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文字是一種高雅的裝飾品。
大唐盛世,詩歌王朝,連空氣中都飄飛著詩意??删驮谶@樣的極盛之時,韓愈柳宗元卻倡導(dǎo)“古文運動”,推崇先秦諸子散文的理性筆調(diào),怒斥浮華的文風(fēng)。這一運動,對后世幾百年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其實我們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諸子百家的文字,都是些簡簡單單的真性情。他們立足于生活的土壤思考最現(xiàn)實的命題,簡單的意象,簡單的比喻,簡單的手法,卻演繹了中華文明甚至世界文明中最光輝的思想樂章。
從什么時候開始,文字又開始流于裝飾品的膚淺角色?
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又忘記“簡單”了呢?
>>【倒文一】
租來的人生
吳淡如
想想我們的人生,都是租來的,沒有一種東西真正屬于我們。
我的好多朋友,最近幾年都在買房子。股市不振、房價下跌,蠢蠢欲動買房的人也多了起來。不久前,我也跟著友人到上海去買房。除了價錢外。我們最關(guān)注的就是土地租期有幾牟的問題。房子身價也與租期成正比,租期仿佛是房屋的壽命。其實,很多人也料定,雖然所有房子都沒有土地所有權(quán),國家也不可能真的在房屋年限到期時,把房子都收歸國有,但中國人向來是認定土地能生財?shù)摹?/p>
我有感而發(fā),不免烏鴉嘴起來:“其實,也不用想這么多。過50年,我們不在墳?zāi)估?。也差不多奄奄一息了。那時在意的,應(yīng)該是掛了以后要住在哪里。”
朋友笑了:“話這么說沒錯,但好像不能考慮永遠這回事,我們到底是俗人,自己用不到,子孫可以用得到。”他瞪了我一眼,還是繼續(xù)說:“這雖是風(fēng)涼話卻是真話。我看過不少有錢長輩,剛咽下最后一口氣,子孫擦干眼淚后馬上破涕為笑,開始和兄弟們鉤心斗角。但俗人就是放不下。”
承認放不下也是可愛的。千古以來,多少人找借口安慰自己,“放下了,我不屑。有什么了不起”。事實上,還是放不下。一點兒小錢小資產(chǎn),在心頭有千斤重。
做廣播節(jié)目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癌癥患者在病房打電話問我:她只剩半個月了,為什么還一直掛念一些小東西?我問,什么小東西?
她說,她以前很喜歡買襪子,總是一打一打地買。現(xiàn)在,她最擔(dān)心的是,如果她走了,家里那些襪子還沒穿過,可能就會沒了……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她。
望著窗外驟雨,她也若有所思:“活了這么幾十年。這一刻忽然有一種感覺,好像我努力得來的一切,不過是一紙租賃契約,一切都是租來的。到了某個年限,就要繳清借款,還回去?!?/p>
在很多人看來,我的另一個朋友到目前為止,人生似乎十全十美,什么都有:我們曾開他玩笑,說他什么也不多,就是錢多。然而,他卻說,他多半時間都活在有成就感卻不快樂的狀況中,工作上一直在應(yīng)付各種挑戰(zhàn)和危機,心靈上一直漂泊無依。
我們努力地讀書工作,買房子讓自己安定,買車以求舒適。有了伴侶,簽了終身契約。有了孩子、有了公司、又有了孫子……每一樣,我們都以為是自己的資產(chǎn),看著這些,我們才感到安慰,
伴侶、孩子,都不認為他們的所有權(quán)屬于你。正如我們并不認為自己是父母資產(chǎn)的一部分,自小就嚷著要獨立一樣。把活人視為資產(chǎn),是一廂情愿。
這個世界或許只是一個很大的租車公司。被命運善待的人,不過是向一個服務(wù)好的租車公司租到了一部好車,這或許也只是完美人生的縮影。旅程盡頭有些不舍,卻還是往前行。再美妙的陪伴都帶不走,越順的人生,時光流逝得越驚心。
不像是租來的東西,不過是抽象的東西。如過程、情感與記憶。都是屬于自己的獨特經(jīng)歷。許多人對租來的東西十分精心,對不是租來的東西十分粗心,
雖說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古今多少事,都已煙消云散。但一輩子,談不好感情,受不了挫折,存不了美好記憶,才是最遺憾的事情。
租來的人生,值得斤斤計較或細細呵護的,唯有時間、唯有情。
(選自2012年2月15日《大洋新聞》)
我們回歸到生命最簡單最本初的面目去看,它就是一段時間的歷程。紛繁的物象,曾迷惑過多少人的心。吳淡如從“租賃”的角度切入,談及人們最關(guān)心的房子、車子、存款,仿佛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卻又用癌癥患者掛念的幾打襪子輕輕巧巧地破解了這個謎思。租來的人生最終是要“還回去”的,我們真正能擁有的,只有這一段路上的經(jīng)歷,和在其間體會到的萬般情意。領(lǐng)悟到這一點,還有什么是不能相通的呢?
