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後不久,南斯拉夫成為緊隨蘇聯之後在歐洲出現的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鐵托自然也就成了斯大林在東歐國家領導人中最得力、最可靠的盟友。然而到1948年初,斯大林與鐵托之間,卻發(fā)生了嚴重分歧,雙方勢不兩立,劍拔弩張,最終導致了蘇南兩國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公開沖突。這種裂變曾一度給社會主義陣營投下了可怕的陰影。
鐵托為何要對斯大林說“不”
二戰(zhàn)以後,為了挫敗美國杜魯門政府的“和平演變”政策,斯大林加速了東歐的革命進程。1947年9月,他派日丹諾夫和馬林科夫組建了共產黨情報局,以便統一東歐共產黨的行動。同時,斯大林對東歐各國實行了戒嚴,并通過蘇匈、蘇羅和蘇保等聯合股份公司等特殊機構,控制了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波蘭等國的經濟。這些國家被迫向蘇聯運去煤、機器、鋁土礦、石油和小麥,或是作為賠償,或是作價很低,而這些國家的人民卻非常貧窮,生活日益困難。一時間,蘇聯的勢力覆蓋窒息了任何抗議的呼聲和怨言,蘇聯的行政官員和技術人員監(jiān)督著東歐一些國家的工業(yè),蘇聯的將軍指揮著他們的某些軍隊,蘇聯的警察管理著他們的保安部隊。這些國家的共產黨領導人對蘇聯的做法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不久,斯大林的權威卻受到了南斯拉夫共產黨領袖鐵托的抵觸和挑戰(zhàn)。
約瑟普?布羅茲?鐵托,曾于1935年2月由南共中央委員會派遣到莫斯科,作為共產國際南共代表團的代表參加了巴爾干書記處的工作。他同斯大林有著較好的私交。1937年8月,隨著蘇聯境內“肅反”擴大化,殃及到在共產國際工作的別國共產黨人,南斯拉夫共產黨的前領導人別揚茲維奇被“清洗”處決後,追隨斯大林的鐵托順理章地成為了南共的領導人。
鐵托和斯大林一度成了小兄弟與老大哥般的友好伙伴。但當二戰(zhàn)結束以後,斯大林對南斯拉夫等國的勢力侵襲,使具有深厚民族主義思想的鐵托越來越感到不滿。他和南斯拉夫人民對斯大林的政治和經濟政策深為反感。在國內,他們對表現傲慢的斯大林特使和將軍們敬而遠之,抗議蘇軍在南斯拉夫的不規(guī)矩行為。特別當鐵托發(fā)現斯大林的間諜機關正在南斯拉夫軍隊和警察中征募間諜時,不禁勃然大怒。于是,他開始對斯大林說“不”了。
鐵托要走“多中心的共產主義”道路
在二戰(zhàn)後的世界力量組合中,南斯拉夫選擇了同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結盟的道路,把加速經濟建設的計劃建立在同這些國家合作關系的基礎上,但鐵托認為: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支援必須同相互尊重國家主權相一致。這是同當時蘇聯政府對南斯拉夫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進行滲透的政策相抵觸的。
在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共產黨和政府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和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解,對蘇聯的經濟方式提出了強烈的質疑和批評。鐵托宣稱:“我們要走一條多中心的共產主義道路!”“我們要走自己的路!”
南蘇矛盾因此日益尖銳。南斯拉夫人雖然仍舊忠于斯大林,在貝爾格萊德大街上,以及各種場合仍然懸掛著“老大哥”領袖的畫像,但他們堅決捍衛(wèi)自己的民族尊嚴,抗議蘇聯人對他們的滲透。鐵托本人,由于他蔑視莫斯科而更加受到人民的擁戴。在他的領導下,南斯拉夫開始成為戰(zhàn)後經濟發(fā)展的國家之一。
南共領導人的行為鼓勵了東歐其他國家的共產黨人,他們紛紛效仿,對斯大林表現出的不滿甚至超過了鐵托。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都希望能夠堅持自己的民族尊嚴,使本國的人民不再把他們看成蘇聯的傀儡。即使在斯大林自己的隨從中,也不乏對南斯拉夫的“犯上”行為表示同情的人。
斯大林想讓鐵托“完蛋”
鐵托不愿俯首聽命于蘇聯的態(tài)度激怒了高傲的斯大林。
這位至高無上的“老大哥”十分自信地說:“我只消動一個指頭,鐵托就得完蛋?!庇谑?,斯大林和共產黨情報局先是開動宣傳機器,說鐵托是英國情報機構雇用的代理人、目中無人的“侏儒”、“華爾街的行吟詩人”。大批克格勃特務紛紛潛入南斯拉夫,制造暴亂,并欲謀殺鐵托,殺手輪番出擊,好幾次都差點讓鐵托“完蛋”。幸虧南斯拉夫情報、保安部門和警衛(wèi)人員的精心保護,鐵托才屢次化險為夷。
同時,蘇聯等國家還對南斯拉夫實行了嚴格的經濟制裁,蘇聯軍隊14萬人由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率領,云集于南斯拉夫邊境,準備待南斯拉夫發(fā)生民眾暴動時,就采取軍事行動,伺機大打出手。斯大林還動員東歐各國在南斯拉夫邊界進行威脅性的軍事演習,欲指使他們對“叛逆者”來個大圍剿。一時間,頗有“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氣勢。
