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上善之人,像水一樣柔順,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正因為這樣,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么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作為教師,是否有這一份柔性,是否有這一份溫良謙讓,是否能用自己最柔軟的心去關愛孩子,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成為教師職業(yè)生涯中首先要叩問的一個問題。
《守望道德星空》中記錄著這樣一件真實的故事,一位教授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調查美國的貧民窟里200個12歲到16歲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huán)境,然后預測他們的未來。學生調查后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jiān)獄服刑的經歷。25年后,教授給另外的一批學生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結果,追蹤調查其中的180個孩子,只有4個曾經進過監(jiān)獄。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fā)的地方卻有這么好的成長記錄,研究人員被告知:有一個女教師當年教過他們。究竟那個女教師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著那名女教師?“不知道,”女教師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彼叵攵嗄昵昂秃⒆觽冊谝黄鸬那榫?,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
女教師用自己對孩子的愛,影響著孩子們一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這份如水的善良,沒有一份發(fā)自內心的關愛,孩子們的命運也許會截然不同。不難想象,這些孩子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會犯下多少錯誤,會有多么難以教育。然而,一位教師,懷有了一份如水的善良,她會用博大而柔軟的心去包容孩子在成長中犯下的不可避免的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不會因為一點點過錯就大聲訓斥;不會因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次跌倒而將他遺棄;更不會因為孩子暫時表現出來的一些落后就給他冠以不可教化的稱謂。她會像水一樣,包容孩子們不成熟的心,然后用水的力量,用水的韌勁,于無聲中引導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行走。不論多么難以轉化的孩子,不論多么令人擔憂的現狀,只要你懷有一份如水的善良,如水的博大,如水的柔情,一切都會在無聲中悄然改變。
如果在工作中,每一位教師都能懷有這份上善若水的情懷,不會因為他人的煩、怒,而遷怒于自己,在心底保存份淡定,保存份溫存,保存份寬容,更善于和他人合作,更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會讓你任何時候都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讓你一路收獲教育的幸福。
編輯/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