>>【例文二】
說話
賈平凹
我出門不大說話,是因為我不會說普通話。人一稠,只有安靜地聽,能笑的也笑,能惱的也惱,或者不動聲色??谏嗟墓δ苁チ酥匾囊幻?,吸煙就特別多。更好吃辣子,吃醋。
我曾經(jīng)努力學(xué)過普通話。最早是我補過一次金牙的時候,再是我戀愛的時候,再是我有些名聲,常常被人邀請的時候。但我一學(xué)說,舌頭就發(fā)硬,像在大街上走模特兒的一字步,有醋熘過的味兒。自己都惡心自己的聲調(diào),也便羞于出口讓別人聽,所以終沒有學(xué)成。后來想,毛主席都不說普通話,我也不說了。而我的家鄉(xiāng)話外人聽不懂,常要一邊說一邊用筆寫些字眼,說話的思維便要隔斷,越發(fā)說話沒了激情,也沒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說了。
數(shù)年前同一個朋友上京。他會普通話,一切應(yīng)酬由他說,遺憾的是他口吃,話雖說得很慢,仍結(jié)結(jié)巴巴,常讓人有沒氣兒,要過去了的危險感覺。偏偏一日在長安街上有人問路,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語未發(fā)。過后我問怎么不說,他說,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啟示。以后我更不愿說話了。
有一個夏天,北京的作家叫莫言的去新疆,突然給我發(fā)了電報。讓我去西安火車站接他,那時我還未見過莫言,就在一個紙牌上寫了“莫言”二字在車站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等他,一個上午我沒有說一句話,好多人直瞅著我也不說話。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下午了,我迫不得已問一個人“××”次列車到站了沒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紙牌翻個過兒,說:“現(xiàn)在我可以對你說話了。我不知道?!蔽也琶腿恍盐虻郊埮粕蠈懼澳浴倍?。這兩個字真好,可惜讓別人用了筆名。我現(xiàn)在常提一個提包,是一家聾啞學(xué)校送我的,我每每把有“聾啞學(xué)?!钡淖謽恿脸鰜?,出門在外覺得很自在。
不會說普通話,有口難言。我就不去見領(lǐng)導(dǎo),見女人,見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發(fā)呆。但我會罵人,用家鄉(xiāng)的土話罵,很覺暢美。我這么說的時候,其實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給自己鼓勁,所以在許多文章中,我寫我的出生地絕不寫是貧困的山地,而寫“出生的地方如同韶山”,寫不會說普通話時偏寫道:“普通話是普通人說的話嘛!”
