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其一)
□[清朝]蒲松齡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dān)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shù)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dān)。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 狼也。仰首細(xì)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狼(其三)
□[清朝]蒲松齡
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故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fù)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探究練習(xí)
1.《狼(其一)》中作者認(rèn)為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
2.課文《狼(其二)》與《狼(其一)》中,分別以“止增笑耳”和“是可笑也”作為結(jié)語,對狼的行為進(jìn)行了精當(dāng)?shù)母爬ê驮u價,對文中的“笑”字,你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請簡要說明。
3.《狼(其三)》與課文《狼(其二)》相比,兩文的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有哪些?
4.《狼(其三)》中,你認(rèn)為狼使自己毀滅的最大原因是什么?能否用一句俗語來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