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內容是研究母語為蒙語的蒙古族學生學習和運用漢語量詞的偏誤,筆者通過對母語為蒙語的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平時作業(yè)和訪談的形式來搜集語料。重點在蒙漢量詞分類對比,列出學習者的偏誤類型,分析陳述偏誤產(chǎn)生原因,提出相應教學對策。
關鍵字:漢語 蒙語 量詞 對比 偏誤分析 教學對策
引言:
量詞表示事物單位和動作行為的量。量詞在各種語言里都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事物的出現(xiàn)而不斷地發(fā)展。漢語有豐富的量詞,相反蒙語里的量詞就很匱乏,很多量詞搭配上也有差別,所以母語為蒙語的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認為量詞學習難。所以筆者以《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偏誤》為題,進行蒙漢量詞分類對比,總結蒙古族學生平時使用漢語量詞的偏誤,對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期望能夠降低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偏誤率。
一. 漢蒙語言量詞分類對比
1.1漢語量詞的類別
漢語量詞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集合體,所以各個語言學家對其分類標準也不統(tǒng)一。在眾多分類成果中筆者比較傾向于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先生對量詞的分類。朱先生把量詞分為七類:1.個體量詞2.集合量詞3.度量詞4.不定量詞5.臨時量詞6.準量詞7.動量詞。其中動量詞分為:專用的動量詞,借用名詞,重復動詞。
1.2蒙語量詞的類別
語法學界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標準對于量詞進行劃分:
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語文研究所編的《現(xiàn)代蒙古語》分為物量詞和動量詞;
不和吉日嘎拉.恩和編的《蒙語語法》(1977年)分為表示容量,重量和時間的量詞,表示種類,錢單位的量詞,計量事物的量詞等5種;
那森柏,哈森額爾頓等編的《現(xiàn)代蒙古語》(1982年)長度,容量,重量等專有詞語,以名詞委替代的物量詞,動量詞,時量詞等4種;
嘎日迪等人編的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現(xiàn)代蒙古語”(2001年)分為距離,長度量詞,重量詞,容量詞,個體集合量詞,動量詞,錢單位量詞等六種。
可見蒙語量詞研究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分類也很簡單,正以為如此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量詞帶來了困難。
二.調查及結果分析
以下例句是以母語為蒙語的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他們的作文中得到的偏誤例句,筆者加以分析。例如:
(1)你等我一下,我商店一趟去。
(2)天真熱,飲料一口喝。
(3)謝謝你,明天請你飯一頓吃。
(4)王老師很嚴肅,他沒一次笑。
(1)至(4)都是同樣的偏誤,那就是錯位,顯然這都是從蒙語直接翻譯過來的句子,沒有按照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來進行語言的輸出,使得位置關系出現(xiàn)了錯誤,漢語里由動量詞組成的量詞短語格式是“動+數(shù)+量”所以應該是“去一趟”“喝一口”“吃一頓”“笑一次”。
(5)前面路口有一所醫(yī)院。
(6)我到商店買一個鎖。
(7)烏蘭臉上粘了一個米。
(8)小張你讀一次課文。
(9)今天沒見到老師,明天還得跑一次。
(10)我今天買了一件褲子。
(11)媽媽今天買了一件布。
至(11)是誤代偏誤。(5)沒有區(qū)分“所”和“家”,因為蒙語里家指的是個人的,私立的醫(yī)院,他們把一家醫(yī)院局限在私立醫(yī)院上,所以用錯。(6)(7)是“個”的泛化,在量詞貧乏的初學者看來,找不到相應的量詞就用個來代替。(8)(9)關于“次”“趟”“遍”近義量詞辨析問題,這里是搭配問題,我們說“讀一遍”“跑一趟”。(10)是“件”和“條”的搭配問題,與“件”搭配的是“襯衫”,“外套”等。與“條”搭配的是“褲子”“圍巾”等具細長形象特征的事物。(11)“件”應換成表度量量詞或量詞“塊”。
(12)門口停著兩車。
(13)我看見兩老鼠。
(14)聽了一優(yōu)美的的歌。
(15)海上有一輪船。
(16)天空有一飛機。
(12)至(16)是遺漏偏誤,都漏掉的量詞分別是輛,只,支,艘,架。
(17)你家有幾個口人。
(18)我有兩個本書。
(19)今天姐姐買了兩個條圍巾。
(17)至(19)是誤加的偏誤類型。應該分別去掉“個”。
三.蒙古族學生漢語量詞學習偏誤成因分析
上一節(jié)筆者對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偏誤進行歸類。下面對這些偏誤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3.1母語負遷移的干擾。
漢語里由動量詞組成的量詞短語格式是“動+數(shù)+量”蒙語里由動量詞組成的量詞短語格式是“數(shù)+量+動”,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要表達的信息在頭腦中進行一對一的翻譯成漢語的過程是以蒙語的語序進行解碼的,所以會輸出“一趟去”“一口喝”“一頓吃”之類的形式出現(xiàn)。
