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梁宗岱作為一位詩人、批評家,畢生努力追求的對象為“詩與真”兩個方面。“真”作為創(chuàng)作的始基和終極目的,是詩堅持不懈的最高追求。雖然“真”也許是永遠不能到達的彼岸,但在對“真”永恒的追求過程中,追求本身就蘊涵了無上的真諦。
關鍵詞:梁宗岱 真 崇高
梁宗岱的藝術理論中,處處可見其求真意志的表現(xiàn)。“真是詩底唯一深固的始基,詩是真底最高與最終的實現(xiàn)?!雹佟罢妗笔巧恼?,是人在生命活動中一直努力追求的本真?!对娕c真二集》中《論崇高》一文將“崇高”所由引發(fā)的模態(tài)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細細道來,將“崇高”的最高始基也具化為“真”。在對“真”的追求過程中,藝術形式激發(fā)了接受者心中的崇高感。梁宗岱以三種藝術形式為例,具體分析“崇高”的內涵。他從藝術形式感動人心的具體心理過程來切入分析。
從造型藝術的角度來看,梁宗岱指出,并不是只有量的無限或力的強大才會使藝術品激發(fā)起欣賞者的崇高感,描繪的逼真、渲染的得宜、及構思的縝密、章法的謹嚴都會使作品精確而又透出蓬勃的生氣;而在這逼真、生動的藝術品前,欣賞者從洋溢著生命力的藝術品中探尋到生命的“真”,油然而生發(fā)出崇高感。這正是求真意志在藝術創(chuàng)造者與欣賞者之間的相遇。對“真”的永恒追求正是人掙脫有限束縛、探尋無限未知的主體的張揚,主體在無限追尋中表現(xiàn)出生命的張力,在主體性的極力揮發(fā)中,人們心中被打動的情感即崇高。
在音樂藝術中,梁宗岱指出不只是狂風暴雨式、沉雄悲壯式的音樂才能激發(fā)人的崇高感,符合人生緩慢的、低沉的生活韻律的音樂更能打動人的內心;越符合主體內心情感節(jié)奏的音樂,不僅不會比宏偉、悲壯、急驟的音樂減低崇高感的表現(xiàn),反而會由于契合了人內心情感的韻律而激發(fā)起人對生活、對自身的“真”的;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人們從生活的平凡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心的“真”,從有限的生活中突破自身物質束縛,擴展到無限的思想中去,產生崇高感。
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不只是急促的戲劇性矛盾沖突,不只是雄壯的景物描寫,不只是悲壯、慘烈的戰(zhàn)爭場景會使讀者產生崇高感,而只要是人物的真實心理矛盾的表現(xiàn),是主體內心痛苦的真實展現(xiàn),即使只是人物一句真實表達內心的話語或一個體現(xiàn)出內心矛盾沖突的動作,都會在讀者心里激起層層波浪,令讀者心中充溢崇高感,像要突破自己的內心而達到無限的境界。
從以上三種藝術形式的分析中可見出,只要藝術品的形式或情感表達契合欣賞者的內心對“真”的要求,與欣賞者的內心情感相通,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就會試圖突破內心的束縛而達到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無限情感。符合“真”的柔性美比之富含力度的剛性美,更能激發(fā)出人的崇高感。由于是被“真”激發(fā)而生,梁宗岱所談的“崇高”比康德分析的“崇高”范疇有更深的美學意蘊。
康德將崇高分為“數(shù)學的崇高”和“力學的崇高”:數(shù)學的崇高主要是從體積上來說的,“崇高是與之相比一切別的東西都是小的那個東西。”②只有在自身沒有魅力或由于實際危險而動人的粗糙自然(如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能見出崇高。而當自然界在審美判斷中被看作強力,而又對審美主體沒有強制力時就是力學的崇高。人們在擁有巨大威力的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是,自然的威力卻不能壓倒人的精神、道德和理性;在審美判斷中,人戰(zhàn)勝自然,使得人的道德精神的力量顯得更加崇高。