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依據(jù)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和顧炎武的《音學(xué)五書》淺析了《說文解字》中“荼”的字義與字音。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 荼 字義 字音
緒論:
《說文解字》:苦荼也。從艸,余聲。同都切。臣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p>
從大徐本《說文解字》對“荼”的說解,我們對此進(jìn)行分析,從中可得知以下幾點(diǎn):(一)字義:苦荼;(二)字形:此字為“六書”中的形聲字,從艸,余聲;(三)字音:采用反切注音,同都切;(四)“茶”為“荼”的后起的分化字。其中前兩點(diǎn)是從許慎的原句得出,后兩點(diǎn)是從徐鉉的注解得出。那么我們就會有了疑問,究竟何為“苦荼”義?形聲字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余聲,和后來徐鉉所加的反切,同都切,究竟是什么讀音?“荼”和“茶”二字究竟還有什么關(guān)系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對此字進(jìn)行了專門的考據(jù)。
一、“荼”的字義理解
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可謂古注中對《說文解字》的經(jīng)典詮釋,我們不妨先從此著手,看段注的解釋:
荼:苦荼也。《釋艸》、《邶·毛傳》皆云:“荼,苦菜?!薄短骑L(fēng)·采苦采苦·傳》云:“苦,苦菜。”然則苦與荼正一物也。《儀禮》:“鈃芼。牛藿,羊苦,豕薇。”《記·內(nèi)則》:“濡豚包苦。”亦謂之苦?!对铝睢?、《本艸》、《易通卦驗(yàn)》皆謂之苦菜。從艸,余聲。同都切。五部。
從段注的解釋我們做進(jìn)一步的探尋,《爾雅·釋草》:荼,苦菜。邢昺疏:“葉似苦苣而細(xì),斷之有白汁?;S似菊,堪食,但苦耳。”《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谷風(fēng)》:“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yuǎn)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毛傳:“荼,苦菜也?!薄对娊?jīng)·國風(fēng)·唐風(fēng)·采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泵珎?“荼,苦菜也?!?/p>
據(jù)此,我們可得出,荼即苦,苦菜義。然而,荼的意義并非僅僅于此。我們再看幾個(gè)例子,《詩經(jīng)·豳風(fēng)·鴟鸮》:“予手拮據(jù),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泵珎鳎骸拜?,萑苕也?!笨追f達(dá)疏:“《七月》傳云:薍為萑。此為萑苕,謂薍之秀穗也?!冻銎鋿|門》箋云:‘荼,茅秀?!粍t茅薍之秀其物相類,故皆名荼也。”《漢書·禮樂志》:“顏如荼?!鳖亷煿抛⒁龖?yīng)劭曰:“野菅白華也。言此奇麗,白如荼也?!庇职咨?。《管子·輕重甲》:“荼首之孫。”劉績補(bǔ)注:“荼首,白首也?!庇纱耍奔礊槊┎?、蘆葦之類的白花。
二、“荼”的字音分析
對于字音,我們從顧炎武的《音學(xué)五書》入手,看《音學(xué)五書》中對“荼”的分析:
