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肚皮去麗江,美食入夢唇齒香”,這是我去麗江品嘗當?shù)貍鹘y(tǒng)美食后,寫下的一句感慨詩。近日,趁開筆會的機會,我有幸暢游麗江,品嘗到了古城遐邇聞名的傳統(tǒng)美食。
麗江是一座美麗的古城,是云南納西族同胞聚居地之一。悠久的歷史,神秘的文化,不僅使麗江水清城古,也使麗江培育出了數(shù)不清的民族特色美食。在麗江逗留期間,我結(jié)結(jié)實實地過了一回老饕癮!
我們所住賓館的旁邊,就有好幾家飯店。在這里,我品嘗到麗江有名的納西美食:“琵琶肉”、“吹肝”、“腹酸魚”和“米腸”。
琵琶肉又名“豬腰肉”,是納西族的一種腌肉,因肉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納西人殺豬時,不像漢族那樣在豬的頸下捅一刀放血,而是在豬的胸口處拉開個小口,然后伸手進去割斷豬的動脈血管,殺死肥豬。殺死肥豬后,褪毛,砍去前后蹄,再從豬的嘴角處一刀開到肚臍,算是“開膛”。開膛后,取出豬的內(nèi)臟,再把骨頭剔出,整頭豬便成了一頭名副其實的“肉豬”。把食鹽、花椒等調(diào)料放進豬腹中,然后把膛口縫好,這頭豬便成了“腌豬”。腌豬放置些時日,待佐料的味道浸入皮肉,再把皮肉割下來,便成了“琵琶肉”。琵琶肉切片、砍塊宜可,炒、燉、蒸皆宜。做出來的琵琶肉五花三層,紅白分明,香而不膩,瘦而不柴,吃到嘴里,既香且軟,適口又勁道,且有股淡淡的椒香。我們在麗江很多飯店的廚房里,都看到房梁上吊掛著一片片、一排排的琵琶肉,場面既壯觀又饞人。
“吹肝”是一種用豬肝做的涼拌菜。涼拌菜沒啥稀奇,稀奇的是這種食材——豬肝的做法。這道菜用的豬肝叫“吹肝”,就是殺豬時,把鮮嫩的豬肝吹得膨脹起來,像扁氣球,然后曬干。吃時,把曬干的吹肝泡發(fā),煮熟,切成薄片,拌上香菜末、鹽、醋、油辣子、芝麻、花生米等佐料和配菜,一盤“吹肝”便做成了。吹肝顏色艷麗,味道鮮美,肝片堅挺而柔軟,吃到嘴里,不柴不滑,若佐以一杯納西米酒下菜,真是既爽口開胃,又別有一番情趣。
“腹酸魚”這道菜名字很奇特,待服務員端上桌來一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道燉魚。燉魚為何叫“腹酸魚”呢?麗江朋友介紹說,在麗江,“腹酸魚”雖有好多種烹調(diào)方法,但食材卻只有一種——都是瀘沽湖里產(chǎn)的半斤左右的鮮活裂腹魚。把鮮活的裂腹魚剖腹、去雜、洗凈血水,放進一個特制的土壇里,放一層魚,撒上一層由糌粑、食鹽、花椒、烤酒等調(diào)和而成的佐料,直至壇滿,然后封好壇口,置于陰涼處半個月后,魚便腌透了。開壇取魚,是燉是炸,是煲是煎,任由其便。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魚,酸鮮可口,既無河魚的土腥味,肉質(zhì)還比河魚鮮嫩,而且那股濃郁的酸酸氣息驅(qū)走了魚腥味,吃起來很是得味。
在東北,血腸是相當有名的;在麗江,“米腸”與“血腸”不分軒輊。納西人殺豬時,把豬血與蒸熟的糯米飯、鹽、菌香子、草果、八角等佐料拌在一起,灌入腸中,系好腸口蒸熟,便是“米腸”?!懊啄c”不像“血腸”那樣膩人,既可當菜,也可當主食;切好的米腸紫紅、鮮香,放到嘴里,又軟又甜,還散發(fā)著八角和草果的清香味。在麗江古城的一家老店,我們居然吃到了“烤米腸”——把米腸切段,然后烤食。烤熟的米腸有股濃重的烤香,外焦里嫩,吃時邊吃邊吹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美麗而寧靜的麗江,有著說不盡的民族美食,粑粑、巖巴玖(雞燉豆腐)、納西黑灘羊火鍋……愿麗江的美食和麗江的特產(chǎn)“窖酒”一樣,歷久而彌香!
(編輯 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