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子之手,與爾偕老”——是人們對天下夫妻的美好祝愿;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社會的主張,也是法官辦案的宗旨。作為法官,理所應(yīng)當勸說這對七旬老夫老妻,維持婚姻現(xiàn)狀,尤其是勸說七旬老太撤訴罷訟,破鏡重圓;如果老頭子仍舊蠻橫無理,積習(xí)難改,老太太心灰意冷,到時候法院只好依法判決這對七旬老夫老妻分道揚鑣了,因為這是他們的權(quán)利,也是人民法院的義務(wù)與責任。因為,從法律上講,離婚自由從來就沒有什么年齡的限制。
七旬老嫗怒上法庭要離婚——湊合了一輩子,挨打了一輩子
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民事庭副庭長張有菊法官告訴我這樣一樁離婚案:
今天上班,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民事庭副庭長張有菊法官遇到一件事情,讓她感到非常棘手——七旬老太要離婚!為何?因為老伴打了她一輩子。
老太太74歲,身板硬朗,老伴健在,兒孫滿堂,原本可盡享天倫之樂,而老太太怎么也樂不起來,而且,還跑到法院要求離婚。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來聽聽七旬老太的訴說吧。
我娘家在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的山區(qū)小鎮(zhèn),姊妹多,家庭貧寒,18歲時,我就輟學(xué)跟隨親戚來到縣城謀生。我從小在農(nóng)村吃慣了苦,到縣城適應(yīng)能力比較強,很快習(xí)慣了縣城生活。當過保姆,到飯店端過盤子刷過碗,掃過大街,收過廢品,販過糧票,蹬過三輪車……后來,我在居民區(qū)租了一間小房子,專門給人修補加工衣服。我把辛苦掙來的錢供養(yǎng)弟妹們上了高中,還給兩個弟弟娶了媳婦辦理了婚事??墒牵谄D辛的勞作和為家人的操勞中,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了適婚的年齡,29歲還沒有找到婆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剩女”之類的說法,但在縣城25歲左右的姑娘大都“花落人家”,像我這樣的大齡未婚女青年被稱為“老姑娘”,人們難免閑言碎語,讓我有些尷尬。
“老姑娘”最大的難題便是找婆家,尤其是像我這樣戶口在山區(qū)農(nóng)村的大齡未婚女青年要在縣城找個婆家相當困難,在尚未改革開放的上個世紀70年代,計劃經(jīng)濟,農(nóng)村戶口要變成縣城戶口,叫作“農(nóng)轉(zhuǎn)非”,俗稱“鯉魚跳龍門”,難得很。雖然要在縣城找個像樣的婆家?guī)缀跏前V人說夢,可是,我在縣城生活慣了,再也不想過父母那種整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了。而“農(nóng)轉(zhuǎn)非”的最好途徑便是嫁到縣城人家。
就在我這個“老姑娘”愁嫁兮兮的時候,經(jīng)人介紹,我認識了現(xiàn)在的老伴。當時,他32歲,是離過婚的,他家就在縣城。他是卡車司機,長得高高大大的,大嗓門,給人印象較好。介紹人說,他這人講義氣,為人豪爽,先是在外跑長途,后來當了汽車教練,收入高,單位有住房。不過聽說他這人脾氣不好,喜歡意氣用事,喜歡為朋友兩肋插刀。我心想,這種人為朋友都能伸出援手,那對妻子家人會更好的。同時,我的父母和親戚告訴我說,像我一個靠給別人加工修補服裝無固定收入的“老姑娘”能夠嫁給一個收入蠻高的汽車司機,那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事??!于是,我便不再顧忌什么頭婚二婚的,匆匆忙忙就嫁給了他。
