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書”出版時,蔡穎卿46歲,大女兒在美國念大學,小女兒在讀高中。到了這個年齡,她才愿意也能夠讓教養(yǎng)從自家走向社會,此前她只是很專心、認真地在照顧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她說:“我的工作與教育并無任何關(guān)系,如果是十年,或是二十年前,即使深信某些想法值得分享,還是會先把自己的本分和責任好好完成再談其他?!?/p>
因為先生工作的關(guān)系,有12年的時間,她與孩子隨先生往返泰國、臺灣,新加坡、臺灣,孩子的學習在泰、新兩國國際學校的全英文環(huán)境和臺灣的中文環(huán)境間切換。帶著孩子學習中文的心得,在海外發(fā)行的臺灣雜志《光華》上刊出,被天下文化出版社的編輯看到,于是有了第一本書的出版。書里絕大部分文章是她過往十年里日記的整理結(jié)集。
“媽媽書”出版后叫好又叫座,出版社希望出第二本,但蔡穎卿拒絕了,在她的觀念里,教養(yǎng)不應該以這樣的方式被講述。“如果我們不能把父母變得更深刻一點,即使書賣得再好,也不能夠改變社會什么。既然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盡心盡力的、很不錯的媽媽,為什么不會有人想知道我是怎么樣被養(yǎng)育大的?所以我只愿意去回答這個問題?!蓖瑯邮巧⑽碾S筆,第二本書《廚房之歌》的目標非常明確,書里講述母親是怎樣用食物把自己養(yǎng)大,在食物里、在繁忙的身影里,母親又是如何管理時間,表達對家人的愛意。這樣的答案也是希望帶給讀者更多的觸動及思考。
“一個人用什么樣的方式教養(yǎng)孩子,多半有兩個結(jié)果。一是他的童年沒有,一是他的童年有。沒有的,很正向的人會想,我不喜歡父母用那樣的方式教育我,所以要提供另外的教育方法給孩子。這種人已經(jīng)不需要被說服了,因為他也不會去問,我的原生家庭沒有這些我應該怎么做,他從反向?qū)ふ掖鸢浮5嵌鄶?shù)人是維持自己所獲得的經(jīng)驗然后擴展。也許我真的對讀者有很高的期待,我希望他們不要我講A就是A,而是自己推想出答案。我們都是有生活經(jīng)驗的人,看到一個氣息很寧靜的孩子,很自然就可以推想出,他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所以我的書很少直接告訴讀者,我建議你怎么做。”
在廚房里,從基礎(chǔ)練習開始
從第一次出書到現(xiàn)在五年半的時間里,因為演講、經(jīng)營部落格、舉辦“小廚師活動”和“讀書會”,蔡穎卿接觸了無數(shù)年輕父母、準父母、以及未生養(yǎng)的年輕人,她看到在生活能力上,他們存在的問題。“我想用比較邏輯、理解性的方法,讓這些年輕人看到,飲食生活原來有那么多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也許這是可以重新吸引他們與生活再度接近的機會,能促使他們動手成為生活里的主角而不是觀眾?!边@也是第十本書《廚房劇場》撰寫的初衷。
這本非?;A(chǔ)的食譜書,200多頁厚,大開本,手工裝幀——為了讓使用的人,在操作時可以完全打開。最初構(gòu)思這本食譜書的時候,蔡穎卿有一個困擾,經(jīng)營餐廳也是大廚的自己,出一本食譜書怎能讓別人說,“你出的食譜書也就只有這樣子??!”、“你到底夠不夠厲害?”可是問了自己“到底是要展示廚藝有多厲害,還是說明整個事情對于讀者的重要性,以及回應看到多數(shù)年輕人在這個部分的不足”之后,這個困擾就不復存在。為了更好地傳遞自己的想法,撰寫和拍照的過程一再被推翻重來。
以廚事分享,給年輕人掌控生活的能力
寫《廚房劇場》真正支持蔡穎卿的是“愛”,那個“愛”不是她對食物的,也不是她對生活的,而是她對年輕人的。那個愛,使她站在他們的角度,把自己的經(jīng)驗用他們可以理解、接受的方法傳遞給他們。
“你們這一代人一直被灌輸謀生很重要,可是好的謀生能力是為了過好的生活。現(xiàn)在的年輕人賺到或者沒賺到錢,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是糟糕的,除了金錢以外,他不知道自己可以掌控的生活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年輕人是經(jīng)不起實際生活碰觸的考驗。他們接觸生活太少了,對自己的信心是不足的,可能學歷很高,只能靠著知識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強,可那種‘強’是虛假的,只要把他拉到生活里,碰觸他的生活,一切就不言而喻,他的自信也會跟著垮掉?!?