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莊、章三組聲母字的讀音變化在不同的方言區(qū)和普通話有所不同。從上古到中古,知、莊、章三系分立,從中古到近代,知、莊、章三系兩分,現(xiàn)代知、莊、章合二為一。但在不少方音中仍然存在兩分現(xiàn)象,本文以羅山方言為研究材料,以《方言調(diào)查字表》所收字為調(diào)查范圍,對這三組聲母字進行研究,從中可知,知二莊組為一類,知三章組為一類,知三章組又因開合關(guān)系與知二莊組有出入。這樣的調(diào)查研究可為漢語語音史和方言研究提供有用的材料。
關(guān)鍵詞:知莊章聲母 羅山 語音
漢語語音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發(fā)展變化。無論是聲母還是韻母都有著不同的分合情況。知莊章是三系聲母的代表字。知指知、徹、澄。莊,指莊、初、崇、生,章指章、昌、船、書、禪。這三組聲母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jīng)完全合流為t#642;,t#642;#688;,#642;,除少數(shù)字歸ts、ts、s之外。從上古到近代,這三系聲母的分合呈現(xiàn)出復雜的局面,學者們意見分歧很大。從上古到中古,知、莊、章三系分立,從中古到近代,知、莊、章三系兩分,尤其對《中原音韻》這三系聲母分合情況爭議最大。羅常培、董同合、楊耐思、寧繼福、麥耘等主張合一說,陸志韋、王力、蔣冀騁、蔣希文、耿振生、蔣紹愚等主張二分說。
目前學者大體上還是較贊同二分說,兩分的原因是聲母分為舌尖音和舌面音,即知二與莊合流,知三與章合流。到現(xiàn)代知、莊、章三組聲母已經(jīng)完全合流,除少數(shù)特殊情況外。
知、莊、章三組聲母在普通話中讀音為t#642;,t#642;#688;,#642;,如:
由表可見,中古知莊章組字在今河南羅山方言中讀為〔ts〕〔#680;〕組?!瞭s〕組主要來源于知二莊組、假蟹開三知章組、止開三知章組、效開三知章組、流開三知章組、咸開三知章組、深開三知章組、山開三知章組、臻開三知章組、宕開三知章組、曾開三知章組、梗開三知章組,蟹合三知章組、止合三知章組、通合三知章組。〔#680;〕組主要來源于遇合三知章組、山合三知章組、臻合三知章組。
語言的發(fā)展變化時有規(guī)律的,但并不能排除少部分不合規(guī)律的情況。假開三知組爹讀為〔ti#603;〕,不讀〔ts〕組。臻合三章組盾讀為〔#601;n〕,不讀〔#680;〕組。山合三章組拙讀為〔tsuo〕,不讀〔#680;〕組。
爹,盾并沒有按照語音發(fā)展規(guī)律讀為普通話的〔t#642;〕,在羅山方言中也不讀為〔ts〕〔#680;〕組,可以把它們看作古音的保留,說明語言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清代學者錢大聽說:“古無舌頭舌上之分,知徹澄三母,以今音讀之,與照穿床無別也;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敝獜爻紊瞎艢w端透定,是舌尖前塞音,中古由于三等介音的影響促使知組聲母由舌尖前塞音變成舌面前塞音。
綜上所訴,知莊章這三組聲母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除少數(shù)字歸〔ts〕組之外,已經(jīng)完全合流為〔t#642;〕組。而在羅山方言中,知二莊組為一類,讀為〔ts〕組,知三章組為一類,讀為〔ts〕〔#680;〕組,知三章組又因開合關(guān)系與知二莊組有出入。語言發(fā)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知莊章三組聲母在方言中的種種差異,這些為我們研究這三組聲母的歷時層次提供了資料。
注釋:
①遇合三知組平聲韻豬、除、儲讀為〔#680;〕組,上聲和去聲韻褚、著、苧、麻、箸讀為〔ts〕組。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diào)查字表.商務印書館,2002.
[2]唐作藩.《音韻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3]李行杰《知莊章流變考論》,《青島師專學報》,1994年第二期.
[4]楊劍橋.漢語音韻學講義[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方路平(1988年-),女,河南信陽人,西南大學文學院2010級語言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