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等研究表明,自主學習能有效幫助學習者提高教學效率,本文通過闡述自主學習的內涵、區(qū)分自主學習與自學的概念,了解制約自主學習的因素,結合我國外語學習者的特點,探討在遠程教育的環(huán)境下如何幫助英語學習者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與技能,從而提高遠程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自主學習 自學 遠程英語學習者 制約因素
自主學習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歐洲的成人教育改革,是以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自主學習主要具備能動性、有效性和相對獨立性三個特征。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對學習者自主進行研究,到90年代,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更加深入,而外語學習者自主也不例外。國內的研究都認為自主學習所蘊涵的主導思想可以給我國的外語教學帶來不少啟示,尤其在培養(yǎng)學習者的終身學習能力、獨立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習者的個性發(fā)展,提高學習者的全面素質等方面都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近年來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突破。中國研究者從宏觀上討論和介紹了國外自主學習的概念、理論依據、研究歷史及其對中國外語教學的啟示,從各個微觀角度對自主學習在我國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探討;也進行了對中國英語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與分析,總結了各個方面包括教學模式、評價體系、學習策略、學習者的適應性、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等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和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在中國環(huán)境下實施英語自主學習的更為有效的可行性建議和意見。但是,對遠程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仍然不多。本文主要從遠程英語教學自主學習的內涵、制約自主學習的因素等方面來討論在遠程教育的環(huán)境下如何培養(yǎng)英語自主學習技能。
一、遠程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的概念屬于教育哲學的范疇。20世紀80年代,Henri Holec首先將它引入第二語言教學領域后,對于這一概念不同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Henri Holec認為自主學習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是一種潛在的,在特定環(huán)境中可以實施的能力,而不是個體在次環(huán)境中的實際行為?!盌ickinson認為,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Little Wood認為自主學習主要是“學習者獨立作出選擇的愿望和能力?!彼^愿望是指學習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動機和信息,所謂能力是既具備為自己的學習做出選擇的知識,有具備為能夠執(zhí)行自己選擇的技能;Benson(1979)認為語言學習的自主性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行為和技能;二是知道自己學習的內在的心理動能;三是對自己學習內容的控制。
本文認為遠程英語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覺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具有主動參與性和自主選擇性兩個特性:主體參與性指學習者只有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主動變革知識客體,才能使知識客體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建立起本質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和內化的目的。自主選擇性指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使自己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中。為了提高學習效果,保證學習成功,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習者要將自己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自覺地計劃、監(jiān)察、檢查、評價、回饋、控制和調節(jié)。
二、遠程英語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與自學的區(qū)別
遠程教育中的自主學習與自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學是學習者在沒有外在的幫助下獨立學習的方式,由于學習的過程當中沒有同學和老師,因此要求學習者具有較高的學習自律性。遠程教育中的自主學習并不等于絕對孤立的學習,而是主動的、有主見的學習,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學習,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學習。主動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和本質,它的內容包括自我識別、自我計劃、自我選擇、自我監(jiān)控等等,是在完整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下的主動學習,這些支持服務包括教師通過計算機通信網絡進行交互討論、一定時間的面授輔導、以及運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等。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是孤立無助的,通過現(xiàn)代化的通信手段,可以與教師或同學可以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學習小組來加強互動,克服單獨學習的孤獨感,達到相互激勵、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遠程教育的自主學習是不同于其它形式學習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它滿足了現(xiàn)代人在工作的同時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要求,同時先進的媒體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得學習的質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遠程教育中的自主學習是一種完全不同于自學的全新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改革。
三、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
個人、行為和環(huán)境交互決定論思想提出自主學習可以劃分為內在的自主、行為的自主、環(huán)境的自主三個方面。因此,探討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應從個人內部、行為和環(huán)境三個方面著手。
1.影響自主學習的內在因素
影響自主學習的內在因素有多種,其中包括自我效能感、已有知識、元認知過程、目標、情感等等。
(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組織和執(zhí)行某種特定行為的判斷,是自信心在某項任務中的具體表現(xiàn)。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自主學習的一個關鍵變量。一方面,自我效能與學生學習策略的運用和自我監(jiān)控密切相關,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與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相比,展示出更高水平的學習策略,更多地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監(jiān)控;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顯著正相關。