除此之外,母語的干擾還存在于搭配問題。例如:之所以會出現(xiàn)“買一件褲子”和“一件布”這樣的表達是因為在蒙語里“上衣”“襯衫”“布”“褲子”等都可以與量詞“件”搭配。還有上面例(6)沒有用“把”是因為在蒙語里能和“把”相搭配的有“米”“菜”“柴”等這類散狀的,能輕松用手抓起來的事物,所以初學者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把”會和“鎖”搭配。
另外,(12)至(16)句產(chǎn)生的遺漏也是由母語負遷移產(chǎn)生的,因為在蒙語沒有發(fā)達的量詞系統(tǒng),漢語中的很多量詞在蒙語中都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量詞,這在漢蒙機器翻譯系統(tǒng)的對應關系中就有一對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12)至(16)句中的“車”“老鼠”“輪船”“歌”“飛機”等在蒙語里沒有與之相對應的量詞。與“一對空”相對的還有“一對多”蒙語中的“次”對應了漢語中的“趟”“遍”“回”“架次”“次”等量詞所以導致(8)(9)句的偏誤。
3.2目的語規(guī)則的泛化
學習者把有限的,不充實的目的語知識,用類推的辦法不適當?shù)靥子迷谀康恼Z新的語言現(xiàn)象上,造成偏誤。例如:
(20)那個天,他生病了沒來上學。
(21)我上了兩個數(shù)學課。
(22)我買了一個自行車。
(23)一位人。
漢語中量詞“個”是使用最廣的詞。 多數(shù)兩次都可以用“個”代替,所以留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個”化現(xiàn)象。例如(21)(22)中的“節(jié)”“輛”被“個”代替。另外還有不是代替,而是誤加的偏誤,如(21)“天”前不用量詞“個”這也屬于過度泛化問題。例(23)是涉及量詞語體色彩規(guī)則的泛化問題,認為漢語修飾人的量詞都以尊敬語為主,但是當沒有出現(xiàn)上級,長輩具體人的時候不會用量詞“位”來修飾。
四、教學對策和建議
通過前兩章所總結的偏誤類型和對偏誤類型產(chǎn)生原因的分析,本節(jié)針對這些偏誤,結合對外漢語教學特點,筆者提出幾點教學對策和建議:
4.1加強對漢語量詞的本體進行研究。
漢語量詞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它的分類復雜,形式多樣,語義選擇具有多向性,加強量詞與名詞,動詞的搭配的研究,總結出內部規(guī)律,提高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水平。
既然是對外漢語教學,就避免不了兩種語言中量詞的對比研究,通過對比研究找出教學難點,揭示重點,通過偏誤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4.2循序漸進的量詞教學。
在初級階段接觸名量詞的概率比較大,多為度量衡量詞和語義單一,往往與某一特定名詞相搭配的個體量詞和集合量詞。熟練掌握簡單的“數(shù)+量+名”和“動+數(shù)+量”格式的搭配練習為教學目的。中級階段學習適用多種對象的量詞,量詞也不是單義的,名詞,動詞,量詞之間“一對一”的搭配占了極少數(shù),更多的是“一對多”,“多對一”的搭配形式,所以教師應注重語義特征分析。進行搭配練習。在高級階段,就要進行量詞的拓展學習和運用,學習量詞與抽象名詞和動詞的搭配, 這里還要注重量詞的色彩,修辭功能。堅持“得體性”原則,聯(lián)系語境選擇,進行搭配,還要兼顧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文化基礎和一定的想象能力。
4.3正確適當?shù)慕虒W方法。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人們學語言的目的是用來交際,簡單點說是語言的輸出,而這種輸出往往不是教會的,而是練會的,所以量詞的教學需要堅持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這是由語言的交際性決定。而且這種練不是忽視了教師的存在,恰恰相反,更應重視教師,教師應聯(lián)系語言交際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進行學習和操練,這樣才能學習和鞏固。
結語:
量詞在漢語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量詞教學也是漢語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難點。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存在很多偏誤。從目前的研究成果看,這方面研究還很少,筆者進行了淺顯的分析,還有很多遺漏,筆者今后將不斷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朱德熙. 語法講義[M] .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8.
[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4]郭曉沛.對外漢語量詞教學偏誤分析.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1).
[5]郭曉沛.淺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對策和建議.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07).
[6]代丹.對外漢語教學中量詞教學的研究.文教會刊(上旬刊),2008(12).
[7]包雙喜.蒙古國學生漢語偏誤分析.漢語學習,2007(08).
[8]海銀花.那順烏日圖.《蒙古語語法信息詞典量詞分庫》的建設.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機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