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的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點。當前大學生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的途徑增多,同樣受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狀況更加復雜,所以,加強大學生的管理有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也有利于高校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管理 高校 管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我國對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國高等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迎來了許多新的挑戰(zhàn)。全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國社會全面的進步和發(fā)展,都將取決于我們是否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高素質,可全面發(fā)展的的新時代的人才。而在高校教育中對于學生的管理則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就當前的情況而言和當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狀況以及對他們的管理與自律狀況而言,總體上呈現(xiàn)出健康、樂觀、向上的積極的態(tài)勢。在對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大高校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大學生的管理工作是當今時代所賦予高等學校的使命與義務,所以改善和加強高校對學生的管理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從以下幾點對高校大學生管理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
一、高校管理團隊建設的滯后使大學生的管理職能弱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大眾享受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難事。同時高等學校大學生的社會地位、結構、素質、特點、規(guī)模等都產生了很深刻的變化。而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校區(qū)及學生人數(shù)的增多,以及后勤社會化的改革體制,都使得高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學校在擴大招生后往往都會把主要的任務放在師資力量及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上,而忽略了對管理力量的及時補充和整合,因而造成了高校管理制度不適應,不配套的問題。伴隨著學校的擴招,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而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導致了專職班主任及輔導員的比例基本不能達到教育部的規(guī)定比例,不少高校的輔導員要管理一二百甚至是更多的學生。此外,各大高校由于后勤管理的滯后,尤其是大學生住宿的多元化及宿舍管理團隊的滯后建設,都造成了大學生住宿了很多問題。而現(xiàn)如今的不少學生在外租房居住,更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造成了諸多新的問題,例如學生的安全問題、政治思想教育問題、男女生同租的問題、學生的安全問題以及刑事責任問題等。
二、獨生子女的比例偏高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也造成了阻礙
近年來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如今的獨生子女比例偏高,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順利展開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就目前來看,我國的高校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之中由于家庭和社會的嬌慣及放縱,而缺乏自力自主的能力,心理素質較其他孩子比較脆弱,同時自控能力較差。這些獨生子女往往對一點委屈都沒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即使是和同學和之間發(fā)生了一點小摩擦,心里往往也承受不了;而這些獨生子女的學生如果受到了班主任或輔導員稍微嚴厲的批評教育,他們就會很容易產生心里的壓抑或者委屈等等。所以對于獨生子女的特殊性的問題也將對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產生阻礙。
三、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也嚴重制約著高校管理的完善與發(fā)展
大學生的年齡階段正是處于生理、思想及心理變化發(fā)展的時期,人生的種種壓力都相對集中,有很多大學生的心理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良反應,心理的健康狀況讓人擔憂。而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殺死宿友的事件更讓我們認識到了當今大學生心理健康令人堪憂。大學生因為患有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中途退學或傷害他人的案例在近年來也是時有發(fā)生。而根據(jù)觀察得知,有幾類大學生易出現(xiàn)三種心理健康的問題:家庭貧困、性格內向及獨生子女的大學生。然而就當前的一些高校的心理機構來看,從事咨詢的人員構成及他們的學術背景都參差不齊,而且咨詢的機構也尚不規(guī)范,甚至絕大多數(shù)的高校并沒有設置心理輔導人員以及專職心理咨詢的編制,心理咨詢的教師多為業(yè)余人員或者兼職人員,有的甚至都沒有業(yè)余或兼職人員。有的高校甚至將咨詢中心設為形同虛設的機構,掛設為政治思想教研室或心理咨詢室,其實卻沒有專職人員,沒有經(jīng)費和編制,成為了虛設的機構。當前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存在于咨詢工作中的應付問題都是高校學生管理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與我國高校管理所面臨的嚴峻的形式很難相適應。
四、存在于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也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已儼然成為了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的途徑。首先是因為網(wǎng)絡獲取信息的快捷性,其次網(wǎng)絡提供的信息還帶有一定的隱蔽性、復雜性和虛擬性,如果對網(wǎng)絡信息的管理不到位,從而導致那些不健康的、虛擬的甚至是反動性的信息傳入學生群體,對于廣大的學生而言都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危害。處于大學校園的學生尚未步入社會,多數(shù)時間都是較為單純的校園生活,面對復雜且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還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如今社會上的腐敗現(xiàn)象與物質利益被一些學生誤解,對在經(jīng)濟上還沒有獨立自主的大學生的心理將康難免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彭麗娟.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究[J].湘南學院學報,2009(4).
[2]陳清義.關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模式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2).
[3]馬愍夫.探討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J].科技信息,2010(31).
[4]林勇娟.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博弈思想[J].高教論壇,2004(l):148-150.
[5]王劍敏.聞曙明.全球化背景下創(chuàng)新大學生管理模式的理論探討[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4):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