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受爭議者之一。有人因為他行為怪癖,竟懷疑他精神是否正常;有人因為他思想獨特,稱他為“晦澀哲人”;有人還冠以他“哭泣的哲學家”稱號。因為據(jù)說赫拉克利特在認識到“萬物常流,無物常駐”的道理時,曾十分悲哀地痛哭了一場。當然,贊美他的人也非常多,而且都是堪稱重量級的人物。
有一則軼事說,當歐里庇得斯把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殘篇送給蘇格拉底并詢問他的意見時,蘇格拉底爽快地回答說:“我了解的部分是美妙的,而且我想,我所不了解的部分也應(yīng)該是美妙的?!焙诟駹栐谒摹墩軐W史講演錄》中談到赫拉克利特時,不無動情地說:“像在茫茫大海里航行,這里我們看見了新大陸;沒有一個赫拉克利特的命題,我沒有納入我的邏輯學中?!奔永D醽喆髮W哲學博士馬特森曾總結(jié)說:“在最近一百年中,赫拉克利特被當做原始黑格爾主義者、原始法西斯主義者、原始馬克思主義者、原始尼采主義者,以及原始存在主義者而受到褒貶?!比欢还苋藗冊趺丛u說他,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蘊含在赫拉克利特生命體驗中的精神品質(zhì)和認知世界過程中的思想活力是永在的。
赫拉克利特走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是祭司王巴斯魯斯的兒子,原本可以承襲王位,但他還是讓給了他的兄弟。他也可以應(yīng)邀前去波斯宮廷,為顯赫的波斯王大流士講授他的哲學,但他毅然拒絕,并表示自己“有一種對顯赫的恐懼”,滿足于“心靈所有的渺小的東西”。他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阿特米斯神廟附近,同孩子們玩擲骰子的游戲,認為這也比同一些人一道參加他們的政治活動更為有益。然而當他得知他的好友赫爾謨多羅被無故迫害時,憤怒地宣稱:“愛非斯的成年人都應(yīng)當被吊死,把城邦留給未成年人。因為這些成年人放逐了他們之中最高尚的人?!彼€直言不諱地譏諷那些有聲望的人,指出“博學并不能教會人們擁有真正的理解力”,“像荷馬一樣,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往往容易相信表面現(xiàn)象,而荷馬比所有希臘人都聰慧”。
后來,赫拉克利特對這一切似乎都厭倦了,索性獨自遁入山林,同鳥獸為伴,以草木為生,結(jié)果身體受到嚴重損害,大約六十歲時就離開了人世。
評說赫拉克利特的生平時,人們都認為他是一位苦行主義者,并同第歐根尼等相提并論。其實,這種意見并不完全或者說不太確切。從某種意義上看,赫拉克利特正是在看淡世俗生活、主動放棄榮華富貴的人生實踐中,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他放棄繼承王位,是為了自由地認知世界;他拒絕波斯王的邀請,是為了保持人格的獨立;他離群索居,是為了“尋找自我”。他曾感嘆道:“你永不會找到心靈的邊界,不管你從哪里向他走去。”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在赫拉克利特的“苦行”背后,隱含著某種超凡脫俗的東西,體現(xiàn)出某種精神的不朽。柏拉圖說得對,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在赫拉克利特超越自我、獲得永生的心路歷程中,同他的精神品質(zhì)一道光芒四射的還有他的思想。作為思考“最最本真的深層”的思想家,赫拉克利特一生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哲學思想,賦予哲學“一個完善的開端”。他認為,世界是物質(zhì)的,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因此他斷言“這個世界,對于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chuàng)造的”;這個世界又是不斷運動的,因此“我們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運動又是有規(guī)律的,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燒,在一定分寸上燃滅”。他把這種規(guī)律稱為“邏各斯”,說它是“駕馭一切的”,以致太陽也“不能超出它的限度”。黑格爾說赫拉克利特“是第一次說出了無限的性質(zhì)的人,亦即第一次把自然了解為自身無限的,即把自然的本質(zhì)了解為過程的人”。
更令人驚異的是,赫拉克利特那時就已發(fā)現(xiàn),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據(jù)就在于事物內(nèi)部,即在于事物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這是他超越他那個時代的根本之處。他認為萬物都是由對立面組成的,例如,“晝與夜,冬天與夏天,戰(zhàn)爭與和平,過剩與饑餓”等等,對立面也是同一的,“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一條相同的路”;對立雙方還是相互依存、互為轉(zhuǎn)化的,“飽足”變?yōu)椤梆囸I”,“饑餓”也可以轉(zhuǎn)為“飽足”;“如果沒有非正義,人們就會不知道正義的名字”。因此,赫拉克利特非常肯定地指出:“互相排斥的東西結(jié)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diào)造成最美的和諧;一切都是斗爭產(chǎn)生的?!?/p>
敘述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赫拉克利特實際上已經(jīng)觸摸到辯證思想的核心或?qū)嵸|(zhì),也就是說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在赫拉克利特這里已經(jīng)開始建立。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赫拉克利特的某些論述,“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的說明”,他稱赫拉克利特是“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作為辯證法大師的黑格爾,對赫拉克利特的對立統(tǒng)一思想,更是贊不絕口,指出“這是人們在認識方面所得到的一個偉大洞見”,并表示“如若我們希望命運是公正的,我們的后代永遠保存最好的東西,那么關(guān)于赫拉克利特的殘篇,我們至少必須說它是值得保存的”。尼采也完全同意黑格爾的觀點,并以類似的口吻說:“赫拉克利特永遠不會過時?!?/p>
的確,赫拉克利特雖然離開我們已經(jīng)很久遠了,但他始終沒有被歷史遺忘。在未來歲月中,只要我們需要一種本真的求索精神,需要那絕妙的辯證方法,那么,赫拉克利特就會隨時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