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可能!”求告者慌亂地小聲嘟噥,“我是鄉(xiāng)村教師,如果您愿意的話,我可以拿證件給您看?!?/p>
“別瞎扯了!那天您自稱是大學生,甚至告訴我校方為什么開除您,還記得嗎?”
破衣人抓住門把手,像被捉住的賊,神色慌張地打量著門廳。
“我……我沒有說謊,先生……”他小聲嘟噥,“我可以拿證件給您看?!?/p>
斯克沃爾佐夫大發(fā)脾氣,毫不留情地痛斥這個求告的人。破衣人起先一再辯解,對天發(fā)誓,但后來不做聲了,羞愧得低下了頭。
“工作……這個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兒去找工作呀?”
“胡說!您年輕,健康,有力氣,任何時候都能找到工作,只要您愿意!”
“您怎么能這樣說,真是的……”求告者說完苦笑了,“叫我上哪兒去找活兒呢?”
“您總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嗎?”
“好吧,我可以劈……”
一小時后,奧莉加來了,報告說,木柴已經劈好了。
“拿著,把這半個盧布交給他,”斯克沃爾佐夫說,“要是他愿意,讓他每月的頭一天都來劈柴……活兒總是有的。”
每一回他都能拿到自己的勞動報酬二十到四十戈比,有一次主人甚至送給他一條舊褲子。
斯克沃爾佐夫搬家的時候,雇他來幫忙收拾東西,搬運家具。搬運完之后,斯克沃爾佐夫吩咐人把他找來。
“噢,我看得出來,我的話對您起了作用,”他說著遞給他一個盧布,“這是給您的工錢。我看得出來,您沒有喝酒,也不反對工作。您叫什么?”
“盧什科夫?!?/p>
“那么,盧什科夫,我現(xiàn)在介紹您去做另一份工作,干凈一些的工作。您會抄寫嗎?”
“會,先生。”
“好的,您拿上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個同行,他會給您一份抄寫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別忘了我對您說過的話。再見吧!”
盧什科夫拿了信就走了,此后再也沒有到這家人家里來干活。
兩年過去了。有一天,斯克沃爾佐夫站在劇院的售票處付錢買票的時候,看到身旁站著一個身材矮小的人。這個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員要一張頂層樓座的票,付了幾枚五戈比銅幣。
“盧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爾佐夫問,認出這個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怎么樣?現(xiàn)在做什么事?日子過得好吧?”
“還可以,現(xiàn)在我在一位公證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個盧布,先生?!?/p>
“哦,謝天謝地。太好了!我為您感到高興,非常非常高興,盧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我的教子。要知道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還記得我當時如何痛斥您嗎?您那時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好了,謝謝,親愛的朋友,謝謝您沒有忘了我的話。”
“謝謝您那些好心的話和好心的行動。您那時講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廚娘,求上帝保佑這個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體健康!您那時講得很正確,這一點,我當然至死都感激不盡。不過,說實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廚娘奧莉加?!?/p>
“這是怎么回事?”
“是這樣。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連一根柴也沒有劈過,全是她劈的!為什么她要挽救我,為什么我瞧著她就決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這些我對您也解釋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話和高尚的行為使我的心靈起了變化,是她挽救了我,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過現(xiàn)在該入場了,里面正在打鈴?!?/p>
盧什科夫鞠躬告辭,找他的樓座去了。
1887年1月19日
(選自《契訶夫小說全集》,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簡要分析畫橫線句子中人物的心理。
答:
2.斯克沃爾佐夫在揭穿破衣人的謊言后為什么大發(fā)脾氣,毫不留情地痛斥這個求告的人?
答:
3.盧什科夫為什么說“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廚娘奧莉加”?
答:
4.分析斯克沃爾佐夫的形象特點。
答:
5.下列對于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盧什科夫曾經做過鄉(xiāng)村教師,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丟了職位,后來在斯克沃爾佐夫的安排下找到了一份體面輕松地工作。
B.盧什科夫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高不成低不就,拈輕怕重的心理讓他淪落到做乞丐的地步。
C.在奧莉加的幫助下,盧什科夫完成了心靈轉變,意識到面對生活必須要有改善的勇氣最后終于找到了工作。
D.對于一個人的幫助更多的應該是去關注這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樣才能幫他們走出心靈的困境,因為只有自身真正地醒悟了,才是對一個人真正的救贖。
6.“盧什科夫鞠躬告辭,找他的樓座去了。”請你續(xù)寫此時斯克沃爾佐夫的內心活動。
答:
【朱忠樂/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