/p>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蔡穎卿看到身邊許多不同類型的年輕人,有些人從禮拜一到禮拜五天天都吃便當,到了周末就犒勞自己吃大餐,在她看來,吃什么東西看似是自己做主,但烹飪的方法、營養(yǎng)的搭配還是由別人決定。這些年輕人,從飲食開始一點點與生活疏離,對于生活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更無所謂特色。他們完全被消費所控制,聽從消費行為的宣導,從思想到實際生活的執(zhí)行都像是別人的市場。這種消費購買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反射動作,時間一到就一定要去買點什么,那么的自然,以至于很難會對此有任何反省。
“我很少看到一個年輕人,對營養(yǎng)的成分非常清楚,對生活的平衡非常清楚,對生活形式的穩(wěn)定非常清楚。這種對生活的主控權(quán)是我想要提醒年輕人重振的,如果沒有這種主控權(quán),他們的精神只能寄托在別的事情上。一個人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完整地表達出他的生活?我記得臺灣有個留學美國的女生,她是臺灣第一個拿到核能廠執(zhí)照的科學家。她的公公稱贊她是有‘新的知識和舊的道德’的女性,換作今天的話就是‘上得廳堂入得廚房’,不能說這是很完美的狀態(tài),但是她在其中穿梭自如。女性穿梭自如就會有自信,現(xiàn)在的女性慢慢就偏向于對外強的部分,對內(nèi)的部分則變?nèi)?,如果她們能夠?qū)@樣的狀態(tài)很滿意那也沒問題,可事實是,當別人碰觸她們的實際生活,她們會畏縮,因為害怕別人看到她進廚房的樣子,害怕別人看到她操持家務的樣子,害怕別人看到家里一團亂的樣子。我所謂的掌控,就是如果我的生活夠豐實,一定不怕別人進入我們的生活。這無關(guān)富與貧而是一種穩(wěn)定。年輕人一旦能做到這樣,就能夠清楚明白地說出自己對生活的想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p>
看蔡穎卿的書,聽她的演講,參加她的活動,你會發(fā)現(xiàn),她完全不給讀者任何借口。
“不能給?!彼Z氣堅定?!盀榱撕⒆?,父母不能有任何的借口。現(xiàn)在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父母們不重視家庭生活,又怎么給孩子一個純?nèi)话踩沫h(huán)境?年輕父母的問題是: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各種各樣的擔心上,我當母親的時候,唯一擔心的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我的用意不在于安慰他們,一旦安慰,他們就會軟弱下來,我要激發(fā)他們的責任感!”
幾天前,蔡穎卿帶領(lǐng)幾個大學生做一頓燭光晚餐給父母吃?,F(xiàn)在,她從各個層面在進行說服,說服年輕的父母,同時也說服年輕人,讓他們看重并掌握自己生活里的主導權(quán)。
理論部分說明烹飪的科學原理與變化,通過工序與工法,希望引導讀者做更有組織的學習。因為只有當了解任何一件事都有工序的時候,才不會道聽途說,輕易相信所謂的秘方?!案拍钇薄A(chǔ)烹飪的知識,包括如何選用工具、如何用刀、如何清理廚房,都做了基礎(chǔ)性的介紹,寫了將近25000字。如同其他幾本書,逼著讀者“推想”的企圖心在這個部分表露無遺。在提供基礎(chǔ)原理之后,具體知識的掌握就更需要讀者在實踐中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調(diào)整。
圖片部分的返工則是不讓讀者有自我限制的借口。最初食物都是放在漂亮的餐具上擺拍,但她擔心這樣的圖片效果會讓讀者覺得,是因為有漂亮的餐具,菜才能變成那么好看,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就無法做好飯菜。最終呈現(xiàn)的圖片沒有過分的襯托,沒有強調(diào)餐具的美感?!耙欢ㄒ汛蠹冶频揭粋€盡頭,讓父母知道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到?!辈谭f卿堅定地說。
