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個月圓之夜,我在鄉(xiāng)下爺爺家和小朋友們玩游戲。走到半路上,我們都渴了,又舍不得放棄接下來的“旅程”,一行人就來到小溪邊,圍坐著討論起來。
“喝什么呢?”“水唄?!薄八缓煤?”寧寧當(dāng)即否定了這個想法,“而且是生水!”人高馬大的黃姐姐一搖頭:“水是可以去小戴爺爺?shù)牡昀镆模蚁?,我們可以親手做個湯?!?/p>
這個主意不錯,可是該拿什么燉湯呢?想到這里,我們又犯難了。月亮當(dāng)空,灑下乳白色的月光,身旁的小溪泛著銀白的光。那是好大的一輪月亮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它身上。
“有了,咱煮月亮吧!”黃姐姐提議說。“好啊,這個主意好。歡歡,把你的木桶拿過來;昕昕,你的番薯和芋艿一起煮;陽陽、寧寧和我一起撈月亮;小黃,遞木桶!”打頭的那個大點兒的孩子指揮著,我們立馬執(zhí)行。
只見那個孩子挽起褲管,脫下涼鞋,一手提著木桶,一腳踩在了溪水下的大石頭上,我們扶著他,看他彎下腰去,將木桶輕輕扣入水中。那一刻,月亮無聲地碎了,變成了流動的碎銀,輕輕浮在水面上。一看月亮碎了,我們都大呼小叫了起來,寧寧還把打頭的孩子硬拉回來,帶著哭腔說:“月亮碎了,以后溪面上就沒有好月亮了;月亮撈走了,以后溪上就沒有月亮了!”
打頭的孩子聽了,一咧嘴笑了起來:“你不知道,溪里埋了一粒月亮種,慢慢長大了,爬上天了,天上就有月亮了。長大了的月亮,飛攀上了天,沒長大的月亮就在溪面上??赡哿?”我們齊心協(xié)力,只見木桶一反扣,又一翻轉(zhuǎn),上了岸的木桶里,就漂浮著一個圓月亮了。
我們將木桶拎到小戴爺爺?shù)牡赇伬铮瑺敔攷臀覀儗⒃铝料谷脲佒?,煮沸后,又將番薯、芋艿放了進去,接著,又加入了少許鹽和糖。
月亮湯出鍋了,我們都就著湯碗狠狠聞了一口?!鞍。铝翜嫦?有山野的味道!”“月亮湯真甜、真鮮,有月亮的味道?!辈灰粫?,大口大口地喝完湯的我們爭先恐后地說著。
爺爺看著我們,也慢慢品了一口。“月亮的味兒啊!”他嘆了一口氣,過了一會兒又慈祥地笑了,對童年的回憶和純真的童心似乎又回到了他身上。我們邊喝邊嬉鬧,滿臉是幸福的笑容。
指導(dǎo)老師 全利強
[閱讀賞析]
有人知道“月亮湯”嗎?什么是“月亮湯”呢?它能喝嗎?像我們吃的菜一樣?看到習(xí)作的題目,不禁會讓人產(chǎn)生一系列的疑問,吸引著讀者朋友讀下去,把這些疑問弄清楚。習(xí)作的題目很新穎別致,有吸引讀者閱讀的效果。讀完全文,我們發(fā)現(xiàn),哦,原來講的是一件童年趣事啊!與其他記述童年經(jīng)歷的習(xí)作不同,本文圍繞月亮,用優(yōu)美的語言,如“月亮當(dāng)空,灑下……銀白的光”,“月亮無聲地碎了……浮在水面上”,使故事籠罩上了一層夢幻的光芒,充滿了童話色彩。最為精彩的是第五、六小節(jié),小伙伴們發(fā)現(xiàn)“月亮碎了”,于是各有各說,作者通過生動的語言描寫,表現(xiàn)出孩子們所獨有的想象力。他們的對話精彩又美好,凸顯出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天性。讀這樣的習(xí)作真是一種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