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知識分子因怨氣太重而體弱多病,甚至英年早逝。但也有的很長壽。我拜謁過這樣的老先生很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豁達樂觀,同時專注于學(xué)術(shù),對自己研究的學(xué)科有一種由衷的熱愛,樂此不疲,“不知老之將至”。
如果一個人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就會止息其他的念頭。當(dāng)然,必須是值得我們專注的事,最好是正義的,有意義的。否則,如果專注于自己的貪欲,那么不僅不能止息煩惱,反而會進一步陷入更大的煩惱和病痛之中。
專注,是養(yǎng)生的良藥,又是療病的捷徑。古人講,人生在世須“發(fā)大愿”,忘卻小我,以慈悲之心去發(fā)愿做大事。至少,這樣可以把注意力從疾病本身挪開。
大事激發(fā)起人自身的潛能,疾病與之相比,微不足道。這就好比我們爬樓梯,平時要你爬到六樓,你會覺得有點高;但如果你要去十五樓,恰好電梯又停電了,你必須爬上去,這時你會覺得六樓很低,不知不覺就爬上去了。
有時候,疾病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你越專注于他,越哄他,他鬧得越厲害;你不理他,他也覺得無趣,不怎么鬧了。在病中,你如果念念不忘這個病,越想越擔(dān)心,越想越無奈,那么,疾病只能變本加厲地折磨你;你若專注于其他,心里把病忘了,病也就自討沒趣,甚至悻悻而逃了。
編輯/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