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一天,我和伙伴們帶著小杯子,來到山腳下的一條小水溝里,準備捉幾條小蝌蚪,進行一次觀察小動物的實驗。
水溝很淺,聚集著很多小蝌蚪,它們看見我們便慌慌張張地游動起來。那些小蝌蚪的身體只有黑豆那么大,一條細小的尾巴比身體還長。有幾條小蝌蚪在一起好像是在說悄悄話,謀劃著怎樣逃過這場劫難,有的小蝌蚪仍然神態(tài)自若,不緊不慢地在玩捉迷藏的游戲……
我躡手躡腳地跑到小蝌蚪的背后,想用杯子來一個突然襲擊。當我用杯子悄悄地靠近小蝌蚪時,眨眼間,它們已逃出了我的視野,還把水攪得渾濁不堪??磥恚獙Ω哆@些小蝌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平時喜愛兵法,也知道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我想了想,再看了看水溝的地形,一個捉蝌蚪的計謀便產(chǎn)生了。我先用一個水杯在小蝌蚪的前方進行挑釁,那些蝌蚪警覺地掉頭就跑,就在這一瞬間,我用另一只杯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擋在它們的面前,慌不擇路的小蝌蚪一頭撞入我的圈套——杯子。我迅速拿起杯子,幾只小蝌蚪就這樣被我生擒活捉了。
小蝌蚪在杯子里驚慌失措地游動著,好像是在抗議我的不擇手段。那一只只灰色的小精靈在我的杯子里游動著,尾巴擺動得很快,眼睛小得幾乎看不清它的模樣。最有趣的是,它們有的已經(jīng)長出了兩只小后腿,還不時地配合尾巴的游動做出優(yōu)美的動作。
我和伙伴們觀察完了小蝌蚪后就把它們放了。因為我們知道,小蝌蚪總有一天會長成青蛙,它們都是莊稼的好衛(wèi)士,我們怎能去傷害它們呢?
指導(dǎo)老師 陳新
圖 周嶺
[點評]
暑假捉蝌蚪是同學(xué)們常會進行的游戲和活動,編輯們也常收到此類稿件。與同類稿件相比,習(xí)作也未脫離“想捉—沒捉到—想辦法—捉住了”這一結(jié)構(gòu)框架,但與同類稿件相比,作者在情節(jié)的安排上則比較有特點,那就是他采用了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法,用智慧捉到了小蝌蚪。這便是習(xí)作與眾不同的最大特點。其次,習(xí)作也表達了作者愛護小動物、保持自然環(huán)境的思想,這主要體現(xiàn)在開頭與結(jié)尾。習(xí)作的開頭就告訴我們,他捉小蝌蚪是為了“進行一次觀察小動物的實驗”,而在結(jié)尾中,他們觀察完了,就把小蝌蚪放了。這是十分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