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言】
新年是有著濃厚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節(jié)日,從上古時代人們用谷的生長周期來確定“年”開始,“年”的文化內(nèi)涵就在不斷地衍生?!哆^年拾鞭炮》這篇回憶性作
品,讓我們重新回到過去,感受傳統(tǒng)春節(jié)里孩子們所享有的一份獨特幸福。同學們可細心觀察周邊生活,從傳統(tǒng)活動中探知春節(jié)背后蘊涵的文化內(nèi)涵,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新年是總結自我、靜心思考的時刻。人在歲月中不經(jīng)意地成長著?!对谛履昀锓N滿鮮花》,作者以清新的筆觸探究了人類靈魂深處的道德成長歷程。如果我們以道德衡量自己的言行,那么世界又何愁不處處開滿鮮花呢?
新年是交流思想、感悟生活的平臺。羅蘭書寫的
《為了這春天》,啟示著我們在新年這個萬物復蘇的時刻,也該復蘇我們自己,“你要彌補什么呢?要完成的是什么呢?要追尋的是什么呢?”同學們,讓我們也問問自己,給自己一份完美的答案。
【經(jīng)典閱讀一】
過年拾鞭炮
□李嘉帥
鞭炮絕對是個危險的玩意兒,但它對于小時候的我們來說也絕對是一個最有吸引力的東西。那時候小孩子的玩具不像現(xiàn)在都是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動手制造,如泥巴車、石頭蛋、洋火槍等。這其中放洋火槍需要有兩種火藥,一種是火柴頭,另一種就是鞭炮藥,這些東西小孩子不可能買到也沒錢買,唯一的途徑就是過年時撿大人們放鞭炮時散落在地上沒有炸的鞭炮。過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jié)日,鞭炮放得最多,可拾的也最多,又正好處于寒假中,時間充裕,又沒有多少農(nóng)活,小孩子可以自由自在。
我們那地方的風俗是大年三十的晚上請家堂(也就是同一姓的家族聚在一起共同請老祖宗回家過年的風俗),初一凌晨迎灶王爺,晚上送家堂,請家堂的時候放鞭炮較少,送的時候最多、最熱鬧。于是拾鞭炮也就有三個最重要的時機,一個是初一早晨拜年的時候,一個是初一晚上送家堂的時候,一個是初二清早。初一早晨拜年的時候,每到一家的院子里先低頭搜尋一遍,看到?jīng)]炸過的便拾起收入囊中,這當然需要早起,否則就可能戰(zhàn)果不佳。初一晚上送家堂的時候,雖然可以拾但機會不好,一則晚上太黑看不清楚;二則大人不放心,不能逗留太久,特別是過年的時候一般雪下得多,氣溫有所提升,路上泥水也就多,走路不安全,也容易弄臟衣服;三則自己也太小,晚上在荒郊野外有些害怕,因為送家堂放鞭炮需要一個空曠地帶,同時也要防止產(chǎn)生火災,因此一般選在村莊外的田野里。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戰(zhàn)利品不會太多,有時則會拾一些大的花炮筒子,也算是副產(chǎn)品,或是對自己的一點補償吧。最重要的要算是初二的早晨了,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早起,那個時候雖然不是所有的男孩子都起來拾,但只要有一兩個競爭對手就影響巨大。因此,初二早晨天還不太明就得起床,手里提一個塑料袋子,冒著寒風、迎著朝霞、踏著白雪向野外出發(fā)了。由于一個村子里的不同姓氏會在不同的地方送家堂,因此如果一個村子里姓氏較多的話,需要轉的地方就多、范圍就較大。最先奔向的當然是最近的場地了,于是在薄薄晨氣中彎腰弓背、認真搜尋,過完一遍馬上奔赴下一個目的地。經(jīng)過一個早晨的辛苦總會有不少的收獲,如果幸運的話還會撿到個硬幣,估計是前一天晚上送家堂時哪個毛頭孩子掏口袋時帶出來的吧。
拾完鞭炮回到家后,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戰(zhàn)利品進行整理利用,也就是把鞭炮剝開皮,把“明子”和花藥分開,最后分裝到不同的小瓶子里,然后要好的幾個人聚在一起看誰的戰(zhàn)果大。“明子”是用來以后放火藥槍的,這當然是受大人限制的,所以必須找個地方藏好;花藥沒有什么大用處就找張紙放上,然后用一根香點燃,“嗞嗞”一陣炫目的光后騰起一片白煙,就什么也沒了。這樣一年中拾鞭炮的工作也就基本完成了,“明子”在寒假洋火槍不斷的“嘭嘭”聲中逐漸消耗盡了。