結(jié)婚后,我才知道,他原先的老婆是因為他脾氣暴躁,忍受不了他的打鬧才憤而離婚的,并帶走了他們的女兒。結(jié)婚后,我發(fā)現(xiàn),他確實脾氣暴躁,愛吵架打架,特別是當上總教練之后脾氣更大,總愛教訓(xùn)人,只要他一回家,家里就不得安寧,有時還動手打我。
盡管我有些后悔,但是,作為一個來自農(nóng)村的弱女子輕易不敢奢望離婚什么的事情。再說,退休前,他一直在外工作,十天半個月不著家,我們處于聚少離多的狀態(tài)。那時他不?;丶?,回來鬧上個兩三天就又回去上班了,其間,我們生養(yǎng)了一兒一女,一雙子女給我莫大的慰藉,我還不覺得日子難熬。
可是,一晃幾十年過去,他退休回到了家。他的歸來給我?guī)淼氖遣豢旌屯纯?。人說“少為夫妻老來伴,恩恩愛愛象親人”,可我的老伴卻給我增添不少氣受。老頭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稍有不周到就會有一頓打罵。
他的皮鞋穿臟了,招呼我給上油;我年紀漸老,身體漸衰,有時干家務(wù)力不從心,他非但不體諒,還嫌我不利落;見我對他稍有不滿情緒,就吼:“你吃我的,喝我的,不該伺候我嗎?”有時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回兩句嘴,他伸手就打。
一次,我生病了,身體實在難受,就沒有做飯,心想現(xiàn)在外面飯館很多,他出去吃一頓也很方便。不料他一點也不體諒我重病在身,反而因我沒給他做飯而大吵大鬧,拳打腳踢。我怕夜深人靜讓人聽見,面子不好看,就說:“別打了,讓街坊、兒子聽見多不好。”他狠狠地說:“你給我滾出去!”于是我一氣之下,拖著病弱的身體走出了家門。我來到女兒家,一住就是3個多月。
老頭把我轟走后,開始還覺得威風、自在得很呢。沒人做飯吃飯館,還省了洗碗;沒有洗衣不換衣;沒人收拾屋子隨意折騰??墒沁^一段時間,他就瀟灑不起來了——老吃飯館吃得嘴起泡(上火),老不換衣身難受,屋子臟得賽豬圈。他想到把我接回來。于是他親自登女兒家門,又是道歉,又是認錯。女兒、兒子見他特地登門道歉,就勸我回去,可是我回去還沒一個星期,他又故態(tài)復(fù)萌。
那天,老頭子吃完早飯又下棋去了,家里來了客人,我招待客人每人吃了一個橘子。老頭回來一見橘子少了就破口大罵。平時老頭子管家很嚴,所有的錢都是他自己掌握,我買回東西都得向他報賬;對吃的東西他把得更緊?,F(xiàn)在我未經(jīng)他允許擅自吃橘子,就像吃了他的心肝一樣。這些年來老頭子耳背,和他小聲說話,他聽不清,非得重復(fù)好幾遍,最后急得他喊叫:“大聲說不行嗎?”可是和他大聲說話,他又嫌人家態(tài)度不好,喊得他心煩。上午為橘子的事,他火氣還沒下去,下午又為我說話聲音大而吵起來,到后來又上來打我。以前的認錯、保證統(tǒng)統(tǒng)無效。這樣的事情在他來說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更讓我羞于啟齒的是,在性生活上我們也有矛盾。別看老頭子70多歲了,性欲還很強哩,經(jīng)常要求過性生活;而我早已沒這方面的興趣了。每次遇到這事,倆人都不愉快,他為此事經(jīng)常生悶氣,常找茬兒打我。
我找過街道婦聯(lián)和派出所,兒女們也相勸過。對來自任何方面的勸說,老頭子都表面應(yīng)承,實際上卻屢教不改。以前,我從沒想過離婚,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離婚不是光彩的事兒,而且我認為都一大把年紀了,成為一家人不容易,老夫老妻幾十年了,好歹湊合幾年也就到頭了??墒?,每當他在家里鬧得驚天動地,尤其是他深更半夜折騰我時,我痛苦不堪,便一次又一次想到了離婚。這不,昨天,他嫌我給他煮的面條咸了、硬了,便大吵大鬧,又出手打我,打得我眼冒金星,趔趄倒地,摔傷了左腳,我恨得牙癢癢的,可我打不過他,今天只好來到法院,主張離婚。
采寫手記:
離婚自由沒有年齡限制
