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很多東西,你只有先相信才可能擁有。
曾經(jīng)有一支名不見經(jīng)傳的橄欖球隊遇到了比自己強大N倍的上屆冠軍得主。還在球場上訓練的時候,許多隊員已經(jīng)在心里給自己貼上了必敗的標簽。球隊教練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于是,在體能訓練期間,教練喊了13次“就是這樣!”、15次“加油!”、23次“別放棄!”、3次“不要停!”、48次“繼續(xù),繼續(xù)!”運動員完成了10倍于平時的訓練。大賽結果出人意料:一直弱旅竟然戰(zhàn)勝了強大的對手。
承載這個故事的,是一部耐人尋味的電影,影片的英文名稱叫做facing the giant,也就是面對巨人,也有譯為永不放棄。也許劇中對上帝力量的強調稍顯夸張,但統(tǒng)觀全劇我們不得不承認,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信仰,劇中的人物找到了信念的來源。
運動場上的絕地反超時刻總能讓看臺上的觀眾熱血沸騰,這對于賽場上的運動員來說,之前一定經(jīng)歷了一番心理調適。運動員的陣腳亂了,不是因為平時在訓練場上拿不出好成績,而是在面對大賽、面對頭頂上有著一個個光環(huán)的強勁對手時,在內(nèi)心無限地放大對手,因而自己束縛了自己,提前宣判了自己出局。
由此想到自己在學校時學習一門課程的情景。這是一門大學分的必修課,在第一次作業(yè)之后,我很無奈地知道,課程要求的某項能力一定是我的短板。當時考慮更多的是拿不到學分的一系列后果,一次又一次成績?yōu)?“D” 的作業(yè)反饋好象是對自己努力的全盤否定。但還是設法去除雜念,開始靜下心抱著練習冊上晚自習,之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閉關修行,終于漸漸找到了感覺。
現(xiàn)在回憶起來,我甚至已經(jīng)記不全那門課程的全稱了,但是這個從D到A的過程,一直放在心里,不時地回放。不是因為看重評分,而是這個從失望到漸漸重燃希望的經(jīng)過,實在是讓人受益匪淺。
很多時候,這個我們需要面對的“巨人”可能不是一支強大的球隊、一門自己不擅長的課程,而是內(nèi)心深處那個軟弱的自己。往往,許多人在迎接挑戰(zhàn)之前就先自己將自己打敗了,這豈不是一件很愚蠢又遺憾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既是場上的運動員,同時也要扮演上述劇中那個教練的角色。相信,然后全力以赴,直到成真,漸漸積累這樣的過程,之后,我們才可能越來越愿意去、敢去相信。敢于相信自己,才能收獲自信,擁有見招拆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