當然,“明子”是一種危險的火藥,經(jīng)常會有人因為“明子”而炸傷,所以說樂趣中也隱藏著危險,必須牢記安全第一,這也是快樂的基礎。
(選自《水鋼日報》2011年10月31日,有刪改)
閱讀感悟
跟隨著作者的文筆,我們一起體味了那個時代孩子所擁有的新年快樂。文中所寫的事雖然很小,但通過孩子對鞭炮的熱情,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人的一種樸實情感,孩子易滿足的一份歡樂。
閱讀思考
1.根據(jù)文章,說說拾鞭炮的最關鍵時機是什么時候。
2.結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3.回憶本地過年慶賀的方式,說出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慶賀的場景。
【經(jīng)典閱讀二】
在新年里種滿鮮花
□許培良
歲歲新年,今又新年。歲月就像穿梭于河流兩岸之間的一葉小舟,一次又一次將我們擺渡到一年的盡頭。
新年,是我們?nèi)松粋€驛站的終點,又是一個新驛站的開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命,其意義就在于追求和希望。在迎接新一年的開始,讓我們對未來進行祈禱:一個愿望就是一枝美麗的鮮花。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在心靈里種滿鮮花,傾心暢想未來。這樣,我們就不會為現(xiàn)在的成就而滿足,也不會為明天的無所適從而煩惱,更不會為舊日風景的消失而悵惘。
新年到了,我們要種一枝親情之花。在新的一年里,無論怎樣忙碌,也要找點空閑,找點時間,看看父母,看看白發(fā)蒼蒼的爺爺奶奶;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不是金錢與狂歡,不是酒吧歌舞廳里的沉醉,不是麻將桌上的徹夜不眠,而是濃濃的親情。讓我們靜靜地陪在老人的身邊,回憶我們童年和少年的往事,展望美好的未來與前程,讓開心的笑和幸福的淚浸透那份至深至美的親情,讓過去所有的牽掛與疲憊,都在這樣的時刻與氛圍中緩緩釋放。
新年到了,我們要種一枝執(zhí)著之花。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不要好高騖遠剛愎逞強,也不要牢騷滿腹見異思遷,更不要悲觀失望喪失斗志。如果你身居要職,要憂國憂民心系蒼生;如果你身處陋室,也要與詩書相伴,不棄不餒自強不息,相信“寒舍陋室遮風雨,日月同照有春光”;如果你躍馬商場身價億萬,要看淡物欲不沾銅臭;如果你埋首農(nóng)桑躬事稼穡,要笑對天地勤勞耕作,相信“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
新年到了,我們要種一枝真誠之花。在新的一年里,將人與人之間至真至純至美的交流作為追求,用心感受與對待;在喧囂的塵世里,拋棄浮華和虛榮,讓你的面孔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用溫馨的祝福聯(lián)系你我他,在與親人友人陌生人坦誠的相對中,去體驗那份默契,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新年到了,我們要種一枝關愛之花。在新的一年里,要學會珍重自己和他人,用一顆炙熱的心去溫暖周圍的人;毋庸諱言,在這個世界上,無時無刻不存在著疾病、災難和勞頓,但只要關愛之花燦爛地盛開,苦難的日子里就會有慰藉、感動和力量的存在;我們也衷心祝福,玉樹、舟曲的災難不會再來,俄羅斯的大火不會再燃……愿平安充滿人間!
新年到了,我們要種無數(shù)枝美麗的花。讓這個小小的世界——地球家園,充滿親情、充滿追求、充滿真誠、充滿關愛……唯有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會多彩斑斕、溫暖絢爛!
(選自《今日平度》2010年12月28日,有刪改)
閱讀感悟
作者用清新而流暢的文筆,帶領我們在新年到
來的這一神圣時刻,進行了一番人生的思索。就像作者所說,新年“是我們?nèi)松粋€驛站的終點,又是一個新驛站的開始”。在文中,作者以輕松的筆調(diào),將答案如鮮花般綻開在我們心底。當我們種下許多有意義、有價值的道德之花時,我們的地球將真正成為一座美麗的家園。
閱讀思考
1.如何理解“歲月就像穿梭于河流兩岸之間的一葉小舟,一次又一次將我們擺渡到一年的盡頭”一句?
