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弗朗茲·李斯特是近二百年西方浪漫派音樂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精湛的鋼琴表現(xiàn)手法聞名于世。他的鋼琴曲再創(chuàng)作,如對歌劇、歌曲、室內(nèi)樂、樂隊序曲及交響樂等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在李斯特的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中享有及其關(guān)鍵的位置,同時又成為那一時期音樂創(chuàng)作的一項具有象征性的藝術(shù)方法?!睹贩扑雇袌A舞曲》于1860年問世,是李斯特同一系列鋼琴曲中的主打曲目。這首樂曲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歌德的《浮士德》。李斯特創(chuàng)作初衷是為一支交響樂隊提供的曲目,之后又逐步演變?yōu)殇撉侏氉嗪弯撉俣刈??!睹贩扑雇袌A舞曲》是一部及其宏大的曲目,他給演奏者帶來了高難度的技術(shù)挑戰(zhàn),其他任何作品都不能與之相媲美,它的特點就在于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給人帶來豐沛乃至眼花繚亂的表演技術(shù)。
一、創(chuàng)作分析
李斯特最后幾年的鋼琴創(chuàng)作飽含著一個共同的藝術(shù)特征,即對于陰森的“死亡”題材的闡釋。而“梅菲斯托”是德國大文豪歌德的著名戲劇《浮士德》中的魔鬼,這也是李斯特晚期鋼琴作品中被廣泛采用的一個主題形象,單在其生命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就包含四首《梅菲斯托圓舞曲》和一首《梅菲斯托波爾卡》。第一《梅菲斯托圓舞曲》最初是通過《鄉(xiāng)村酒店之舞》為名問世,其內(nèi)容選自《浮士德》中鄉(xiāng)村酒店景的場面。魔鬼梅菲斯托不是十分嫻熟的小提琴調(diào)音,他對浮土德的誘惑,鄉(xiāng)村酒店里忘我的勁歌熱舞,森林夜鶯在黎明前的歌唱等都在樂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作者在1881年、1883年和1885年又作了三首《梅菲斯托圓舞曲》,所以《浮士德》中的第二首插曲通稱《第一梅菲斯托圓舞曲》,其余三首分別稱為第二、第三和第四《梅菲斯托圓舞曲》。這位大師用獨具匠心的作曲技法詮釋著魔鬼對自己柔弱生命的緝拿。
《梅菲斯托圓舞曲》是在李斯特本人創(chuàng)作的《浮士德》的兩段插曲—《夜行軍》和《梅菲斯托圓舞曲》的前提下改編的。該曲目最初為管弦樂曲,是《兩首萊瑙的浮士德插曲》的第二首,原名為《鄉(xiāng)村小酒館的舞蹈》,1881年改編成鋼琴獨奏和鋼琴二重奏。李斯特創(chuàng)作了《梅菲斯托圓舞曲》第一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場景中的人物有浮士德(猜忌、焦慮不安、對理想的渴望)、梅菲斯托(猜忌的心理,魔鬼的化身)和瑪格麗特(善良、賢惠、唯美的愛情)。
該曲目于1860年問世,靈感來自于他鐘愛的一部文學(xué)作品—歌德的《浮士德》,但是這首音樂基于尼古拉·策瑙富有詩意的一個場景。副標(biāo)題為《鄉(xiāng)村酒館中的舞曲》,該故事被李斯特具體的記錄在樂譜上,故事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一場美妙的結(jié)婚慶典正在一間鄉(xiāng)村小酒館里隆重舉行,歡快的樂曲聲籠罩著現(xiàn)場,人們歡聲笑語、載歌載舞。魔鬼梅菲斯托與浮士德一起來到了小酒館,鼓勵他追求一位漂亮的鄉(xiāng)村姑娘,浮士德同樣被這姑娘芳華絕代的外表所吸引,但他卻不敢鼓起勇氣大膽的追求。梅菲斯托譏笑他懦弱、膽小,并從樂師手里搶來一把提琴進行起了表演,提琴的聲音由最初的唯美動聽逐步轉(zhuǎn)向猛烈且粗獷,人們的激情被點燃,開始不停的喝酒和跳舞,整個酒館被瘋狂的喧鬧聲所籠罩。就在此時浮士德再也難耐不住心中的想法,鼓足勇氣對小姑娘進行表白,二人攜手走出了酒館,鉆進了茂密的森林之中,那里草長鶯飛,花兒競相開放,二人徜徉在愛情的海洋之中,悠閑自得。作曲家以雙手的顫音刻畫出梅菲斯特彌漫在空中連綿的歡笑。
二、音樂分析
《梅菲斯托舞曲》形式壯麗,對于演奏者來說是其魔鬼般技術(shù)的挑戰(zhàn)。只有深刻地理解了音樂的表現(xiàn),才能更好地演繹全曲。
1、引子(1-110)。樂曲中描寫梅菲斯托亮相的引子很長。并且在腳本中對梅菲斯托的每次亮相的描寫都是非常的突然(突然出現(xiàn)在浮士德書房,突然出現(xiàn)在舞會現(xiàn)場等等)。引子是全曲的開頭。作者有意使第一小節(jié)休止,而為第二小節(jié)標(biāo)上重音,要求采用的演奏力度是中強力度。主要是為突出和顯現(xiàn)第二小節(jié)的“突然闖入”營造氛圍。
2、主題。樂曲在111小節(jié)開始切入主題,“梅菲斯托”正式出場,樂曲將“梅菲斯托”飄忽不定的出場描寫的十分形象、生動。1)舞曲主題。舞曲主題是本首樂曲的主題,主要包含三個動機。這三個動機在作品中多次出現(xiàn),動機最能貫穿整首樂曲的主題,既是本曲的舞曲動機,也與“梅菲斯托”的形象十分吻合。如活躍靈動(三個頓音)、夸張張揚(帶前倚音的重音)。2)愛情主題。本曲仍有另外一個主題就是愛情主題。第341小節(jié)開始,樂曲結(jié)束了對舞會喧囂場面的描寫,逐漸轉(zhuǎn)入對戀人間幽會場景的細膩勾勒。本曲生動形象的刻畫出浮士德和瑪格麗特之間深厚的感情和約會時纏綿的場景。這是一條主線貫穿于整首樂曲的始終。3)催促主題。催促主題是本曲的另外一個主題。也由一個動機構(gòu)成,它有主人公梅菲斯托的性格,如同梅菲斯托的笑聲在天空中回蕩。由于催促動機一直在愛情動機之后。又仿佛是梅菲斯托在不停提醒情侶幽會要“注意時間”稱它為“催促動機”。這一主題的彈奏要注意雙音的整齊,干凈和速度,時而連時而斷,樂譜中標(biāo)注的是急板,注意要踩弱音踏板,表現(xiàn)出梅菲斯托左右搖擺,桀驁不馴的形象。
以上是對整首樂曲主要音樂主題的分析,整個《梅菲斯托圓舞曲》就是由這些主題的貫穿、變化、發(fā)展、組合。對“梅菲斯托”形象的描寫是本曲的描寫重點。也是李斯特標(biāo)題性的體現(xiàn)。這首作品經(jīng)常會作為表演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奏,也對多種鋼琴的演奏技巧的體現(xiàn)進行了淋漓盡致的運用,而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也是莫大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王雯.李斯特部分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藝海,2008/04.
[2]鄭艷.通向死亡與啟示之旅——李斯特最后六年的鋼琴創(chuàng)作.音樂愛好者,2006/01.
[3]李臻.李斯特鋼琴改編曲的魅力.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8.
[4]王琳.論歌劇中魔鬼梅菲斯托的形象特征.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