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最為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近年來,隨著語言學教學與科研的不斷發(fā)展,古代漢語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新時期的古代漢語教學必須在教材上更新內容,在教法上突破單純課堂教學的陳舊模式, 增強應用性的訓練,為教學改革走出一條新路。
關鍵詞:古代漢語教學 問題 對策
古代漢語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傳統(tǒng)主干專業(yè)課程,始終承擔著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傳授重任,其宗旨是學習文學、史學、哲學、語言學等學科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重新確定古代漢語課程的價值取向,并切實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古代文學課程教學的效果。
一、古代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刻板?,F(xiàn)在大多數(shù)古代漢語教師都承襲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參與,很少注意學生的反應,也缺乏幽默感和生動性,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不能適應新形勢對古代漢語教學課程設置的要求。
2、忽視了實踐教學。古代漢語教學必須加大實踐力度,增加實踐學時,建立語言實訓室和實訓基地,提高學生運用古漢語的能力。但目前很多學校普遍忽視這個問題,除了常用的多媒體教室外,可供學生體驗、實踐的語言實訓室、實訓基地少而又少,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3、學生對古代漢語學習心存恐懼。作為語言工具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中國古書的能力,但古代漢語課程相對比較枯燥乏味,不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其包含的內容多、涉及的知識面廣,同時與現(xiàn)代漢語差距很大,因此很多學生不自覺的對其產生了厭倦、恐懼的情緒,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完善古代漢語教學的幾點對策
1、落實教學目標,修訂培養(yǎng)計劃
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古代漢語是一門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因此,我們應結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式,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致力于課程教學改革,使之更符合我們的教學需要。同時,要注重適當?shù)卣{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科研能力,為學生獲得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這樣有目標的學習也為學生將學得的知識通過運用產生價值提供了有效途徑。
2、加強文選、通論、常用詞的教學
在古代漢語教學中,要把文選、通論、常用詞三者縱橫貫通聯(lián)系起來,三者要互相印證,互相促進。在文選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字詞句落實,讓學生透徹理解原文。在此基礎上,依托文選教學內容梳理整體文獻脈絡,補充文選教學內容,以便學生對其充分具有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就可以以此為基礎提高古漢語的識別能力和解說能力。通論知識通常是對文選講解內容的歸納與升華。通論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是側重于語法知識的講解,而是要向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傳播與道德情操教化,使其掌握足夠的通論理論知識,并教導學生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指導今后文選的學習實踐。
3、注重課外作業(yè)的重要性
課外作業(yè)是鞏固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古漢語學習的目的在于提高閱讀能力,課外閱讀無疑是學好古代漢語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課外作業(yè)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掌握知識、開闊視野,但要注意作業(yè)要基本包含該單元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點,難度最好稍大,即需要查找一些資料才能完成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古文閱讀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設置一些集體課外活動,可以通過游戲、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漢語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
4、營造民主、互動、多元的課堂氛圍
古代漢語是一門語言類工具課,不像文學課那樣充滿故事和情節(jié),知識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但我們應善于挖掘古代漢語課中的趣味,除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之外,還要注意營造風格多樣的課堂氣氛。教師應該憑借形象生動的語言、豐富多彩的課堂導入,精心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把一貫枯燥乏味的古漢語課堂搞得有聲有色。比如,教師可以采取“激趣”的方式,即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分組進行辯論陳述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牢記自己的引導者地位,始終明確問題的指向,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面的查閱資料,分析歸納,最后得到科學的結論。
5、加強古漢語的多媒體教學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在我國教學體系中已被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同時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它既能大大節(jié)省教師的操作及板書時間,又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在古代漢語教學中也應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比如講授漢字結構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漢字的結構、由來、涵義、用法等在大屏幕上生動地演示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再如,借助于多媒體的交互功能,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課文的含義,提高他們閱讀和理解能力。
總之,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基礎科目之一,對于學生來講,它是相當重要的一門課程,在增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代文獻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非常難學的一門課程。因此,在古代漢語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本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要經常翻看與古代漢語教學相關的古代文化典籍,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要時時關注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把握最新的學術進展,并將其應用到教學當中開闊學生的視野,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閆晶淼,靳開宇,杜宏權.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芻議[J].綏化學院學報.2009(12)
[2] 錢毅.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古代漢語教學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3)
[3] 劉敬林,李明.新形勢下高師古代漢語教學與教學環(huán)境調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