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尖端科岐與古老玩意兒之間,那份悠然自得與享樂其中的愜意,令人向往。
此次接受家訪的曾德鈞先生,真可謂多重身份——他既是音樂發(fā)燒友,又是發(fā)燒器材的制造者,他是中國第一臺膽機的設計者,被燒友們稱為中國膽機之父;他既欣賞走在科技前端的現(xiàn)代音響,又迷戀于古典傳統(tǒng)的收音機,以至于自己動手設計了國內頂尖的限量版收音機。游走于尖端科技與古老玩意兒之間,那份悠然自得與享樂其中的愜意,令人向往。
古典之韻
曾先生的家,位于深圳的某高端小區(qū)。一進門,古典氣息撲面而來——正對大門的架子上,滿滿當當擺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收音機,國外的、國內的應有盡有。右邊的玻璃櫥窗也都陳列著收音機,有不少是曾先生親自設計的。
落座,曾夫人為我們端上香濃的手磨咖啡,品著咖啡,欣賞著屋內陳設,不禁感嘆曾先生果然是懷舊之人。家中隨處可見舊時沉淀,過去的相框與老照片、老舊的錄音機、最早的大哥大、BP機似乎都蘊藏故事,就連家中電話機,也都是古老的轉盤撥號式。
收音機之美
當我們的目光最后落在沙發(fā)旁那只大家伙上,曾先生的話匣子便打開了。這個龐然大物是一臺落地式收音機,倘若不曾親見,大概很多人還不知收音機可以長成這樣。這是曾先生近期設計的極典R803,先生不無自信的說,這是目前能用錢買得到的最好的收音機了。早先收音機的最大功能是信息收集,而今,我們再聽收音機已是在享受它的娛樂品質與文化氛圍了。說著,扭開旋鈕,電臺主持人的聲音和音樂聲便傾瀉而出。一開聲,我便被吸引了,這的確與我此前所聽過的收音機有著截然不同的音色,溫暖而松軟,令人放松。我聽到了此前不曾從收音機里聽到的低頻聲,在收音機燒友口中,這也被稱為“蓬蓬聲”。與Hi-Fi音箱和家庭影院音箱所帶來的低頻力度、干脆又不同,那是一種讓人覺得慵懶下來的奇妙感覺。就這樣窩在沙發(fā)里,捧一杯咖啡或是一杯清茗,聽著收音機里主持人的碎念,就著音樂,仿佛時光就此安靜下來,竟似回到若干年前。
這臺機器前段時間在論壇上限量訂購,價格不菲,即使五折后仍幾近萬元,但短短時間內就被訂購一空。如此昂貴的器材,需要先付款,等待數(shù)月之后才拿到貨,這樣的先款交易竟然得到論壇網友們的熱烈支持,足見大家對曾先生的百分百信任。而這不是曾先生第一次在論壇上發(fā)起這樣的高端收音機限量版訂購活動。
在兩年以前,曾先生便以此形式推出了限量版的R801和R801W,初衷卻只是自己想玩一玩。因為對收音機很感興趣,曾先生經常收各類收音機,他喜歡早期德國所制造的收音機味道,現(xiàn)在新生產的收音機早已不同當年,可即便是收來二手的德國產老機器,也總受制于器材老化、波段限制等問題而不夠盡興。曾先生便想,何不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一臺讓自己更滿意的收音機呢?鼓搗出來,便不停有燒友鼓動他不要獨樂樂,不如給大家定制一批,于是,便有了此前的R801和R801W,然后有了現(xiàn)在的R801W-3D和R803。
談到愛機,曾先生不時透出欣慰,為我們調這個時間段好聽的節(jié)目,一時間,大家都沉浸在這收音機之美中。
現(xiàn)代潮
我問曾先生:燒收音機與燒現(xiàn)代音響沖突嗎?他樂了:怎么會?當然不沖突。像我就是既玩收音機又玩Hi-Fi啊。
曾先生還有另一重身份,是深圳某音響公司的總工程師,研究設計最前沿的音響系統(tǒng),類似sonos、云音箱等都在他研究范疇之內。而在家中,音樂幾乎時時與曾先生相伴,聽收音之余,其他系統(tǒng)他一樣兼顧。
在客廳前方,林林總總擺放著大堆器材,起初我以為多為陳列,曾先生笑笑說,除了最下面的古董機器,其他幾乎都在服役,并一一為我們解釋,聽音樂時,用的是哪套系統(tǒng),收地面高清時用的哪套系統(tǒng),看電影又用的哪套系統(tǒng)。在眾多器材中還藏著一臺wii和一架望遠鏡,陽臺外也支著一臺觀天文的望遠鏡。兩次見到曾先生,他都穿著一件口袋頗多的馬甲,不時從兜里掏出iPod、鋰電池、存儲卡之類的東西來為我們展示各種產品,百寶箱一般。由此可見曾先生愛好廣泛絕非固執(zhí)偏愛復古的人。
其實說起來,古典或是潮流都只是一種態(tài)度而已,也并非對立之態(tài)。無論迷戀古舊,還是追逐最新科技,都是希望讓生活更輕松更具品位。曾先生游走于兩者之間,無意間添了兩種樂趣,著實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