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取士是朝廷大事,也是讀書士子改變命運的大事。但一些考官卻并不把它當成一回事,迷信取士、容貌取士的事也時有發(fā)生,真可謂“草菅”科名,這些考官自然也成為科場諷刺聯(lián)抨擊的對象。
咸豐九年己未恩科,副都御史煜綸典試四川。煜綸為皇族宗室,沒有什么學問,野史上說他“素不知文”。按規(guī)矩,考生考完后,由房考官閱卷,房考官將自己認為不錯的卷子加批后推薦給主考官。但煜綸大概認為這太麻煩,加上房考推薦來的卷子自己也不一定能分出甲乙丙丁。于是便差人到城隍廟中抬來幾尊神像,將考生姓名一一寫在竹簽上,放入一個很大的筐筒中,然后捧著筐筒像赴廟求簽者那樣在神像前搖,第一根簽落地就取為第一名,第二簽為第二名,以此而下,一直到額滿為止。消息為外間得知,有人對煜綸的這一做法撰了一聯(lián):“爾等論命莫論文,碰;咱們用手不用眼,搖?!边@副對聯(lián)用語俚俗,很切煜綸的低俗庸劣,尤其是上下聯(lián)最末一字,可謂煜綸取士方法的點睛之筆。煜綸的這種做法看上去近似笑話,讓人懷疑是野史、聯(lián)話的惡意杜撰,或者是添油加醋的謠傳,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用類似方法“取士”的也不止煜綸一人,比他官大得多的穆彰阿同樣如此。穆氏歷任內(nèi)務府大臣、兩部尚書、大學士,官至軍機大臣,曾多次主持科舉考試,但這位大人非??尚Γ瑩?jù)徐珂《清稗類鈔·考試類》記載,穆在科考中“每置薦卷于幾,焚香一爐,望空遙拜。衣袋中常置煙壺二,一琥珀,一白玉,款式大小相等,取一卷出,即向衣袋中摸煙壺,得琥珀則中,白玉則否。額滿,則將余卷一律屏之?!蹦抡冒⒂眠@樣的方法取士,舉子們并不知情,一直到咸豐元年,穆以“保位貪榮,妨賢病國”之罪“革職永不敘用”,真相方大白于天下。但事情已過去多年,舉子們明明知道這是在“草菅”科名,又能怎樣。后人稱穆彰阿“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為務“。
科舉考試中的考官,雖然有選用標準與要求,但人一多就難免魚龍混雜,以個人好惡衡文的考官有之,學問粗疏又自以為是的考官亦有之。讓這樣的人來閱卷論文,不僅考試的公正性與可信度令人懷疑,有時還會鬧笑話,成為諷刺聯(lián)的材料。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正主考為內(nèi)閣學士莊存輿,副主考為翰林院編修鞠愷。莊存輿是一位對經(jīng)學頗有造詣的經(jīng)學家,人也比較清廉,曾兩次典試湖北,但他特別喜歡短文章,所取闈墨不過三百字,到四百字的極少,解元的文章則一定很短。浙江的考生了解這一情況后,都抓緊時間練習短章。當時有一個烏程監(jiān)生高毓龍,胸中本沒有多少墨水,因聽人說本科主試喜歡短章,也想趁機去試一試。入場后,考試的首題是《論語·公冶長》中的一段話,高不知該如何下筆,就勉強作了兩股,首尾也沒有起結(jié),結(jié)果被房考官朱浚黜落。莊氏因為房考官所薦的卷子都不很滿意,就自己在黜落的卷子中搜尋,當見到高毓龍的卷子時,他大加贊賞,決定取為解元。朱浚力爭無效,鞠愷雖也知道不妥,但又不敢和他爭執(zhí),高毓龍由是得以高中。于是有人寫了一副對聯(lián)譏嘲兩位主考官:“莊夢未知何日醒;鞠花從此不須開?!