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是奠基于孝文化的社會,孝文化是指親子之間的一種倫理規(guī)范。傳統(tǒng)孝文化提倡“善事父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孝行。《聊齋志異》中很多篇目都在宣揚孝道,同時蒲松齡也對孝道的某些方面提出了質(zhì)疑,既有相同之處,也有相悖之處。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孝文化 蒲松齡 《聊齋志異》 質(zhì)疑
孝作為人類一種最偉大的情感,內(nèi)涵非常復雜。千百年來,孝已經(jīng)成為了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規(guī)范,成為了中國封建倫理的核心,一代又一代地積淀下來。生活在清代的蒲松齡對于傳統(tǒng)的孝文化在認同、繼承、發(fā)揚的同時,也提出了些許質(zhì)疑。論文將對蒲松齡的孝道觀做一些簡要的分析。
《聊齋志異》中涉及到孝的篇目有許多,概括起來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對傳統(tǒng)孝道的繼承和對傳統(tǒng)孝道的反撥。
一、對傳統(tǒng)孝道的繼承
《聊齋志異》中贊揚孝子賢孫的篇目不在少數(shù),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事親之孝
《嬰寧》是《聊齋志異》中事親之孝的典型,嬰寧不僅在鬼母秦氏生前悉心照料,在秦氏死后嬰寧十分痛苦,安葬鬼母后,嬰寧“由是歲寒食,夫妻登秦墓,拜掃無缺?!?/p>
鐘生舍棄功名為母盡孝(《鐘生》)。女鬼聶小倩,雖然婆婆對其百般挑剔,但她還是極其孝順婆婆,“下堂操作,無不曲承母志”(《聶小倩》)。祝生在自己成為水莽鬼后,仍牽掛母親,前來“奉晨昏”“分母勞”(《祝生》)?!读_剎海市》里馬驥甘愿放棄神仙世界,重回凡間侍奉雙親?!锻硐肌分械氖Y阿端溺水死后,仍然與其鬼妻晚霞一起回到母親身邊侍奉,“值母壽,夫妻歌舞稱觴”。這些孝子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長輩們生活富足、精神愉悅。《聊齋志異》中的這些故事都展現(xiàn)了孝子們侍奉父母時的孝心。
(二)紓難之孝
“紓難之孝”是指在長輩遭遇困境時,積極主動采取手段加以救助的孝行,在長輩生病時或是在長輩面臨險境時想法救助,《聊齋志異》中有很多紓難之孝,如《粉蝶》、《席方平》等。這類紓難之孝在《聊齋志異》其他篇目中也有提及,如《商三官》、《促織》等。
《席方平》講述了席方平為報父仇在身體遭受各種酷刑的情況下仍執(zhí)著堅持的故事,可視為紓難之孝的典型?!洞倏棥分谐擅麅鹤铀篮蠡癁橐恢簧贫返捏?,解救成名于危難中,也應歸為紓難之孝。
《商三官》中主人公的行為也稱得上是“紓難之孝”。商三官女扮男裝,殺死豪紳,為父報仇后懸梁自盡也是紓難之孝。這些紓難之孝歷來受到人們的贊頌。
(三)順親之孝
“順親”是說順從父母,不違背父母意愿。順親行孝主要指那些在自己的愿望與長輩的愿望發(fā)生矛盾沖突時自覺遵守孝道,順從長輩的心愿,完全按長輩的要求去行事,放棄自己的選擇與追求。
《聊齋志異》里珊瑚嫁到安家,安母讓珊瑚受盡折磨,“珊瑚脈脈不作一語,惟俯首嗚泣”。安母把她趕出家門,她卻寄居于安氏親戚家里,設法照料安母,贏得了安母的最后接受(《珊瑚》)?!都t玉》中塑造的男女主人公非常相愛,為愛情他們敢于沖破封建舊禮教,但是一旦當他們的愛情遭到馮父斥責后,就選擇了妥協(xié)?!而f頭》中的狐女鴉頭更是對母親百依百順,在母親逼迫其在妓院出賣色相賺錢時,只是“以齒稚哀免”,并不反抗。盡管后來她為了追求愛情而逃出妓院,但被母親抓回去后除了迎跪哀啼,并沒有任何反抗頂撞的舉動。
《聊齋志異》中無論是事親之孝、紓難之孝還是順親之孝都是對傳統(tǒng)孝文化的體現(xiàn),順親、事親、為親紓難都是遵從孝道的。
二、對傳統(tǒng)孝道的反撥
