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此小文,即意在追憶離我而去已達四十五載的母親大人,所要追憶的往事都是母親中年時期,也就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前后所發(fā)生在她的身邊三則小事。
其一,乃是母親成功化解一起家庭親情沖突的往事。
作為陳氏潁川堂的一個支脈,我家是這個大家庭三大房中的大房。祖父弱冠之時即獲稟生功名,然而不幸英年早逝,而父親又是單傳。為盡早繁衍后代光耀門庭計,當父親尚在北京大學求學之初,孀居的祖母即為她的獨子迎娶了母親。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當日晷指向了1935年初秋,祖母即又開始張羅長孫的婚事。斯時,比我年長二十歲的大哥正在南京金陵大學攻讀農(nóng)藝,行將畢業(yè),當接到祖母的回家指令后,即匆匆返回僅一江之隔的家鄉(xiāng)。歸來后方驚詫得知,最為敬愛的奶奶竟要為他包辦婚姻。至此,一場祖孫沖突頃刻之間爆發(fā)了。
時按家鄉(xiāng)當?shù)亓曀?,論及婚嫁,除門當戶對外,所謂回門親也是常有的現(xiàn)象。祖母娘家林姓的一位內(nèi)侄孫女,也就是我的一位表姐,長大哥兩歲,粗識文字,清秀端莊,給人一種所謂鄰家女的感覺,祖母甚是喜愛,于是老人選中了她,想讓她成為自己的孫媳婦。孰料大哥在當時已有了心上人,她就是我后來的大嫂。時當祖孫之間的沖突陷入僵局而得不到緩解之際,大哥卻秉持一種抵抗到底的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離家出走。此一大膽之舉,不啻在家庭中掀起了一場不小的地震,而且在小城內(nèi)也引發(fā)了不少的反響。至此,祖母終因抑郁而致小恙,家庭氛圍日趨緊張,于是向來在自己母親面前不敢多言的父親就趁勢在老人面前好言相勸。值得頌揚的是,作為兒媳,我的母親則以女姓溫柔的至情至理的勸慰而最終化解了老人的心結(jié),一場祖孫之間的“大戰(zhàn)”就此劃上了句號。然而不曾料想,另一場家庭風暴卻又來臨了。當我這位性格內(nèi)向且又癡情的表姐獲悉了這樣的結(jié)果后,覺得紅塵從此與己無緣,于是不顧家人勸阻,義無反顧地削發(fā)出家,遁入空門。事后當亦不難看出,這只是當時的她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無奈和逃避的表現(xiàn),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皈依佛門。但不管怎樣,卻已成了無可逆轉(zhuǎn)的事實。當時,在家鄉(xiāng)縣城內(nèi)的廟宇中,尼姑庵計有兩座,一座名叫觀音閣,另一座名叫準提庵,均位于我們陳氏宅第的后門不遠之處。我的表姐隨于1936年某月某日在準提庵舉行了剃度儀式,從此,她終日與青燈為伴,與黃卷為伍,意在以此了卻殘生。
1936年晚秋,大哥終于如愿以償?shù)卦谧婺傅闹鞒窒掠⒘舜笊?,母親也就從此當起了婆婆。但表姐出家之事,卻一直在她心中糾結(jié)著而成為一個難以化解的塊壘。一個多月后,她終于作出了一個決定,先向祖母稟報并得到首肯后,即向剛?cè)腴T不久的兒媳詳細地道出了上述事件的原委,并建議由她攜同大嫂前往庵里拜望表姐,希圖對撫平后者那顆受傷的心有所助益。通情達禮的大嫂得知原委后,隨即一口應承母親的安排,母親帶領大嫂前往不遠處的準提庵,雖這一突如其來的造訪,猛然間給表姐帶來了一些詫異,但當獲悉來意之后,隨即表示了歡迎。表姐為人忠厚,此一造訪給她心靈上帶來的慰藉,就在于對人生的真諦從此而獲得了一些領悟。之后,她為大嫂來訪誠意所感,且自己又年長四歲,于是二人當場以姐妹相稱,相互交談甚為融洽,坐在一旁的母親即報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而頃刻釋懷了。
其二,乃是母親在中年之后理性處理因他人過失而痛失幼子的一件往事。
1937年仲夏,祖母因病辭世,撤手人寰,是時正值全面抗戰(zhàn)軍興民起之際。當父親辦完祖母的喪事后,即謀劃全家老小順江而上前往川、渝事宜。然而,母親卻因難離故土而執(zhí)意不從,表明要攜帶不到五歲的我以及一妹一弟固守家園和祖?zhèn)鞯睦险?。最后,父親終因拗不過母親的執(zhí)著,隨與大哥、大嫂以及一姐二兄共計六口,先后分兩次辭別了親人與故土,揮淚而去。