(2)已有知識。已有知識可以分成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齊莫曼又進一步從中分離出一種自主性知識。自主性知識是學生用來自我調節(jié)的知識,它兼具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特征。自主性知識能有效地指導學習者怎樣學習,何時學習、為什么學習。
(3)自主學習策略。在學習的自主性知識中,最為重要的是自主學習策略。經過長期研究,齊莫曼鑒別出十四種有效的自主學習策略,它們分別是:自我評價,組織和轉換,設置目標和作出計劃,尋求信息,記錄和監(jiān)控,組織環(huán)境,自我獎勵或懲罰,復述和記憶,尋求同伴、教師、其他成人的幫助,復習筆記、課本、測驗題。齊莫曼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成績學生對上述十四種學習策略的應用顯著多于低成績的學生,自主學習策略能在極大程度上解釋學習的個別差異。
(4)目標設置。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他們的元認知決策過程。在一般的自主水平上,任務分析或計劃決定自主學習策略的選擇或改變。而計劃的制定又依賴于任務和環(huán)境的特征、陳述性的和自主性知識,目標、自我效能感、情感狀態(tài)、和學習的結果等。
目標設置本身對自主學習并不是關鍵的決定因素,重要的是要對目標的類型和目標設置的方式作出區(qū)分。目標的設置應根據任務的難度,所設置的目標應具有現(xiàn)實性,要對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概括目標、對學生自定的目標和外部給定的目標和對學習目標(為了獲得技能)和表現(xiàn)性目標(為了取得一個好的結果)作出區(qū)分。
(5)情緒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也同樣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焦慮會影響元認知過程和行為過程。研究表明,焦慮與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自我控制呈負相關。此外,焦慮還會影響學生設置長遠的目標。情緒狀態(tài)在學生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方面也起到一個重要的中介作用。由于尋求幫助的學生往往被解釋為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學生必須在尋求幫助時所面臨的窘迫與幫助給予的受益之間作出權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礙了學生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
2.影響自主學習的行為因素
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反應。齊莫曼指出,雖然這三類行為反應受自我過程及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但是每一類行為都是可以觀察、可以訓練并且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可以把它們視為影響自主學習的行為因素。
(1)自我觀察。自我觀察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自我觀察監(jiān)控學習過程并提供目標進展情況的信息。它受自我效能、目標設置、元認知計劃等自我過程以及其它行為因素的影響,言語的或書面的報告、對行為和反應的量化是常用的自我觀察方法。
(2)自我判斷。自我判斷受自我效能、目標的特征和重要性、標準的類型、以及自我觀察的結果等影響。檢查和評價是學習過程中兩種常用的自我判斷方法。
(3)自我反應。自我反應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結果所作的反應。自我反應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行為的自我反應,如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后給自己安排休息時間或物質獎勵。第二類反應是內在的自我反應,如取得學習成功后作出積極的自我評價。第三類反應是環(huán)境的自我反應,通過這種反應學生改善自己的學習條件,如營造學習環(huán)境,尋求他人的幫助等。積極的自我反應,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反應這三種行為影響是相互依存的。
3.影響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因素
影響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有社會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在社會環(huán)境中,可供模仿的榜樣以及同伴、教師、家庭成員的幫助對自主學習有重要影響;在物質環(huán)境中,信息資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學習場所對自主學習具有一定影響。
香克和齊莫曼提出,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起源于對外部學習技能的學習,其后經過一系列階段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要依次經歷四級水平,即觀察水平、模仿水平、自我控制水平和自主水平。在觀察水平上,學生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學習最快。
遠程英語環(huán)境下開展的是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但是這種自主學習不等于絕對孤立地學習,自主學習者并不排斥尋求他人的幫助。當面臨復雜困難的任務時,自主學習者可以向那些更有知識和能力的人尋求幫助。物質支持對自主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自主學習的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往往會主動地尋求課本以外的信息,因此參考書、圖書館的藏書、以及其它信息資源的可利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學習。學習的場所也影響自主學習的質量。自主學習的學生與學習自主性差的學生相比,他們更注重環(huán)境的營造,更注重選擇一種安靜、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排除來自環(huán)境的干擾。
四、遠程英語教學中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Boud曾提出促進外語學習者自主性的三種教學策略(1988):
一是個人為中心的教學策略(the individual-centered approach),即以學習者的個人需求為中心,教師、同學及其它資源都是用來幫助作為個人的學習者實現(xiàn)學習目標,其典型方法就是采用學習合同(learning contract)。學習者與教師簽定關于學習目標的合同,以此來幫助學習者確定學習內容。
二是以小組為中心的教學策略(the group-centered approach),即以某一特定小組的共同目標為基礎、強調集體學習與小組討論,個人通過獲取小組其它成員的支持與確認,在小組學習的背景下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其典型方法之一是平等學習社團(peer learning cummunity)。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自主學習順利進行非常有幫助。
三是以項目為中心的教學策略(the project-centered approach)。在這種策略中,特定的學習項目與從事這個項目的學習者個人或小組同等重要或比他們更加重要,項目指針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同時它也凌駕于個人或小組的個別興趣之上。問題解決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典型方法致意。這種策略可以讓學習者判斷自己的學習程度。
結合我國遠程英語教育的特點,應從觀念轉變入手,逐步培養(yǎng)遠程英語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1.培養(yǎng)學習者英語自主學習的意識
