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國人尊為“圣人”。除個別特定時期外,他都擁有無數(shù)絢爛奪目的頭銜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尤為重要的是,他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為數(shù)不多的巨匠之一,為整個人類思想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但擁有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諸多頭銜的孔子“信而好古、敘而不做”,沒有留下任何著述。今天人們看到的《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和門人在其死后,精心記錄整理的孔子生前的思想言論,由此我們得以窺見孔子思想學術的博大與精深。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時期,有黃金歲月之稱。那個年代,群星璀璨,百家爭鳴。無論哪一家、哪一派都可以直抒胸臆、毫無顧忌地發(fā)表自己治國救世的言論主張,既有公義的名號,也有私欲的訴求。大到對宇宙萬物的探索,小到對個人飲食起居的顧盼、對名的企羨與利的拒斥、對生的渴望與死的恐懼。林林總總,都是不加隱晦和掩飾的真性情的表白與展示。沒有虛偽的說教,更不存在人為的“造神”或“造圣”,一切源于真情流露,套用孔子的一句話叫“詩(思)無邪”。這種文化現(xiàn)象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實屬難得、彌足珍貴,只可惜未能瓜瓞綿長、一以貫之。《論語》真實地體現(xiàn)了這一時代精神。學生們筆下的孔子,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立體飽滿的夫子。他雖然是時代的先知,站在人類思想的峰巔,同時也是凡夫俗子,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亦充盈其身。
孔子自始至終思考和關懷著人類的終極目標,對大同世界充滿了憧憬與向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钡懒x重擔在肩,使命責任昭然。然而他也能“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很講究生活的品味與質量。“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逼渌囆g感受力非同一般,用今天的話說他原來很小資,并不是時時處處故弄玄虛地豪言壯語和裝腔作勢的高大形象。
孔子鼓勵學生努力進取,為樊遲請學稼圃失望乃至痛責。他強調(diào):“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但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坐而論道時,卻并不贊同諸子的精進之道,反倒契合曾皙的想法?!澳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也就是希望在春夏之交的晴好日子,脫去厚重的棉衣,換上舒服的夏裝,呼朋喚友,到河邊洗澡,然后唱唱歌,盡興而歸。老莊的出世思想、庶俗的享樂主義莫不溢于言表。
曾子曾這樣評價老師的學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對于“恕”,孔子的定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君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全然一副利人忘己不辨是非的超然姿態(tài)。但孔子也不是不講原則地和稀泥、搞中庸調(diào)和,他曾發(fā)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的鏗鏘之音,指斥沒有是非觀念的好好先生是足以敗壞道德的小人,“鄉(xiāng)愿,德之賊也”。斗爭精神、愛憎情懷儼然一當代憤青。
無獨有偶,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對孔子有過客觀生動的描述。《孔子世家》載:孔子在鄭國與弟子走失,獨自徘徊于外城之東門。弟子四下尋找,一人對子貢講:沒有見到什么先生夫子,只看到東門有個人,其落魄、凄慘猶如喪家之狗。子貢找到老師后,據(jù)實以告??鬃有廊恍Φ溃骸罢f的其他話,未必盡然,但把我比作喪家之狗,太貼切了!太貼切了!”
孔子到處宣揚君子之道并以正人君子自居,希望世人學而行之,以近賢者,遠小人。但據(jù)《論語》《孔子世家》所記:當蓄養(yǎng)男寵名聲極壞的衛(wèi)靈公夫人南子相邀時,孔子欣然前往且相見甚歡。遭到子路的詰責后,孔子不得不對天發(fā)誓:“我假若有壞念想,讓老天懲罰我吧!讓老天懲罰我吧!”其實子路大可不必以此為難夫子,須知先生早有教誨: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感謝孔門弟子和司馬遷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執(zhí)著與真誠給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孔子。他們最大的貢獻與價值,就在于不把孔子當作神或圣來包裝與打造,不為威名所懼,不因親情所羈,一是一二是二地講述了先師金無足赤人非完人的雅俗往事,為中華文化砥定了最可寶貴的傳統(tǒng)與原則:不為尊者諱,不為親者諱。
