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凸模和凹模是沖裁模的主要工作零件,凸模和凹模有與制件輪廓一樣形狀的鋒利刃口,凸模和凹模之間存在一些很小的間隙。因此,凸、凹模的加工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模具的使用壽命和成型制件的加工質(zhì)量。文章主要分析了模具工作表面的制造工藝過程。
關(guān)鍵詞:模具;工作表面;制造工藝
中圖分類號:TG1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20-0087-02
模具由各種零件組成,其制造過程包括零件的加工、鉗工裝配以及模具的試沖和調(diào)整。毛坯經(jīng)過車、銑、刨、磨、熱處理和鉗工等加工,改變其形狀、尺寸和材料性能,使之變?yōu)榉蠄D樣要求的零件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對干同一個零件。由毛坯制成零件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也就是說,一個零件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工藝過程。工藝過程不同,則生產(chǎn)率、成本以及加工精度往往也有顯著的差別。為了保證零件質(zhì)量、提高生產(chǎn)率和降低成本,在制訂工藝過程時,應(yīng)根據(jù)零件圖樣的要求和工廠的實際生產(chǎn)條件,制訂出一種最合理的工藝過程。若將其內(nèi)容以一定的格式寫成文件,用于指導(dǎo)生產(chǎn),則此文件稱為該零件的工藝規(guī)程。
1 凸模的制造工藝過程
由于成型制件的形狀各異、尺寸差別較大,因此凸模也是多種多樣的,按凸模的斷面形狀,大致可分為圓形凸模和異形凸模兩類。
1.1 圓形凸模的加工工藝過程
圓形凸模加工比較容易,毛坯一般采用棒料,在車床上對棒料進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留有磨削余量,熱處理后在外圓磨床上進行精磨,凸模的工作部分經(jīng)拋光、刃磨后即可,圖1為圓形凸模。
1.2 異形凸模的加工工藝過程
由于異形凸模加工比較復(fù)雜,因此常采用壓印銼修、刨削加工、線切割加工和成形磨削等主要工方法。
①壓印銼修。壓印銼修是用凹模壓印制造凸模的一種鉗工制造方法。在缺少專用制模設(shè)備的情況下,此法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凸模在凹模壓印銼修前,根據(jù)異形凸模的形狀和尺寸選用毛坯,在車床或刨床上預(yù)先加工出凸模毛坯的各面,在銑床上按照劃線輪廓粗銑凸模的工作表面,并留有壓印后的銼修余量(0.15~0.25),最后用凹模壓印銼修而成。
壓印時,在壓力機上將未淬火的凸模壓入已淬硬的成形凹模內(nèi),凸模上的多余金屬由于壓力的作用被凹模擠出,凸模上出現(xiàn)凹模壓痕,再根據(jù)壓痕將多余的金屬銼去。經(jīng)過反復(fù)多次,直到凸模刃口達到所要求的尺寸為止。壓印結(jié)束后,再按照圖樣的要求間隙銼小凸模,并留有0.01~0.02mm(雙面)的鉗工研磨余量,熱處理后,鉗工研磨凸模工作表面,直到間隙合適。
在利用四模壓印時,要注意凹模刃口的上下平面要磨平,并將壓印凹模和凸模壞料進行退磁處理,避免其碎鐵屑附在刃口上,造成刃口劃傷,影響壓印質(zhì)量;為減少壓印摩擦和提高凸模表面質(zhì)量,壓印凹模工作刀口表面質(zhì)量要求較高,表面粗糙度值Ra小于0.4 μm,在壓印前凸模及凹模表面上應(yīng)涂一層少量的硫酸銅。在進行壓印的時候,要將凸模正確地放在凹模刃口內(nèi),使四周余墾分布均勻,壓印凹模表而與凸模中主線垂直后方能進行擠壓。壓印最好選用手扳動壓力機和油壓機,越次壓印壓痕不宜過深,首次壓印控制在0.2 mm內(nèi),以后可逐漸增加到0.5~1.5 mm,每次莊印后,可根據(jù)壓印印痕進行銼修,銼修時不允許碰到已壓光的表面。銼修后留下的余量要均勻,以免下次壓印時產(chǎn)生不必要的偏斜。壓印加工適于無間隙沖裁模的加工,它的主要問題是對人工操作水平要求較高,生產(chǎn)率低,模具精度受熱處理影響。
②刨削加工。刨削加工主要用于加工模具零件的外形平面和曲面,加工尺寸精度可達0.05 mm,表面粗糙度Ra可達1.6~6.3 μm。刨削后需經(jīng)熱處理淬硬,一般都留有精加工余量。
刨削加工工藝過程如下:
第一,刨削前準備。按尺寸鍛造成為毛坯,留合適的加工余量,并根據(jù)凸模所用的材料進行適當?shù)耐嘶?、正火或調(diào)質(zhì)處理。準備好所用的量具、刀具及樣板,安裝、調(diào)整好所用的夾具。