2.從文中畫線句中選擇一個分句,為它添加一個事實論據(jù)。
3.作者說我們還要種下“無數(shù)枝美麗的花”,“生活才會多彩斑斕、溫暖絢爛”,你覺得我們還可以種下什么花,地球家園才會更美麗,并說出理由。
【經(jīng)典閱讀三】
為了這春天
□羅 蘭
春,說不出帶給你的是什么,只覺得整個兒是一段從蕭索到繁榮的掙扎,是人對自然的耐力與生存意志的嚴酷考驗,是非常痛苦的一個過程。當一切完成之后,那份對于新生的茫然,卻如大夢初醒——要重新認識這世界和自己所站立的位置了!
每一個四季,每一個生命,豈不都是經(jīng)歷如此的過程?從掙扎著出生到懵然的覺醒,用完全陌生的眼睛認識環(huán)境,適應生存,肯定自我,而后再一次地從繁榮到蕭索,又從蕭索到新生的呢?
經(jīng)過了各式各樣的匆匆,也經(jīng)過了各式各樣的冷暖,穿皮衣的日子,擠人潮的日子;提著大包小包,不知為什么不能眾醉獨醒,而只能隨俗奔忙的日子,春節(jié)這一天,驟然間,一切靜止,大概是歲月蛻變到了頂點吧?然后回到家里升起一些爐火,點亮一些燭光,在門前或各個角落,張貼一些生命的象征,宣告掙扎的決心,祈禱生命的持續(xù)與繁華。接著,在醇酒一般濃濃的醉意中,忽然那一切的掙扎與戒備都解除了。街上再度有了車聲,人蹤再度從疏落到繁盛。外面的大樹擺脫了歲暮的枯黃,和桃枝一起綻出了新葉。日歷一下子就要跨到三月,一個新的奔赴,在軌道上已經(jīng)進行好一陣子了,而你在這個蛻變的季節(jié)里夢游著。
你,曾經(jīng)是怎樣活過來的呢?
好像剛剛發(fā)現(xiàn)自己被放置在一個陌生的起點,四顧茫然,要從頭找回一些記憶,發(fā)現(xiàn)一些去歲的遺痕。從無依中起步是如此的需要集中神智來使自己擺脫舊夢,是如此的需要氣力來讓自己舉步前行!
醒過來的時候,是淡淡的春晨,外面正下著雨,雨中車輛駛過的聲音是那樣的陌生又熟稔。以前是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聽這川流著的行列呢?以前你的苦是什么滋味,你的樂是什么狀貌?你曾經(jīng)在成功的頂峰還是在失敗的谷底?你曾經(jīng)為愛興奮還是為恨傷懷?你曾為做錯過什么而痛悔,為忽略了什么而失落?你曾有什么事該做而未做?你曾允諾過什么而未實行?
夢前與夢后,隔著一片霧一般的空白吧?
也許,也許,仍有一片傷痕在痛,提醒你,那錯誤的噩運仍在持續(xù);也許,也許,你記起有一枚小小的青葉,在心的冬眠中等待綻發(fā)。你要彌補的是什么呢?要完成的是什么呢?要追尋的是什么呢……
你需要一些答案。
而日子已經(jīng)在春雨與春晴,春寒與春暖中,一頁一頁的飛去。仿佛是舊時一些愛情的信簡,那些薄薄的紙頁所飛越過的時間與空間,均已不再。
要寫的是一封不該寫也不該寄的信,卻是一封最想寫也最想寄的信。寄給一個綠綠的春天,告訴他,你的心情為了這春天而漲滿溫柔的淚水。
(選自《農(nóng)家女》2008年第3期,有刪改)
閱讀感悟
作者以凝重的語言,從自然界開始審視“每一個四季,每一個生命”,發(fā)現(xiàn)它們都歷經(jīng)著“從繁榮到蕭索,又從蕭索到新生”的輪回。在這篇作品里,作者擺脫了人們一般著眼于春節(jié)歡快生活的寫作思維,而是站在人生的高度,對生活的方向做了理性的分析與思考。本文寓意深刻,需好好品讀,方能讀出生命的意義與智慧。
閱讀思考
1.在第一段中,作者闡釋的觀點是什么?
2.“每一個四季,每一個生命,豈不都是經(jīng)歷如此的過程?”請你談談它們經(jīng)歷的是怎樣的過程?
3.“要寫的是一封不該寫也不該寄的信,卻是一封最想寫也最想寄的信?!边@句話前后矛盾嗎?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