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有些任性,缺乏獨立性,剛?cè)ビ變簣@時變得很不安,又哭又鬧。萍萍是個漂亮的小姑娘,非常的獨立、自主,她像個大姐姐一樣安慰木木小朋友。萍萍媽媽在走廊的監(jiān)視器里看到木木一直在哭鬧,認為女兒的學習受到了干擾,于是要求老師調(diào)換座位,不讓萍萍和木木坐一起。
如萍萍媽媽一樣,有些家長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幫助在某一方面暫時“落后”的孩子,覺得這樣不僅影響自己孩子學習的效果,還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殊不知幫助他人對自己而言更是一種進步。不僅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從學知識、增強能力的角度而言,能夠在這種看似“有干擾”的情況下,不被干擾,認真地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另外,在網(wǎng)上流傳著一個來自越戰(zhàn)歸來的士兵的故事,讀完可能會給您一些啟示。
戰(zhàn)爭結(jié)束以后,他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好??!”他們熱情地回應著:“我們很高興見到你的朋友?!?/p>
兒子又繼續(xù)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戰(zhàn)爭中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臂和一只腳,他現(xiàn)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p>
母親聽到以后,沒有說話。
短暫的沉默之后,兒子在電話里聽到父親這樣說:“兒子,我很遺撼,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但是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讓他就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p>
聽到父親這樣說,在長久的沉默之后,兒子沒有任何言語就掛斷了電話。
此后,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后來,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jīng)墜樓身亡了,是自殺。
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舊金山,在警方帶領之下看到兒子的遺體。
這時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兒子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故事的結(jié)局實在有些殘酷,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們大多數(shù)家長一樣。我們?yōu)楹⒆诱鐒e小伙伴都是擇勝擇優(yōu),希望小朋友之間好的行為與習慣能夠相互促進。然而生活中我們既不能主觀判斷的孩子的“好壞優(yōu)劣”,也不能將所有我們眼中的“壞孩子”嚴格地區(qū)分在警戒線以外,不讓自己的孩子與他們接觸。成長中,可變的因素很多,今天的“壞孩子”不會永遠“壞”下去,好孩子也有可能誤入“歧途”,所以,我們完全沒必要去幫孩子選擇,小伙伴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家長的及時引導才更顯關鍵。
對待孩子朋友的缺點與不足,首先請把這些不足當成是自己孩子的,這樣也許我們就能坦然面對了。像幫助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助其他孩子,實施者是小朋友,引導者是父母。這樣不僅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小伙伴,還能夠讓他們一起快樂成長,共同進步。
(李卓 幼兒思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