第二,刨削過程。用機用虎鉗裝夾,刨削坯料兩平面,保證兩平面的平行度,使厚度尺寸達到尺寸要求。留0.02mm的余量;刨削坯料兩側(cè)面及圓弧,保證圓弧與兩平面圓滑過渡,并刨削兩端面,使坯料寬度、高度達尺寸要求,留0.02 mm的單邊余量。用專業(yè)夾具裝夾,刨削兩斜面,留0.02 mm余量,用圓弧刨刀刨削圓弧,保證與兩平面圓滑過渡。
第三,熱處理。按熱處理工藝進行,淬火硬度58~62HRC,并進行低溫回火。
第四,研磨。研磨凸模側(cè)面及刃口,保證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達到設(shè)計要求。
第五,檢驗。測量各部分尺寸,檢驗圓弧R和硬度。
刨削加工過程中,凸模要牢固地夾緊在刨床的工作臺或夾具中,不準松動。每次的進給量要適當,當快加工到所需要的尺寸時要格外小心,防止劃傷已加工表面。在刨削的過程中,要用測量工具、樣板等隨時進行檢驗,并根據(jù)加工余量調(diào)整刀具,以保證刨削質(zhì)量。
③電火花線切割加工特別是自動化編程軟件的使用,不僅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在模具生產(chǎn)中廣泛應(yīng)用,數(shù)控加工編程使其生產(chǎn)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還提高了模具生產(chǎn)質(zhì)量。凸模若采用線切割加工,首先長度尺寸不應(yīng)超過線切割機床的加工范圍,形狀應(yīng)該設(shè)計成直通形式。使用線切割加工的生產(chǎn)過程是:準備工件,確定加工路線,裝夾工件,穿絲等工作。
④成形磨削。成形磨削的凸模尺寸精度高、質(zhì)量好,磨削精度不受熱處理的影響生產(chǎn)率高。所以是凸模加工的有效方法。
2 凹模的制造工藝過程
凹模作為模具中的另一個重要零件,由于凹模的結(jié)構(gòu)不同于凸模,所以它的加工與凸模相比有所不同:
①孔系位置精度高。在多孔沖裁模或級進模中,凹模上有一系列孔,凹??紫滴恢镁韧ǔR笤凇溃?.01~0.02) mm以上,這給孔的加工帶來困難。
②孔與外形位置精度高。凹模在鏜孔時,孔與外形有一定的位置精度要求,加工時,要求確定基準,并準確確定孔的中心位置,這給加工帶來很大難度。
③刃具的材料、精度要求高凹模內(nèi)孔加工的尺寸往往直接取決于刃具的尺寸,因此,刃具的尺寸精度、剛性及磨損將直接影響內(nèi)孔的加工精度。
④加工條件影響大凹模加工時,切削區(qū)在工件內(nèi)部,排屑、散熱條件差,加工精度和表面質(zhì)量不容易控制。
凹模分單個圓形型孔、系列圓形型孔和非圓形型孔的加工。
2.1 單個圓形型孔的加工
單個圓形型孔的加工比較容易。當凹模型孔直徑小于5 mm時,應(yīng)先鉆孔,后鉸孔,熱處理后磨削頂面和底面,用砂布拋光型孔;當型孔直徑大于5 mm時,利用鉆孔、鏜孔對型孔進行粗加工,經(jīng)熱處理淬火、回火后,利用磨床對型孔進行精加工,磨削后,孔表面粗糙度可達Ra=0.2~0.8 μm,精度可達IT5~IT6。
2.2 系列圓形型孔的加工
加工多個型孔時,可利用立式銑床進行。加工時,直接利用工作臺上的縱、橫向位。凹模型孔為一系列圓孔時,由于對孔間的位置精度要求高,所以要比單個圓形型孔的加工困難許多。加工圓形孔系,用坐標鏜床可加工有高精度位置要求的系列型孔。也可以在銑床、鉆床用坐標法加工出位置精度較高的系列型孔。也可心在銑床、鉆床用坐標法加工出位置精度較高的系列型孔。
2.3 非圓形型孔的加工
非圓形型孔的加工、精加上方法有銼削、壓印銼修、線切割和電火花加工等形式。
3 結(jié) 語
凸模和凹模是冷沖模的主要零件,其技術(shù)要求較高。制造時應(yīng)注意保證質(zhì)量。由于凸模和凹模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各工廠的生產(chǎn)條件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列出適合于任何形狀的凸模和凹模的工藝過程。
參考文獻:
[1] 翟崇琳.沖壓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藝[J].新技術(shù)新工藝,2011,(10):98-102.
[2] 陸茵,于玲.落料凹模制造工藝的改進[J].熱加工工藝,2008,(9):36-38.
[3] 姚寓朧.模具工作表面的制造工藝過程分析[J].世界家苑,2011,(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