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寫作實踐中,要形成正確的認識,就離不開對材料的收集、積累和詳細的占有。一切文章寫作,沒有大量、豐富、精確可靠的材料作基礎,就很難提煉出正確的觀點和得出科學的結論,也不會有強烈的感染力。
關鍵詞:寫作活動 選材
“言之有物”是中國傳統(tǒng)寫作理論始終強調(diào)的一條寫作規(guī)律。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理》中說:“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朱熹曾說:“作文須是靠實,不可駕空纖巧。大要七分實,只有二三分文”,即是說材料是最根本的。如果說獲取材料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那么選擇材料則是要考慮以少勝多,以一當十。在這方面,朱光潛先生有很好的闡述:最好的文章,像英國小說家斯沃夫特所說,須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層次”。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選擇,找最好的層次要靠安排,……善將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個,可以抵得許多人用,疲窿殘疾的和沒有訓練沒有紀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調(diào)動,反而成為累贅或障礙。一片文章中每個意思或字句就是一個兵,你在調(diào)動之前,須來一番檢閱,不能作戰(zhàn)的,須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銳,記他們各站各的崗位,各發(fā)揮各的效能。那么材料的取舍以什么為標準呢?
一、要選擇最能表現(xiàn)主題的材料
南宋陳骙說:“文之作也,以載世為難;事之載也,以蓄意為工?!奔词钦f做文章,選材用事是不容易的;選材用事,又以選用能蘊含主題的材料為好。精心選擇材料的最終目的是表現(xiàn)主題,因此選擇材料從根本上說應圍繞主題,根據(jù)主題表現(xiàn)的需要決定材料的取與舍。能深刻突出主題的材料就選取,不能說明烘托主題的材料即使很生動也應毫不可惜的舍棄。
契坷夫所形象比喻的,“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臉來,無非是把石頭上不是臉的地方剔掉罷了”。因此,凡是能夠有力地表現(xiàn)、說明、烘托、暗示、印證主題的材料,就要選用;凡是與主題無關,不能表現(xiàn)、說明、烘托、暗示、印證主題的材料就要堅決舍棄。
二、要選擇真實可靠的材料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指出“事信而不誕”,說的是文章中的材料要真實可信而不荒誕。我們在寫作中,只有選用真實可靠的材料,文章才能使讀者感到信服。
所謂真實,就是要合乎實際,是客觀存在的。它包括生活真實,即材料反映的內(nèi)容是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過的,是經(jīng)過核實的實際情況。一般在消息、通訊、報告文學、調(diào)查報告等體裁中選用的材料,要達到生活的真實。要做到生活的真實必須有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一絲不茍的調(diào)查精神。司馬遷在寫《史記》時,為了驗證“秦滅魏時曾引入黃河水灌入大梁”說法的真實性,親自來到大梁的城墻下,檢驗洪水淹過的痕跡,并且訪問當?shù)氐睦先?,肯定了這個史料的真實性后,才把它寫入《史記》。朱自清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專門請教昆蟲學家,自己又幾次跑去親聽,最終確定“月夜蟬鳴”是真實準確的,這就消除了讀者的疑問,產(chǎn)生了令人信服的效果。這種考察材料真實性的做法,是值得倡導和學習的。我們現(xiàn)在寫文章,也應該有這樣嚴肅的寫作態(tài)度。
同時,真實又是個相對概念,這里存在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問題。藝術創(chuàng)作不是照相機,將現(xiàn)實生活原模原樣地攝下來。作品的藝術真實性是指“藝術形象的合情合理合意的性質。它既包括客觀的真理,也包括主觀的真情和意向,是這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要選擇最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能夠深刻反映事物本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說服力的材料,是在眾多材料中最能反映個性特征的材料。它能以個別的材料來說明普遍的真理,通常在文章中能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從而大大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魏巍在《我是怎樣寫<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這樣寫道:“問題的本質找到了,那么,應該怎么樣反映這個最本質的東西呢?在朝鮮時,我曾寫了一篇《自豪吧,祖國》的通訊,里邊寫了二十多個我認為最生動的例子。帶回來給同志們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沒有拿出來發(fā)表。以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記賬,哪一個也說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寫《誰是最可愛的人》,就只選擇了幾個例子,在寫完后又刪掉了兩個。事實告訴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p>
可見,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往往起到以少勝多、以質取勝的效果。典型材料是從生活中精心觀察發(fā)現(xiàn)、從眾多的材料中慧眼挑選出來的金子,它與識見的深刻程度聯(lián)系在一起。
四、要選擇新穎生動的材料
新穎的材料就是能反映時代精神,給人以新鮮感的材料。陸游曾說:“文章最忌百家衣”,新穎的材料對讀者具有一定的魅力,更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這對于實現(xiàn)作者的寫作意圖有著積極的作用。
新鮮的材料指新發(fā)生,新產(chǎn)生的,別人尚未用過的材料。也指雖已發(fā)生過,但還沒有或很少被引用的材料和對事物產(chǎn)生了新感覺,新認識的材料。也包括對舊材料的活用,即突出固有的思維定勢,站在時代精神和科學思維的角度,去揭示材料的新內(nèi)涵。
材料新穎也就是要避免重復別人,要有創(chuàng)新。再好的材料一再重復也成了陳芝麻爛谷子。創(chuàng)作就是創(chuàng)新之作,創(chuàng)作的本領就是發(fā)現(xiàn)的才能。同時追求材料的新穎并不等于一味地獵奇巧取,尋求刺激,而是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審美的視角去獲得新穎的材料。
五、要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選擇熟悉的材料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容易找到最佳的角度,寫出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另外,選擇熟悉的材料,還能避免出差錯,給人以真實感、具體感。
俄國作家岡察洛夫在《遲做總比不做好》中談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我只能寫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或感覺過的東西、我清楚看見過和知道的東西?!蔽覀冎览仙嵯壬钍煜ぁ⒏惺荏w驗最深的是老北京的市民,他最成功的作品《四世同堂》、《龍須溝》、《茶館》,也正是寫老北京市民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