而梁宗岱所論的崇高首先是“美底絕境”,他認為崇高的特征不是康德所概括的“不可測量的”或“未經測量的”,而是“不能至”或“不可企及的”需要永遠去追尋、探求的絕美。③當一件具有柔性美特征的藝術品幾近絕美的境界,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感染力、獨運的匠心、精巧的構致,使欣賞者驚嘆,產生崇高的敬意,甚至會超越剛性美對崇高感的激發(fā)。對美底絕境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因為對絕美的追求是“求真意志”的藝術表現(xiàn),絕美也與“真”一樣,只能存在于人不斷追求的過程和與目標的張力關系中。其次,梁宗岱認為,雖然通過對生命力的瞬間阻礙而使生命力集中、爆發(fā),進而產生更為強烈的生命力涌流是謂崇高;但對深刻敏感的靈魂來說,寧靜、深邃、光明的表象在平凡的生活中更能激發(fā)起人內心中崇高的情感,因為深刻、敏感的心靈在寧靜、深邃、光明的景象中更能品味出生活的“真”。藝術創(chuàng)作中只有符合于現(xiàn)實的想象才會感動我們至深。再次,由高尚的、真摯的道德情感克服外在的壓力會產生崇高,但求“真”智慧用其“觀察底深入,理解底透澈,分析底精微和論理底謹嚴”④使接受者“領會”、“了悟”并產生崇高感。由接受者對藝術創(chuàng)造者智慧的驚嘆和敬佩而產生的崇高感,表現(xiàn)了對“求真”的贊嘆與追求。藝術家追求再造或重現(xiàn)出事物或玄機,他幫助接受者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真,使接受者在領悟“真”的過程中產生崇高感。最后,梁宗岱指出,藝術的真正和合法的最高境界是“形神無間的和諧”和“天衣無縫的完美”⑤。完美和諧的藝術品或自然會啟示欣賞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打開內心真理之門,使欣賞者心中產生崇高感。和諧與美是由在求真過程中運用智慧進行自由的選擇達到均衡、集中的藝術表現(xiàn)時產生的。和諧與美之所以能夠更深地打動人心,使人心悅誠服,產生崇高感,正是由于它們表達了對“真”的不斷追尋。在這無限的追尋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的求真意志在和諧的藝術品中不期然相遇,撞擊開接受者心靈之門,使其看到“真”之光。崇高感由對“真”的追求而產生,“真”的表現(xiàn)即崇高。
在現(xiàn)代人的創(chuàng)作中,一些人紛紛吶喊“拒絕崇高”、“躲避崇高”,拒絕、擺脫的是大寫的人對自身主體性的張揚。而梁宗岱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從“真”中找到了另一種崇高。即使在平凡生活中,我們的內心總是充溢著對生命的“真”的追求。當找到某一個“真”的契合點,感動我們心中的堅強,崇高感就會油然而生。在平凡、和諧的描述語言中透出生活的真實性、透出生活情感的真實性、透出生活中精神矛盾沖突的真實性,讀者從作品中尋找到感悟生命的“真”的契合點,從自己平凡的生活中體會到“求真意志”的力量,產生崇高感。例如,詩人陳超的《除夕,特別小的徽幟》,描述了極為平凡的生活場景,平凡的生活用具,情感卻得到最為真實的表達;當我們讀到這首詩,體會到詩人母親對逝去老伴兒的思念,體會到詩人對母親的關愛,體會到時光的流逝,生命的本真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在體悟“真”的戰(zhàn)栗之中 ,我們心中充溢的情感不是崇高么?梁宗岱在對詩與真的追求中,發(fā)現(xiàn)了崇高的新意。
注釋:
①③④⑤梁宗岱:《詩與真》,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
②【德】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簡介:呂穩(wěn)醒,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孫弋嵐,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文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