贝寺?lián)的上聯(lián)出自莊子夢蝶故事,聯(lián)中借指莊存輿糊涂昏聵,主持科考如做夢一般,竟將這樣一位沒有多少才學的人取為解元;下聯(lián)出自杜甫《九日》詩,“鞠花”借指鞠愷,“不須開”即這樣的人以后最好不要再作考官?!熬匣ā皟勺滞ㄐ械膶懛☉獮椤熬栈ā埃瑢Υ?,這位鞠考官覺得很想不通,考試結(jié)束回京后,他將這一疑問告訴了太仆陳兆侖,說杭州人真是欠通,“鞠“怎么可以通“菊”,陳兆侖沒有回答。在鞠的再三追問之下,陳回答說,我剛剛想到《禮記·月令》中有“鞠有黃華”這樣一句話。言下之意是“鞠”完全可以通“菊”。鞠愷聽后羞愧萬分。陳兆侖的不回答,本來是想給鞠愷留下一點面子,讓他有機會自悟,不想這位鞠考官一再追問,陳便只好讓他當場下不來臺?!抖Y記》是五經(jīng)之一,作為讀書人卻對書的內(nèi)容如此陌生,可見學問之淺陋。難怪士子們要讓“鞠花從此不須開“了。
道光五年乙酉科順天鄉(xiāng)試,主考官之一為左都御史姚文田(字秋農(nóng))。閱卷時,他見一位考生卷中有“率循大卞”之語,就在卷子上批道:“'大卞'二字疑'天下'之誤?!睂嶋H上這句話出自《尚書》“顧命”篇。房考官蔣秋吟在批閱卷子時,見一位考生有“不率大戛“一語,也在卷子上批道:“'大戛'二字不典?!睂嶋H上這句話出自《尚書》“康誥”篇??婆e考試的題目都出自“四書五經(jīng)”,考試的要求是對題目加以發(fā)揮,代圣人立言,但兩位考官卻連這兩句來自《五經(jīng)》之一《尚書》的話也分辨不出,于是有人撰寫了一副聯(lián)諷刺道:“蔣徑荒蕪,大戛含冤呼大卞;姚墟榛莽,秋農(nóng)一笑對秋吟?!鼻也还苁Y秋吟如何,主考姚文田是嘉慶四年己未科狀元,不僅學識淵博,著述頗豐,說他不熟悉《尚書》恐怕說不過去,估計應是一時記憶未及又失于請教查檢所致,但在這種事關(guān)考生前途的場合,這樣的失誤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考生說他的學問像廢墟一樣榛莽一片,他大概也只能“笑納”。
光緒十二年丙戌科會試后復試,吏部尚書滿洲人錫珍任總裁,工部侍郎山東人孫毓汶、左都御史山西人祁世長為副總裁。會試時第一名(即會元)是劉培,但復試后他卻排在了最后一名。榜發(fā)后,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萬金能賣會元,是傳聞也,顧何以忽而榜首,忽而榜尾;八旗不識文字,亦常事耳,而況又加以老東,加以老西。”劉培從榜首降至榜尾,這樣巨大的落差,讓人大惑不解,其原因,要么這個會元是劉培花錢買來的,要么三位總裁才學有限或者老邁昏庸,復試的公正性大可懷疑,否則很難解釋這個事實。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先對“萬金能賣會元”加以否定,但緊接著提出一個疑問:為什么劉培“忽而榜首,忽而榜尾”?下聯(lián)是對這個疑問的回答,即三位總裁一位是“不識文字“的八旗后代,另兩位則是昏聵糊涂的老東西,意思是讓這樣的來主持復試,有才之人只能自認倒霉。聯(lián)中的“老東”、“老西”分別指山東人孫毓汶與山西人祁世長,又暗合成“老東西”三字,很是巧妙。