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民事庭副庭長張有菊法官說,為了換個戶口本,當個城市人,她嫁給了并不了解的二婚男人,并依賴男人的收入過活,在家中沒地位,沒尊嚴,還經(jīng)常挨打受氣,這種處境確實令人同情。其實,這個老年婦女的遭遇,是千千萬萬個舊式家庭中的婦女的縮影。
她們的婚姻源于生活所迫,俗稱“飯票式婚姻”。這種婚姻,原本就缺乏愛情因素,或者說愛情的成份微乎其微,這本來就是一些女性的可悲之處。然而,更可悲的是,這位老年婦女遇到的是一個在觀念上把妻子、兒孫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把打罵他們、尤其是打罵妻子看成是自己的特權(quán)、就猶如打破自己家里的碗杯一樣不用賠償?shù)哪腥?。作為舊式家庭的女人,他們吃著丈夫的,靠著丈夫養(yǎng)活,一切只好忍受。有的女性就像這位老太太一樣,同丈夫生活了一輩子,也挨打了一輩子。
但是今日的社會已經(jīng)不是舊社會了,老年婦女的權(quán)益同樣得到國家法律的保障,國家也賦予了老年婦女在家庭中與丈夫平等的權(quán)利。如果丈夫不尊重妻子的基本權(quán)利,妻子可以進行抵制、抗爭。另外,也可像這位老太太一樣,丈夫打了她,她就到女兒家住幾個月,直到老伴來道歉才回家。如果老伴又故態(tài)復(fù)萌,她還可以再走,讓他再嘗嘗沒人伺候的滋味。
這位老太太找過街道婦聯(lián)、找過派出所,甚至把兒女們都動員起來做老伴的工作。她這種積極尋找社會和家庭力量支持的做法是正確的。這樣做,可以營造出一種社會環(huán)境和氛圍,給施虐者一種心理壓力:讓他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迫使他控制自己的行為。另外,也可以減少被虐者受傷害的程度。
而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位老年婦女人權(quán)意識尤其是法律意識的覺醒,值得稱道。這位七旬老太怒上法庭主張離婚,雖說讓人感覺有些唐突,因為他與老伴畢竟湊合了一輩子,相當不容易,一般人都是希望她和老伴繼續(xù)走完余生,正如七旬老太所言“好歹湊合幾年也就到頭了”??墒牵@似乎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老伴霸道蠻橫,鬧騰得沒完沒了,于是,七旬老太太苦不堪言,便怒上法庭,自在情理,而且值得稱道。
正是鑒于上述情形,張有菊法官雖費盡口舌勸說七旬老太與老伴重歸于好,但是,七旬老太似乎離意已決,堅決要求與老伴離婚,沒有辦法,張有菊法官只好受理了七旬老太的離婚訴訟,并給七旬老太的老伴下達了應(yīng)訴傳票(應(yīng)訴通知書)。
張有菊法官告訴筆者,“執(zhí)子之手,與爾偕老”——是人們對天下夫妻的美好祝愿;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社會的主張,也是法官辦案的宗旨。況且常言說得好:“能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按照慣例,離婚案件,一般程序是先行調(diào)解,調(diào)解不成,再依法判決。希望七旬老太的老伴能夠及時到庭,先行調(diào)解,如果他能夠及時醒悟,痛改前非,與七旬老太相濡以沫,共度余生,那么,作為法官,理所應(yīng)當勸說這對七旬老夫老妻,維持婚姻現(xiàn)狀,尤其是勸說七旬老太撤訴罷訟,破鏡重圓;如果老頭子仍舊蠻橫無理,積習(xí)難改,老太太心灰意冷,到時候法院只好依法判決這對七旬老夫老妻分道揚鑣了,因為這是他們的權(quán)利,也是人民法院的義務(wù)與責任。因為,從法律上講,離婚自由從來就沒有什么年齡的限制。(未完待續(xù))
(編輯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