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當年高考那會兒,數(shù)學考了131分。這成績對當年那份被老師評價“是難了點”的試卷來說,雖然算不得鳳毛麟角般的杰出,但已經(jīng)是比較優(yōu)秀。因為據(jù)了解,當年數(shù)學單科131分在山東全省20萬文科考生中,成績排名前300。如此看來,我應該是別人眼里的高智商人才了,但不妨告訴你,實際情況卻是,像很多文科生一樣,數(shù)學也曾一度是我的死穴。
高一到高二,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對數(shù)學題的各種不理解,我陷入了對自我智商的全方位否定之中。那段慘痛的歲月,如今想起,尚且心悸。晚上為了搞明白當天的一張卷子,通宵達旦,可即使黑眼圈濃了一層又一層,也不過似乎懂了一個題目的某個步驟。而白天又不得不為了晚上的死磕付出代價,昏昏欲睡,心情抑郁。也想了很多辦法,“題海戰(zhàn)術(shù)法”、“不恥下問法”、“時間玩命法”、“狂吃藥物法”……可就是每一種都好像有用,卻每一種都不能實際提高我的考試成績。
那以后,我只能放棄了對自己智商的幻想,過起了正常學生的生活。那以后,我告訴自己初中時的接近滿分,只因為太簡單。那以后,我對數(shù)學生了很深的畏懼,我怕見到各種四方形各種圈圈線線,也越發(fā)討厭數(shù)學課不喜歡數(shù)學老師。
白駒過隙,日子很快晃到了高二下半年。父母的期待,老師的期許,同學們彼此鼓勵的善意,讓我不得不鼓起勇氣,再次抱起數(shù)學課本,一點點咀嚼。只是這次,我不再那么著急。我告訴自己我只是個智商普通的孩子,所以,我不眼紅別人一個小時做完一份試卷,我不羨慕別人在高難度的題海里游刃有余。
我從最基本的定義、書上的例題一點點看起,一點點默記。我在筆記本上認真地記下每道做錯的題目,寫上正確答案,并認真分析當時做錯的原因,用其他顏色的筆著重標出,警告自己不可再犯。隔三差五,還要再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我慢慢地試圖給各種易錯題型歸類,然后回歸課本,細細理解。漸漸地,我竟陶醉在這種簡單而細致的學習里,因為是深入到每一個問題的根源,便每一次都有收獲感和成就感,心情自然也便平靜而愉悅,恐懼也逃得不見蹤影。
終于,我的笑容因為數(shù)學而綻放。在后來的一次考試中,我的數(shù)學成績提高很多。而且,在往后的每次考試中成績都漸漸優(yōu)秀。最為神奇的是,我成了班里對自己的數(shù)學成績預測最準的人,每次考完試和同學談起這次考試結(jié)果,預測和實際往往相差不過3分。同學們打趣問我何時偷練了這一神功,我不知從何說起。時至今日,我想應該是那些一點點修改錯題的過程,精準了我的答題步驟,也鍛煉了我做題的高正確率,由此我可以確保會做的題便是已得的分數(shù),丟不了也跑不掉。
對了,在同數(shù)學的愛恨糾纏中,還有一點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不說的。那就是,勇敢地放掉不屬于你的,珍惜你現(xiàn)在擁有的。若問此意何解?聽我慢慢道來。
同很多人做數(shù)學試卷的習慣一樣,一開始我也把能完整做完整份試卷看得很重要。但此后我發(fā)覺這種做題方法并不合理。因為其實整份試卷難題并不會很多,一般集中在最后兩題。當我們拿出大把時間,試圖在最后兩題中拿到進入高分的鑰匙時,不僅往往不能成功,還容易造成簡單題做錯失分的現(xiàn)象,堪稱賠了夫人又折兵。由此,我訓練自己,在正式考試中,要養(yǎng)成敢于舍大取小的勇氣,舍掉很難做出的一個大題,拿出合理的時間爭取把每個看似簡單的小題全部拿到滿分。就像在愛情中,勇于承認并放棄不屬于自己的,珍惜你現(xiàn)在擁有的,那就會很幸福也很成功啦。
就這樣,從怨恨到愉悅,從討厭到喜愛,數(shù)學成了我高中生活中最溫熱的回憶。再度回首,數(shù)學,我的青春因你而多彩。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