然而,不為尊者諱的司馬遷遠沒有孔門弟子幸運,所處時代的黑暗與殘暴,使忤逆皇帝意志的他,承受了人世間最大的屈辱。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司馬公含垢忍辱,憤發(fā)著述,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史學巨著《史記》。魯迅先生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為尊者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破壞力的糟粕。之所以這樣說,就在于它導致了中國歷史文化很大程度上的虛假,使國民人格尤其是精英階層先天不足。為尊者諱,一方面要把尊者那些不光彩的事,見不得人的事,難以啟齒或形諸筆端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或諱莫如深、語焉不詳,或金蟬脫殼、匿影藏形,或移花接木、嫁禍于人;另一方面,要為尊者涂脂抹粉、俏妝打扮,使尊者光彩照人、鮮亮無比,成為道德真理的化身、天命神權的寵兒。這樣做的結果,掩蓋了事實真相,顛倒了是非黑白,混淆了公眾視聽,使真理得不到弘揚,正義得不到伸張,罪惡得不到鞭撻,君子之道難以大行其途。而尊者們不管其品行如何低劣,心腸如何歹毒,照樣人五人六地登上歷史的神壇圣殿,接受蕓蕓眾生的頂禮膜拜。
翻開二十四史,除了屈指可數(shù)的夏桀殷紂、胡亥楊廣幾個無道之君,趙高秦檜、嚴嵩忠賢幾個為虐之狗外,絕大多數(shù)帝王將相無不以高大正面的形象定格于典籍之中,出現(xiàn)在后人眼前。劉邦本是個典型的流氓無產(chǎn)者,貪財好色,行事卑鄙猥瑣,歷史的風云際會把他推到了時代的前臺。賴眾人之力登上皇帝寶座的劉邦,為使劉家天下千世萬代,屁股還未坐熱,便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將屠刀揮向了昔日同生共死的戰(zhàn)友,演繹了一場“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人間慘劇。但劉邦是尊者,諱的結果,不但洗脫了屠戮功臣元勛的惡名,更以一曲《大風歌》榮立于歷史的潮頭。
一直以來,秦檜被鐵定為殺害岳飛的元兇,高宗趙構好像連知情權都沒有。細想一下,在金兵壓境、國祚傾危的非常時期,作為中流砥柱的岳飛,如果沒有趙構或明或暗的授意,岳飛豈能是秦檜之流所能加害的。岳飛直搗黃龍府,迎還徽、欽二帝的政治主張以及強大高效的執(zhí)行力,恰恰成為點燃趙構殺機的導火索。我們替趙構想想,如若迎回了徽、欽二帝,那嗜權上癮的趙構何以家為呢?明朝詩人文征明對此看得非常透徹,他在《滿江紅》一詞中寫道:“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只怕中原復。”實乃真知灼見。只可惜,千百年來,歷史的審判卻從未光顧過尊者趙構,而充當幫兇與替罪羊的秦檜們白鐵鑄身,赤膊背綁,跪伏在岳武穆的墳前,任雨打霜殺,萬古唾罵。
適之先生講,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理由多于此出。
為尊者諱,是千百年來束縛中國人思想心性的樊籬和桎梏。為尊者諱,說穿了,就是以其意志為社會大眾的意志,以其思想來替代整個社會的思想。凡是尊者所倡導的,哪怕幼稚、荒謬、無恥以至其極,凡夫俗子們也只能斂心忍性全盤接受,不許有絲毫的疑惑和評判。凡尊者所厭棄者,哪怕是謀國為民的良計善策,耿介忠直的正義之士,也要千夫所指,棄如糞土?!安辉S想”,使用來思考的大腦喪失了功用,整個社會陷入弱智和極端,一切皆唯尊者是從,億兆民眾淪為犬儒,華夏神州萬馬齊喑,生機全無。
為尊者諱能大行其道,自有專制政權的支持與擁躉。如果不是主觀故意,僅僅是一時疏忽說錯了話、寫錯了字,甚或沒有說錯話、寫錯字,但只要犯了尊者的忌諱,都要擔殺頭之險。
朱元璋做皇帝前,為了活命,在鳳陽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后來陰差陽錯,竟做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成了真龍?zhí)熳印_@下可了不得啦,那些和做“游方僧”有關的字詞是萬萬不能用的,是大明朝最大的忌諱。只可嘆有些文人士子、草民百姓,不長記性,不知道朱皇帝最忌恨用光、禿等字眼,被砍了頭,還沒弄明白犯了哪條王法。
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其自信心本就不足,是故思想文化鉗制甚于累朝歷代??涤呵瘜遗d文字大獄,文人雅士戲作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也被作為殺頭依據(jù)。為什么清朝訓詁??敝畬W大昌大興,原因在于士子們于故紙堆中可躲避風險,以求完身。盡管前朝今世對康雍乾三朝皆有盛世之譽,無論其貢獻與價值如何,為尊者諱而屢興大獄,對中國文化及文化人極盡摧殘與奴役,這不能不是其最大的污點。
時代的列車駛入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1919年爆發(fā)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也近百年。在中國社會近百年劇烈變革與轉型中,為尊者諱也同其他封建余毒一樣被掃地出門,從形式上退出了曾經(jīng)顯赫無比的歷史舞臺。但無可否認,它仍像幽靈一樣出沒,干擾和遲滯著我們進步的步伐,給我們本不強健的軀體埋下種種禍患。對此,善良的人們切不可盲目樂觀,須要有高度的清醒和警覺。孔門弟子和司馬遷們秉筆著春秋,不為尊者諱的膽識、勇氣、睿智給人們樹立了楷模和榜樣,那么就讓我們從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