“實作篇”開宗明義,引用了凡高給弟弟提奧家書里的一段話:“我努力寫生,這就是我能夠想象我的創(chuàng)作可能會到來的理由??墒且f明習作在哪里結(jié)束,創(chuàng)作從哪里開始,是不容易的?!睆膹N事分享出發(fā),蔡穎卿希望年輕的讀者舉一反三,學到生活的能力?!叭绻覀兊哪贻p人都變成只負責吸收而不思考的人,他們的學習成本就會變得很高。本來我們會做一件事情,有了一個完整的經(jīng)驗,就可以依據(jù)這個經(jīng)驗推想其他事情。過去我們的學習多數(shù)是沒有范本的,那就使得學習者在做事情的時候會非常警覺,很珍惜自己得到的每個經(jīng)驗??墒窃谶@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很多年輕人的這種能力已經(jīng)退化了?,F(xiàn)在的人不管學什么,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一個把這個事情做完整的人,請他來講述做的過程。這其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途徑,因為窄化了一個人自我伸展的能力?!?/p>
同創(chuàng)安定、穩(wěn)定的生活
在蔡穎卿自我介紹上,有這樣一段話: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家共創(chuàng)安靜、穩(wěn)定的生活。她眼中安靜、穩(wěn)定的生活很簡單,無論孩子年齡多少,第一要使他吃得飽,第二要使他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的是生活里的一種安寧。而安定呢,是父母情緒的安定、價值觀的穩(wěn)定。
“現(xiàn)在的父母很容易落入一個盲點,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他們有各方面的能力。而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的生活過得更好。如果父母沒有自我認識的連貫性,就等于是一開始先替孩子決定舍棄生活,很多孩子最后只得到了‘謀生的能力’而沒有‘生活的能力’。更可怕的是,這個觀念直接打破了‘家庭’這一人類經(jīng)過世代傳承的組織單位的意義?!?/p>
在自己成長的年代,孩子和家庭的關(guān)系非常緊密;可是現(xiàn)在的小孩大半時間都不在家里了。早上七點出門,晚上十點進門,孩子成長階段的飲食生活里完全沒有家庭味?!拔页3H⌒δ贻p的父母,你們買便當我可以了解,因為很忙,一周吃五天也沒關(guān)系,但起碼兩天周末,要在家里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生活。還有,如果買了便當也麻煩你們把便當盒蓋剪掉。”“為什么?”父母們問。蔡穎卿笑著回答:“因為大家只顧著埋頭吃飯,彼此之間都沒有互相看對方一眼。”大家一起心領(lǐng)神會地大笑起來。
“現(xiàn)在的父母很忙,沒有時間做飯,我不忍告訴他們,這些理由在我看來都是借口。”也是職業(yè)女性的她,從來不給自己借口,即使再忙碌仍堅持自己做家務,為家人做飯,這樣長年累月堅持實作,她并不否認“很辛苦”,但是幾十年的經(jīng)驗,也讓她可以很自信也很堅定地說:“這個方法,體力一旦付出,精神就有回饋?!彼磫柲贻p的父母,何必要去做親子關(guān)系的維護,去做教育的維護,何不回歸到更傳統(tǒng)的方法——家人一起好好地生活,體會彼此的貢獻,在同桌共食里,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愛。有一天,他們也要去照顧自己的孩子,從自己被照顧的過程中,自然就懂得如何去照顧下一代。
在新書的料理分享會上,有讀者問她,在家吃飯也都是這么美嗎?“我不好意思說其實更美。那個美不在于料理的高級,而是因為在家里有一種更穩(wěn)定的氣息,也更可以注意細節(jié)。每個人都喜歡看上去很美的東西和一個好的氛圍,這種安靜和安定最大的影響是,孩子不再只想著往外跑,從外界去追求這種美好,因為家里已經(jīng)盡可能地提供了這樣的環(huán)境?!辈谭f卿篤定地說。
看蔡穎卿的書,聽她的演講,參加她的活動,你會發(fā)現(xiàn),她完全不給讀者任何借口。
“不能給?!彼Z氣堅定。“為了孩子,父母不能有任何的借口。現(xiàn)在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父母們不重視家庭生活,又怎么給孩子一個純?nèi)话踩沫h(huán)境?年輕父母的問題是: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各種各樣的擔心上,我當母親的時候,唯一擔心的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我的用意不在于安慰他們,一旦安慰,他們就會軟弱下來,我要激發(fā)他們的責任感!”
幾天前,蔡穎卿帶領(lǐng)幾個大學生做一頓燭光晚餐給父母吃?,F(xiàn)在,她從各個層面在進行說服,說服年輕的父母,同時也說服年輕人,讓他們看重并掌握自己生活里的主導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