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國內物價飛漲。胡適聽季羨林說陳寅恪一家食不果腹,立刻托季羨林送上3000美元,但陳寅恪堅辭不受。胡適想了一個讓陳寅恪能接受的辦法,提出將陳先生不需要的書抵扣這3000美元。于是季羨林奉送上3000美元,并替胡適拉回一車書。這車書,胡適又捐給了一些社會機構。
著名學者陳之藩年輕時,胡適先生給了他一張400美元的支票,資助他到美國留學。陳之藩后來有了錢馬上就還給胡先生。還寫了一封信致謝。胡適接到信后給陳之藩寫了回信:“之藩兄:謝謝你的來信和支票。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于還此400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p>
“永遠有利息在人間”,說得多好啊!這封回信讓陳之藩終生珍藏,作為自己洗腦、滌心之用:“我從來沒有過這樣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廣闊的心胸。”
胡適自己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但他總是在自己菲薄的收入中擠出錢去幫助別人。在美國任大使期間,他風塵仆仆,到處奔走,據自己統(tǒng)計,作了400次講演。他為了替國家節(jié)約外匯,不帶隨員,一切親勞。為了節(jié)省小費,叫出租車都跑到使館前大道的拐彎處。大使有一筆特支費是不需要報銷的,胡適沒有動過一分,全部用于幫助那些困境中的學生。他說:“旅行演講有出差交通費可以領。站著講話不需要錢,特支何為?”胡適在一次演講中從容地說:“我有32張博士文憑(有一張是自己用功得來。另外31張是名譽博士)。又當了大學校長,但是我所拿的薪金,和一個銀行練習生差不多?!焙m一次請前來拜訪的學生吃便飯,圓桌上只有一小砂鍋湯菜、一小碗白飯、兩個饅頭而已。由此可見,胡適的日子頗為清苦。
1962年2月24日,胡適去世時,朋友們整理他的遺物,卻發(fā)現他全部的身家只有153美元。朋友們不禁感慨:適之沒有留給兒子什么財富,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給后輩們留下了取不盡的人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