宅加切,古音塗?!赌纤巍の毫宋獭ぺ鲋菹容庇洝吩唬骸敖袼^韻書,自二漢以前,上泝六經(jīng),凡有韻之語,如平聲魚模,上聲麌?yán)?,以至去聲御暮之。同是音者,本無他訓(xùn),乃自音韻分於孫沈,反切盛於羌胡。然后別為麻馬等音,於是魚歌二音并入於麻,而魚麻二韻,一字二音。以至上去二聲,亦莫不然,其不可通,則更易字文,以成其說,且‘茶’之始,其字為‘荼’?!洞呵铩窌R荼’,《漢志》書‘荼陵’之類。唐·陸(德明)、顏(師古)諸人,雖已轉(zhuǎn)入麻韻而未敢輒易字文也。若《爾雅》、若《本艸》,猶從艸余,而徐鼎臣訓(xùn)‘荼’,猶曰:‘即今之茶也?!┳躁懹稹恫杞?jīng)》、盧仝《茶歌》、趙贊《茶禁》以后,則遂易‘荼’為‘茶’,其字從艸、從人、從木,而謂‘荼’為茅秀,為苦菜,終無有命‘茶’為‘荼’者矣?!苯翊俗秩侦妒荒>怕椴恐?。按“荼荈”之“荼”與“荼苦”之“荼”,本是一字。古時(shí)未分麻韻,“荼荈”字亦只讀為“徒”。 漢魏以下乃音宅加反,而加字音居何反,猶在歌戈韻,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減一畫為“茶”字。
《漢書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荼陵節(jié)侯訢?!睅煿旁唬骸拜币魤T。”《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荼陵。”師古曰:“荼音弋屠反,又音丈加反?!币蝗嗽]書,前后不同。今湖廣長沙府荼陵州,字竟作“茶”,而讀為宅加反,不知有塗音矣。
又音舒。《春秋左傳·哀公六年》:“齊陳乞弒其君荼。”《左傳》釋文:“音舒,又音徒,又丈加反?!薄豆攘簜鳌芬敉豆騻鳌纷魃?,舍亦音舒?!抖Y記·玉藻》:“諸侯荼?!编嵭]:“‘荼’讀為舒?!薄吨芏Y·考工記》:“弓人斲目必荼,豐肉而短,寬緩以荼?!编嵭]:“‘荼’古文舒假借字?!编嵥巨r(nóng)云:“‘荼’讀為舒。”
顧炎武不僅分析了“荼”與 “茶”的關(guān)系,還說解了“荼”的讀音問題,音塗,為定母,魚韻。至于“音舒”也是有根據(jù)的。另外,我們還可從“荼”的聲符“余”的角度來分析其讀音。同樣,參看顧炎武在《音學(xué)五書》中對“余”的分析:
即九魚部余字,《廣韻》既出于此,注曰“視遮切”,而字未變,今人則竟改為佘,從入從示,又古來字書之所無矣。宋·郭忠恕《佩觿集序》曰:“余有亦居、成遮二反?!币辔磭L作佘字。楊慎曰:“余之音蛇,本余字轉(zhuǎn)音,而俗從入下示,乃未見《說文》,而強(qiáng)名字學(xué)者也。”《吳興志》:“佘山上有東漢佘將軍廟?!辈恢獫h時(shí)無此音,唐時(shí)無此字也。今松江府有《佘山志》云:“其土宜茶?!倍咳艘嗪魹檎杉臃匆??!端螘し鹬尽酚小皡桥d烏程余山”,其時(shí)字尚未變?!稘h書·景十三王傳》:“使男子荼恬上書?!碧K林曰:“荼音食邪反,即今佘姓之祖也,后人省其草頭耳?!薄堵肥贰穭t云:“姓氏書漢有余丘炳?!庇嘁羯?,夫余丘以地為姓,又安知非春秋公子慶父所伐之于馀丘,而流俗改其音乎?!墩f文》有余阝字,從邑余聲,讀若塗,趙宦光曰:“今百越土著民有佘姓,自為一類,方言讀若蛇?!奔从嘹飧淖鳌?/p>
顧炎武認(rèn)為漢以前沒有[#42752;#642;#61965;]這個(gè)音,更沒有“佘”這個(gè)字形,一直到唐都還沒有“佘”這個(gè)字形。到《廣韻》時(shí)期,“余”就有[#42753;y]和[#42752;#642;#61965;]兩個(gè)讀音,即“余”字一形兩音,此時(shí)仍沒有“佘”字的字形。姓氏“佘”的來源:“荼”去掉草頭為“佘”姓之祖,余阝改作佘。
三、小結(jié)
我們總結(jié)了“荼”具有苦菜義和茅草、蘆葦之類的白花義,有[#42753;t#688;u]和[#42752;#642;u]兩種讀音,當(dāng)然,荼的意義和讀音并非僅僅局限于此,據(jù)《漢語大字典》,“荼”有十一個(gè)義項(xiàng),四種讀音,由于篇幅有限,本人沒有一一考據(jù),對“荼”和“茶”二字的關(guān)系也沒有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顧炎武.音學(xué)五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字典[M].湖北、四川: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黃萌萌(1987.3—),女,河北邯鄲,河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