培養(yǎng)學習者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其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意識,重視并及時調整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指導思想,激發(fā)“我要學”的學習動機,做自主學習的主人。主動確定學習目的,制訂具體的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體驗成功,并對已取得的成績進行自我獎勵等。
根據后現(xiàn)代教育學的觀點,課程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它是“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習者、學習者與課本——交互作用的結果”。教學和課程是開放性、互動性、交互性、對話性的,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傳遞知識,而且具有探索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的意義。學習是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不能滿足于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可能是什么,這樣才能去創(chuàng)造一個可能的世界。在學習中,學習者要主動選擇和探究,要增強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知識的獲得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生成、轉化、擴展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建構的。
從這種意義上說,遠程教育采用的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這正是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要實現(xiàn)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當前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標之一。因此,轉變教學觀和學習觀是適應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轉變的需要,也是廣大學習者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2.側重進行元認知策略培訓
元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成功地學習英語而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表現(xiàn)監(jiān)控、自我評價、自我調整的策略。它對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習者具備元認知策略知識后有助于幫助他們自我管理、支配和調節(jié)自己學習行為的能力。元認知策略訓練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自我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
自我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章節(jié)測驗、學業(yè)考試了解學習者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要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個性特點,了解自己的學習差異和學習風格,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
(2)自我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
自我選擇則要善于選擇學習工具,從各種管道獲取信息,自主決定學習內容,靈活選擇學習材料。 如要學會在網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數據。
(3)自我組織規(guī)劃能力的培養(yǎng)。
計劃性是自主學習的保證,因此,科學、合理地自我組織、制訂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4)自我培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
主動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僅要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對知識的思維和運用能力。要加強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情感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以保證計劃的實施。
(5)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
即培養(yǎng)控制整個自我學習過程的能力。在學習中要嘗試自我識別、自我組織、自主選擇學習策略,要學會自我評價,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的進度和方法,積極探索構建適合自己特點、最佳的自主學習模式的能力。
(6)協(xié)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遠程學習主要通過探索和交互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學習者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者應主動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協(xié)作,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互動。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等研究表明,自主學習能有效幫助學習者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了解制約自主學習的因素,結合我國遠程英語學習者的特點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風格,激發(fā)內在學習動機,注重學習策略教學,指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教會學生利用社會性的和物質性的資源都是促進自主學習的方法。作為遠程英語教育者,應該突出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選擇性地應用元認知和動機策略來改善自己的學習能力,主動選擇、組織、甚至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的社會和物質環(huán)境,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J. 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2nd)New York: Freeman,1985
[2] Bachman, L, and A, S Palmer, The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Self-rating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J], Language Testing, 1989
[3] Boud, D, Enhancing Learning through self-assessment [M], London, 1995
[4] 陳冬純,試論自主學習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定位[J],外語界,2006,(3)
[5] 龔嶸,大學英語自主式裸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探微[J],外語界,2006,(2)
[6] 何曉東,國內自主英語學習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 外語界, 2004
[7] 華維芬,自主學習中心—一種新型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J],外語界,2001,(5)
作者簡介:羅雁文:女 ,漢族,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及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