蒲松齡對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雖然有認可的地方,但也在一些篇目中對其提出了質(zhì)疑?!肚帏P》中狐女青鳳“依叔成立”,后遇見耿生,與之相戀,卻遭到了叔父的極力反對,這種情況下,為盡孝道青鳳隱藏自己的真實感情。之后因一獵犬追趕被耿生所救而得以逃避叔父的追尋與責罰,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再次被喚醒,私自與耿生成婚。沒有“媒妁之言”與“父母之命”便與耿生私定終身的行為是青鳳對傳統(tǒng)孝道所做的反抗。三年后,耿生救青鳳的叔父于橫難,青鳳與叔父重逢,為報養(yǎng)育之恩接叔父一家同住“得以申反哺之私”。在對叔父盡孝的過程中,青鳳有了自己的主見,她認識到自己并不是叔父的附庸。
《小翠》中狐母為報恩,將小翠送給王太常的癡兒子王元豐做妻子,小翠嫁給王元豐后,悉心侍奉公婆,還替王家除掉了政治上的夙敵,治好了元豐的癡病。卻因失手打碎花瓶遭到王太常夫婦的“交口呵罵”,她沒有哀求公婆原諒而是嚴厲譴責公婆后“盛氣而出”,此后堅決拒絕再回王家。
《青鳳》與《小翠》中這樣的“孝”并不是 “惟命是從”的“順親”,當她們與父輩意見相左時,她們沒有選擇順從。她們堅持自己的主見,她們的孝相對于商三官、席方平的孝多了一絲反抗??梢娖阉升g眼中的孝和儒家傳統(tǒng)的孝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認可的同時也有反駁。
傳統(tǒng)孝文化認為無條件順從父母的意志是作為人子的最基本條件,認為“順親即是孝”。自古以來傳統(tǒng)孝觀念就把對子女的絕對支配權(quán)賦予了父母,而“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更是把對子女的生殺權(quán)賦予了父母。不分青紅皂白順從父母是一種“愚孝”,很可能會給子女身心造成很大的損傷。這種傳統(tǒng)孝觀念影響了子女人格的形成,貽害子女,最終也會貽害社會。
在《聊齋志異》之前,文人大都是在歌頌傳統(tǒng)孝文化,很少有人對其提出質(zhì)疑,而蒲松齡對此卻提出了自己的質(zhì)疑?!读凝S志異》既體現(xiàn)了珊瑚、商三官這種“至孝”,也體現(xiàn)了小翠與青鳳這樣的“另類”之孝。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蒲松齡的見識和勇氣。盡管由于認識水平有限,在《青鳳》、《小翠》中作者也僅僅只是提出質(zhì)疑,并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但是蒲松齡能對幾千年的 “順親即孝”觀念提出質(zhì)疑實屬難得。
綜上所述,蒲松齡是一個不斷求索的作家。在不斷的求索中,他既接受傳統(tǒng)孝觀念中合理的地方,也質(zhì)疑傳統(tǒng)孝觀念中不合理的部分。蒲松齡是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人,在對傳統(tǒng)孝文化看法值得稱頌。
參考文獻:
[1]張光興.蒲松齡與中國的“孝”文化傳統(tǒng)[J].《聊齋志異》研究,1997:5.
[2]李獻芳.闡幽明微 弦歌之化——《聊齋志異》對孝悌觀念的藝術(shù)展示與超越[J].蒲松齡研究,2002(02):15.
[3]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3.
[4]蒲松齡.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寶庫《聊齋志異》[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5]王建平.《聊齋志異》中的異類孝子形象[J].孝感學院學報,2010,7(04).
[6]陳昌茂,毛翔.論_聊齋志異_但明倫評點本中的孝悌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貴州學院人文學院學報,2006(03).
[7]丁睿.《聊齋志異》中的孝道[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J],2004(04).
作者簡介:劉敏,女,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