一個和尚曾給我傳授過成就大事的秘訣:心系一處。守口如瓶。我的女兒在她的臥房里也寫了這八個字的座右銘,但她寫成:“心系一處,守口如平?!逼绞俏业娜槊f她也要守口如爸爸。
不會說普通話,我失去了許多好事,也避了諸多是非。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言憑嘴,留言靠筆——我不會去流言,而滾滾流言對我而來時,我只能沉默。
說話,這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就這個行為本身而言,正常人要運作它并不困難,耗費點口水而已。可是,這里頭的學(xué)問是很大的?!墩撜Z》中,子就曾經(jīng)日過“敏于事而慎于言”。為什么要慎言呢?因為“禍從口出”,因為“言多必失”。賈平凹先生同樣在這個簡單的日常行為中,挖掘出了真意。尤其在這個信息量空前高漲的時代,學(xué)會說話的同時也學(xué)會緘默,是極為重要的一種人生修煉。
>>【例文3】
身邊放入人(演講稿)
柴靜
十年前在從拉薩飛回北京的飛機上,我的身邊坐了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這是她第一次因為治病而來到北京。下了飛機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北京一個旅店里。過了一個星期我去看她,她說她的病已經(jīng)確診了,是胃癌的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上有一個箱子,她說:“如果我回不去的話你幫我保存這個?!蹦鞘撬戤?dāng)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種人——官員、漢人、喇嘛、三陪女交談的記錄。她沒有任何職業(yè)身份,也知道這些東西不能發(fā)表,她只是說,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話,會知道今天的西藏發(fā)生了什么。這個人姓熊,拉薩一中的女教師。
五年前,我采訪了一個人,這個人在火車上買了一瓶一塊五毛錢的水,然后他問列車員要發(fā)票,列車員樂了,說:“我們火車上自古就沒有發(fā)票。”然后這個人把鐵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說:“人們在強大的力量面前,總是選擇服從,今天如果我們放棄了一塊五毛錢的發(fā)票,明天我們就可能被迫放棄我們的土地權(quán),財產(chǎn)權(quán)和生命的安全。權(quán)利如果不用來爭取的話。權(quán)利就只是一張紙?!彼髞碲A了這場官司,我以為他會和鐵道部結(jié)下梁子,結(jié)果他上了火車之后,在餐車要了一份飯,列車長親自把這份飯菜端到他的面前說,你是現(xiàn)在要發(fā)票呢,還是吃完之后我再給您送過來。我問他你靠什么贏得尊重,“我靠為我的權(quán)利所作的斗爭?!边@個人叫郝勁松,三十四歲的律師。
去年我認識一個人,我們在一起吃飯,這個六十多歲的男人。說起豐臺區(qū)一所民工小學(xué)被拆遷的事兒,他說所有的孩子靠在墻上哭。說到這兒的時候他也動感情了,然后他從褲兜里面掏出來一塊皺皺巴巴的藍布手絹,擦擦眼睛。這個人十八歲的時候當(dāng)大隊的出納,后來當(dāng)教授,當(dāng)官員。他說他所有做這些事的目的。是為了想給農(nóng)民做一點事。他在我的采訪中說到征地問題。給農(nóng)民的不是價格,只是補償,這個分配機制極不合理。這個問題根源不僅出在土地管理法,還出在1982年的憲法修正案。在審這期節(jié)目的時候我的領(lǐng)導(dǎo)說了一句話,說這個人說的再尖銳,我們也能播。我說為什么。他說因為他特別真誠。這個人叫陳錫文,中央財經(jīng)領(lǐng)導(dǎo)辦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問過一個老人。我說你的一生也經(jīng)歷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來保持你年輕時候的情懷。他跟我講有一年他去河北視察。沒有走當(dāng)?shù)匕才诺穆肪€,然后他在路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老農(nóng)民。旁邊放了一副棺材。他就下車去看,那個老農(nóng)民說因為太窮了,沒錢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來賣。這個老人就給了他五百塊錢讓他回家。他說我給你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告訴你,中國大地上的事情是無窮無盡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執(zhí)著。這個人叫溫家寶,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gòu)成的。她由這些人創(chuàng)造,并且決定。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那些能夠?qū)で笳胬淼娜?,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去捍衛(wèi)自己憲法權(quán)利的人,能夠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yōu)樽鎳湴痢V挥幸粋€國家能夠尊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柴靜的聲音和語調(diào)一直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就像她多年前在湖南文廣主持電臺節(jié)目時介紹自己是“火柴的柴,安靜的靜”。她的視角也很有特點,盡管已經(jīng)成長為中國最知名的記者之一,她卻仍然堅持用平視的角度去對待每一個被采訪者,無論對方是名人、高官還是普通百姓。也因此,她才能更加貼近當(dāng)事人的內(nèi)心。
一個平視的角度,會讓我們更加接近事情的真實。而最簡單的真實,可以讓許多華麗的外衣成為多余的矯飾。文字,最應(yīng)該承擔(dān)的職責(zé)應(yīng)該是書寫真性情,正所謂“文以載道”。在我們這個年齡,或許還無法真正參透這四個字的深意,但至少,應(yīng)該讓它成為我們筆下?lián)]灑的文字行進的方向。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