀眾。我們以第一集中一個多人對話的段落為例,看一下到底怎樣剪輯大段的對白段落。
《新聞直播間》剪輯分析
1.整個段落從制片人JIM的一聲敲門開始。他們在報道2010年著名的墨西哥灣BP石油公司深海油田漏油事件。
2.這時進到屋里,人物相對簡單,屬于兩人間的對話,只有兩人分別的過肩正反打對話鏡頭。主編WILL應門請進。
3. 4. JIM簡單地說“出大事”了。而作為主播的WILL面對一個面容如此年輕的人,表現(xiàn)出的是一臉的不屑。
5.這時JIM繼續(xù)著急地以快語速講解自己對漏油事件的理解,全然不顧周圍人的質疑眼光。
6.這時,同為制片人的DON緊隨而入,他一直認為這個漏油事件剛剛開始,是個很小的新聞,不足大動干戈直接找到主播來定奪,于是進來干涉。
7.這時WILL打斷DON,作為主播,他希望聽一下這個新聞。
8.這時,新的人物加入,新到的女制片人Mac加入到討論當中。
9.此時的對話,開始變成一對二,這時因為鏡頭中會出現(xiàn)兩個人,因此當單人出現(xiàn)的鏡頭中,景別也會稍加擴大,這樣觀眾的視覺連貫性更加舒服。
10.11.并且,在增加一人的對話場景中,就又增加了一組對話關系,這時對話的復雜程度開始上升,臺詞也會因為增加一人而更多。這時其實就不宜在新增的兩人間再用正反打鏡頭,而代之以小全景來表現(xiàn)兩人對話。不過為了增加畫面的節(jié)奏,可以插入動作細部鏡頭,解決畫面單調的問題。
12.13.14.這時為了解釋清楚漏油的技術問題,同時也是讓對話更激烈,索爾金把三人弄出了小房間,要引入更多的意見參與方,形成大討論。
15.16.WILL起身走出小辦公室,這是典型的一個節(jié)奏小停頓,為了讓剛剛完成的大段對話有一個停頓,也讓觀眾吸收消化一下剛才的信息量。
17.18.這時新引入的印度男生,開始講解漏油的技術細節(jié)問題。因為是換了一個場景,并引入新的人物,這時的景別會從中景開始,畫面中捎帶著背景環(huán)境。這樣觀眾對現(xiàn)場感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19.之后,畫面景別再具體到人物臉部特寫,突出嚴肅的表情。而且在講解復雜的技術問題時,畫面最好力爭簡練,這樣圖像信息量變得很少,觀眾才會留意臺詞里復雜的技術講解。否則,如果背景里一會走過一個人,觀眾會分神,就容易漏掉重要的漏油技術細節(jié)。
20.技術細節(jié)講完,這時畫面就切換到大的景別,這時眾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人認真認同,有人嘲笑,有人疑惑……這樣一個大全的鏡頭,非??焖俚赜脠D像交代了眾人的反饋,使剪輯敘事的節(jié)奏不至于被打斷。
21.22.23.這時,注意在JIM繼續(xù)補充說明時,依然用小景別突出他說話的內容,但眾人反打的反應中,使用的是大景別,并留意背景中走入的電視臺老板Skinner。這是一個鏡頭的鋪墊。
24.之后鏡頭給到持反對意見的Don,他說這條新聞不重要,目前還是黃色預警級別(美國新聞報道中,會對突發(fā)新聞按顏色區(qū)分緊急級別,紅色最好,橙色、黃色、藍色依次次之)。
25.這時入畫的老板Skinner說,“不是黃色,已經(jīng)變成橙色了哦?!?/p>
26.27.這時加入眾人環(huán)境鏡頭,交代眾人的關系。明顯老板是處在畫面的重要位置,所說的話也更顯威嚴。之后補充了一個秘書的小特寫,她盯了一眼屏幕,確認現(xiàn)在是變成橙色了。
28.這時,持反對意見的Don從眾人的討論中抽身出來,自己在秘書的屏幕上確認預警級別。與此同時,畫面的背景音還在繼續(xù),眾人討論的技術細節(jié)依然在講解,這樣的剪輯,等于是圖像是一條線,背景聲音是另外一條線,兩條線的信息量同時推送給觀眾。這就是索爾金機關槍一樣的大信息量風格,從剪輯手法上也可以體現(xiàn)出來。
29.這時畫面背景音不間斷,圖像回歸到說話人Jim,還是老樣子,凡是講解復雜難懂的技術細節(jié)問題時,畫面力爭簡潔。
30.31.而因為他講的話非常重要,便會插入一個同樣特寫景別的外人的反應鏡頭。聽的人越專注,觀眾也會越更加留意講話內容。
32.33.34.35.Jim繼續(xù)講漏油的情況,這時逐漸加入更多人的反應鏡頭。值得留意的是,這時其實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更復雜的一對多對話段落,不斷有人提問,Jim不停地回答問題。這時如果僅僅還是做簡單的一對多人的正反打鏡頭,觀眾很容易陷入問答的問題出不來,反而忽視了對話段落的重要性。這時剪輯非常巧妙,插入了一個在遠處工作的人的全景反應鏡頭,表示他們的對話,已經(jīng)重要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這就是剪輯上營造空間概念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