科考本是才學的較量,但才疏學淺卻想通過賣關(guān)節(jié)中式或者撞大運的,往往大有人在。遇到清廉正直的考官,這些人自然美夢難圓,于是一些不良分子便借科場虛言浮語撰成詩文聯(lián)語,趁機造勢來誣陷誹謗考官。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順天鄉(xiāng)試,主考官為翰林院修撰李蟠,副主考為翰林院編修姜宸英。李與姜為同科進士,李為狀元,姜為探花。李與姜都是清直之臣,在典試過程中,不受請托,不徇私情,也不逢迎權(quán)貴,因此遭到一些人的嫉恨。榜發(fā)后,一些人便造為蜚語加以中傷,說他們在鄉(xiāng)試中營私舞弊。一副“老姜全無辣味;小李大有甜頭”的對聯(lián)廣為流傳。這副聯(lián)語對仗工穩(wěn),寫得頗為巧妙。上下聯(lián)反常情為言,姜本應是越老越辣,現(xiàn)在卻毫無辣味,借指姜宸英在科考中眼開眼閉,一任營私舞弊發(fā)生;小李(不成熟的李)本應是酸的,現(xiàn)在卻很甜,借指李蟠在科考中收受賄賂,大賣關(guān)節(jié)。一些落第士子還寫了一篇《士子揭世文》在京城張貼,指名道姓地點了一批大官及其子弟的名,且言之鑿鑿,具有極大的煽動性。不久,劇作家孔尚任以順天榜鄉(xiāng)試與《士子揭世文》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一部《通天榜》傳奇,盛演不衰,一時間更是滿城風雨。江南道御史鹿佑在鄉(xiāng)試之前,曾登門造訪主考李蟠,并有饋贈,委托他對其參加鄉(xiāng)試的兒子予以關(guān)照,但為李蟠婉拒,由此心生不滿??吹洁l(xiāng)試后物議沸騰,便借機發(fā)難,趁機上章彈劾,挾嫌報復??滴醯墼诖髢?nèi)聽到流言與接到奏章,為之大怒,將主考李蟠流放東北尚陽堡,下副主考姜宸英于獄。姜宸英七十歲中進士,受此大辱,羞憤難當,在獄中飲藥自盡。死前自擬挽聯(lián)道:“這回算吃虧受罪,只因入了孔氏牢門,坐冷板凳,作老猢猻,只說是限期弗滿,競挨到頭童齒豁,兩袖俱空,書呆子何足算也;此去卻喜地歡天,必須假得孟婆村道,賞劍樹花,觀刀山瀑,方可稱眼界別開,和這些酒鬼詩魔,一堂常聚,南面王以加之耳?!迸c李、姜為同榜三鼎甲的榜眼嚴虞悖,也因其子、侄都在該科獲中,涉嫌舞弊,受到降調(diào)處分。
第二年,康熙帝親自對順天鄉(xiāng)試中式舉人進行復試,結(jié)果無一黜落,僅僅在名次上做了一些調(diào)整??滴醯圻€對傳聞中姜宸英徇私將老鄉(xiāng)姚觀取為解元進行了核實,他特召姚觀至乾清門面試。面試中姚觀才思敏捷,應對自如,確有出類拔萃表現(xiàn)。這一切都證明,所謂李、姜兩人在鄉(xiāng)試中徇私舞弊,是不成立的。于是康熙帝下旨釋放姜宸英,當?shù)弥延讵z中自盡時,康熙帝痛惜咨嗟不已。李蟠在謫戍東北三年后也得以昭雪,賜歸鄉(xiāng)里。經(jīng)此風波,他深感官場險惡,便“居林下時以著述自娛”??滴醯勰涎矔r,想起用李蟠,但李蟠已絕意仕途,借故推脫,此后終身未仕。
己卯科順天鄉(xiāng)試大案,是由捕風捉影的無端臆測乃至憑空捏造構(gòu)成的,此案的源頭是一個難以界定范圍的群體,為首者也很難查實,加之康熙帝在事實尚未查明之前就對兩位主考官作出了處分,雖然他對此案的最終定性是落第者誹謗滋事,但圣旨已下,覆水難收,因此只能不了了之??咨腥蝿t因《通天榜》傳奇一事被朝廷罷官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