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伴隨數(shù)學教學的三角尺,不知教師們是否認真思考過。它內(nèi)涵豐富,能生成許許多多數(shù)學問題,不但是當前的中考熱點,也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的載體.課上可作為學生合作學習的素材,課后又是學生獨立思考,深入研究的課題.
三角尺相關問題能使學生順其自然地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中,讓他們感知艱辛的經(jīng)歷后獲得成功的體驗.既能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又能提升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用數(shù)學觀點來觀察、探索、實驗、推理、歸納生活中的事物,養(yǎng)成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愛數(shù)學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
一、利用三角尺畫特殊角(0°~180°)
除了直接用三角尺畫出0°、30°、60°、90°、45°、180°的特殊角外,還可以用兩三角尺各個內(nèi)角的和或差畫出120°、75°、150°、105°、135°、15°等特殊角.
二、利用三角尺作垂線和平行線
三、利用三角尺作特殊幾何圖形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正十二邊形.
四、三角尺的拼圖功能
1.同尺拼接,考查特殊多邊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質(zhì).
2.異尺拼接,生成動點問題.
將一副三角尺如圖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的長直角邊與含45°角的三角尺(△ACD)的斜邊恰好重合.已知AB=2,P是AC上的一個動點.
(1)當點P運動到∠ABC的平分線上時,連接DP,求DP的長;
(2)當點P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PD=BC時,求此時∠PDA的度數(shù);
(3)當點P運動到什么位置時,以D、P、B、Q為頂點的平行四邊形的頂點Q恰好在邊BC上?求出此時 DPBQ的面積.
2. 你發(fā)現(xiàn)∠BCD與∠ACE的大小關系了嗎?證明你的發(fā)現(xiàn).
3. 三角尺ABC不動,將三角尺DEC的CE邊與CB邊重合,然后繞點C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任意轉(zhuǎn)動一個角度(使0°<∠BCE<90°),當∠BCE等于多少度時,這兩塊三角尺各有一條邊互相垂直,直接寫出∠BCE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用說明理由.(答案提示:順時針,30°、45°、75°;逆時針,45°、60°.)
六、三角尺旋轉(zhuǎn)成體
將短直角邊長度為a,一個銳角是30°的三角尺,分別以其三條邊所在直線為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zhuǎn)360°后,形成了下圖對應的幾何體.試比較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大小變化.
將銳角為30°的三角尺ABC如上圖放置,先以點C為中心,沿直線l按順時針方向做第1次轉(zhuǎn)動,再以轉(zhuǎn)動后點A的對應點A1為中心,按相同方向做第2次轉(zhuǎn)動,再以相同的方式做第3次轉(zhuǎn)動,實現(xiàn)第3步三角尺的位置.
(1)請在方框內(nèi)畫出三角尺做第2次轉(zhuǎn)動后的位置圖形;
(2)若三角尺的短直角邊BC長為6cm,請計算出三角尺做3次轉(zhuǎn)動過程中,點B的行程.
八、三角尺的平移
1. 兩三角尺的直角邊在同一直線上的平移.
三角尺ABC(一銳角是30°)和三角尺DEF(銳角是45°)的起始位置如圖1所示,令三角尺DEF固定不動,三角尺ABC以每秒鐘1個單位的速度向右平移,AC(或DE)的長度為n,請求出平移過程中兩三角尺重疊面積S與平移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標明自變量取值范圍.
(5)當t≥■n時,S=0.
2.兩三角尺斜邊在同一直線上的平移.
三角尺ABC(一銳角是30°)和三角尺DEF(銳角是45°)的起始位置如圖6所示,令三角尺ABC固定不動,三角尺DEF以每秒鐘1個單位的速度向右平移,AC(或DE)的長度為n,請計算平移過程中兩三角尺重疊面積S與平移時間t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標明自變量取值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