時值1938年仲春,我的小弟不滿兩歲,敦實的身材、憨厚的臉龐、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流露出他的聰明和伶俐,誠可謂全家至愛。時因母親生他之時,年已四十有三,沒有奶水,不得不雇用一位來自近郊已為人母的年輕婦女充當哺乳奶娘,自此,她就帶著正在哺育的兒子常住我家,小弟與她形影不離,而母親與她之間的相處也一向甚好。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正當時局日趨緊張之際,小弟的奶娘因家中有事必須返回老家去處理,母親只好讓她帶著小弟前往鄉(xiāng)間暫住一些時日。但從此一去,不料想發(fā)生了一件天大的事。話說某月某日上午時分,小弟的奶娘帶著他前往村外的一條小河旁浣衣,小弟就在離她不遠處的河邊玩耍皮球。斯時斯刻,這位年輕的奶娘只顧埋頭洗濯,卻不曾注意身邊小弟的安危。詎料,不幸的事情頓時發(fā)生了,當奶娘突然聽到一個驚諤的叫喊聲抬頭一看,頃刻間魂飛魄散,小弟落水了,且順水而下,當叫來村民打撈救起之后,可憐的小弟已無絲毫生命跡象了。在場的人紛紛指責這個年輕的奶娘太大意了,并分析說一定是皮球先落下了水,不懂事的孩子為了去追皮球而溺水身亡。如果當時奶娘稍加注意照料的話,這場悲劇就可能不會發(fā)生了。
悲劇發(fā)生后,母親一無所知,直到當事人于當天下午前來家中報訊才知曉。據(jù)母親后來回憶說,當這對年輕夫婦蹌踉地跑到家里來,突然之間跪倒在母親的面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斷續(xù)地哭訴著說,我們對不起你,小寶寶掉到河里淹死了。母親聽后,猶如五雷轟頂,強忍內(nèi)心劇烈的疼痛細問此事發(fā)生的過程。此時此刻,站在一旁的一位口直心快的堂嬸怒不可遏,重言斥責。而遇事向來冷靜且舉重若輕的母親,竟無一句嚴厲的言語相加,反而勸慰對方說,事已至此,人死不能復生,任何埋怨無濟于事,以后做事情務必要小心才是。不但如此,母親因覺得這對夫婦家境貧寒,還給了他們些許銀錢,委托他們妥善辦好小弟的后事。隨后,這對夫婦萬恩叩謝悄然離去。
其三,乃是母親在緊急關頭因?qū)λ顺浞中湃味@得排憂解難的一件往事。
當上述那件家庭悲劇發(fā)生后不久,日寇的鐵蹄日漸臨近家鄉(xiāng),暫時躲避戰(zhàn)亂之舉勢在必行。當時,在偌大的老宅子里,除租賃者外,只住著母親和我以及我的小妹,另外還有那位口直心快孑然一身的堂嬸。兩位老姐妹不得不坐在一起,反復磋商,最終決定出走城外西北向丘陵地區(qū)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暫時投靠大嫂的娘家,以避患難。
寫到這里,當順勢插上一段話。這位堂嬸嫁到我們陳家不到兩年,堂叔卻因暴病不治而早逝?;練q月孀居,人生不幸之至。她終日以淚洗面,痛不欲生,輕生之舉,可能隨時發(fā)生。善良的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當我的一位姐姐出生后不久,母親遂有將這個親生女兒過繼給堂嬸的想法,以期撫平她的那顆破碎的心。當征得祖母和父親首肯后,出生才四十余天的姐姐(上段所述隨父兄遠走四川的就是她)就交給這位堂嬸撫養(yǎng)了。沒有履行任何文字上的手續(xù),更沒有什么公證或旁證,憑的只是長輩之間的承諾和親情之間的交融。自此以往,堂嬸的精神得到了無限的撫慰與寄托,并對未來充滿了憧憬與希冀,她的那顆瀕臨枯死的心就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暫時前往山區(qū)的避難之旅終于開始了。母親和阿嬸的肩上背負著必要的行裝走在前面,而我家一位年長的、我們兄弟姐妹稱呼他為趙伯的老傭工,則用一根扁擔兩個籮筐挑著我和我的小妹緊跟其后。因為母親是小腳,走起鄉(xiāng)間小路十分不便,只能邊走邊歇而緩慢前進。當行至距目的地一半路程之時,母親決定在某一村莊暫作休整。晚間掌燈時分,母親和阿嬸面向而坐尋思著以后如何應對生活之際,深感走時考慮不周,加之時局云譎波詭,難以預測,恐有返城無期之虞,從而覺得帶來的現(xiàn)鈔和隨身細軟可能不敷支用,于是想到了家中尚有一定數(shù)額的金銀首飾,而且感到放在家中也不安全,后經(jīng)反復權(quán)衡,母親作出了一個大膽的舉措,決定墾請趙伯返回城中悉數(shù)取回。主意拿定后,阿嬸在旁提醒,只恐會有變數(shù),一再要母親三思而后行。而母親所思之處,盡在十多年來我家老小對這位趙伯向來不薄,且又認定他為人忠厚,對我們陳家忠心耿耿,即使在兵荒馬亂、盜匪叢生的情況下也不致于席卷而逃這一層面上。次日凌晨,趙伯欣然接受了母親的重托,帶著母親交給他的鑰匙踏上了返城之路。在隨后等待期間,母親神情安然淡定,靜候趙伯順利歸來。果其不然,將近中午時分,趙伯興沖沖地回來了,不差一分一毫將金銀首飾如數(shù)交到母親的手中,從而印證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訓。斯時斯刻,母親感激零涕,當場將一筆現(xiàn)鈔塞給趙伯,權(quán)當獎勵。次日早晨,我們就從暫住地啟程向目的地進發(fā),傍晚時分抵達了大嫂的娘家我們的目的地。兩日后,這位忠厚的長者告老還鄉(xiāng),母親贈與一筆遣散費,遂后即與我們分手,只身返回他的祖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