但國際上的巨大壓力并沒有使鐵托屈服。他認為:“任何一種軍事占領,即便是由紅軍占領,都包含著固有的非社會主義因素,從而使民族壓迫和奴役不可避免,一切平等統統喪失,只好無條件地屈從于占領者?!?/p>
1951年7月,鐵托在貝爾格菜德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更是斬釘截鐵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們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鮮血,但如果必要的話,我們決心再次用鮮血來浸透它,而它將仍然屬于我們。南斯拉夫絕不會被征服,除非它的各族人民都已戰(zhàn)死在疆場上?!?/p>
在鐵托和最高統帥的部署下,南斯拉夫人民游擊隊20余萬人集結于邊境,隨時準備同入侵者進行一場血戰(zhàn)。
斯大林擔心“鐵托主義”的傳播,他宣稱:共產黨人如果對“鐵托主義”表示同情和跟貝爾格萊德保持聯系,就算是叛變。斯大林更使出了他的拿手戲一“大清洗”,從1949年9月到1951底,共產黨情報局先後將同情鐵托的匈牙利共產黨領袖拉伊克、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科斯托夫,以及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羅吉昂諾夫、蘇軍上將庫茲涅佐夫等120多人,秘密逮捕,并處決。直到1952年下半年,斯大林病入膏肓,這場被世人關注的南蘇“同室操戈”的沖突,才漸漸畫上了句號。
暗殺鐵托,斯大林的未遂計劃
1949年12月,共產黨情報局干脆宣布鐵托等南斯拉夫領導人是帝國主義的“間諜”、“特務”和十惡不赦的“殺人犯”。斯大林開始是號召和鼓勵南斯拉夫共產黨內的“健康力量”起來,取鐵托而代之,但由于鐵托在南斯拉夫的崇高威望和地位,而未能如愿以償。
據蘇聯國家安全部的一份報告顯示:“(1949年)蘇聯國家安全部請求批準由非正式特工馬科斯著手準備一次針對鐵托的恐怖行動”。根據這份報告,馬科斯在得到了暗殺行動的最初指令之後,就持哥斯達黎加護照去了意大利。將他派往意大利的目的,是要讓他取得那里人們的信任,以便混入在意大利的南美外交人員以及知名的哥斯達黎加政客和商人圈子。
通過這種巧妙的迂回的手段,再加上蘇聯國家安全部神通廣大的安排,短短兩年時間,馬科斯便被哥斯達黎加政府任命為駐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特命全權大使了。在他任職以後,僅1952年下半年,他就已經兩次成功地前往南斯拉夫,并與鐵托周圍最親密的戰(zhàn)友打得火熱。他甚至得到了對鐵托進行私^拜訪的權利。于是,馬科斯的上司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為此,1953年2月初,蘇聯安全部門有關負責人把馬科斯召到維也納,秘密地就如何對鐵托采取恐怖行動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馬科斯提供了幾種對鐵托個人采取行動的有效手段。
作為維也納秘密討論的結果,蘇聯國家安全部歸納了對鐵托采取一次恐怖行動的幾種選擇方案,呈報斯大林批準:
一、馬科斯要求安排一次與鐵托的私人會面,會見期間,通過藏在馬科斯衣服中的一種無聲裝置,釋放出大劑量的可以引起肺部感染的細菌。安全部確信,這種細菌肯定可以使鐵托和所有在場的人死亡。只是,報告稱:“至于這種細菌的效能將不告知馬科斯本人,但為了挽救他的生命,他可以得到一種先進的抗感染血清”。
二、在鐵托預定的近期對倫敦進行訪問的過程中,派馬科斯到那里去,利用他的官方身份,以及與南斯拉夫駐英國大使弗拉基米爾?維列彼特的良好私人關系,弄到一張南斯拉夫大使館以鐵托名義舉行的招待會的請柬。然後,在招待會上,用無聲手槍完成暗殺行動,與此同時釋放催淚瓦斯,在人群中引起混亂,以便馬科斯能在消滅一切痕跡後,逃離現場。
三、利用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一次邀請外交使團出席的正式招待會,由馬科斯依照第二項計劃的方法實施暗殺。
此外,蘇聯國家安全部的負責人還指示馬科斯再設計一種更為可靠的辦法,即安排一名哥斯達黎加代表送給鐵托一個裝滿珠寶,但暗藏毒氣的盒子。當鐵托打開珠寶盒時,就會吸入從盒子的夾層里釋放出來的可以即時致命的毒氣。
參加秘密會晤的蘇聯國家安全部人員還要求馬科斯進一步對這一暗殺行動做全面研究,提出一種他能夠實施的最有效的行動方式。最後他們規(guī)定了今後進行聯系的方法,并表示將給馬科斯發(fā)出進一步行動的指令。
在給斯大林的這份報告中,蘇聯國家安全部除說明了上述情況以外,還明確表示,馬科斯是執(zhí)行這次針對鐵托的恐怖行動的最適當人選,因為“馬科斯的個人品質和間諜經驗使他適合于完成這樣的任務”。報告請求斯大林批準采取行動。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蘇聯國家安全部將這份報告呈上去不足一個月後,斯大林便一命嗚呼了,這一行動也就隨即終止了。
忘愿軍凍死不棄陣地
美軍官受震撼向遺體敬禮
1950年冬,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的第20軍、第27軍和第26軍與美國海軍陸戰(zhàn)1師狹路相逢,慘烈交手,史稱“長津湖戰(zhàn)役”。
這是一場在超出了人類生存極限的惡劣環(huán)境下、武器裝備對比懸殊的非常規(guī)戰(zhàn)役:雙方因凍傷造成的傷亡均超過了戰(zhàn)斗傷亡。中國人穿著單薄的服裝,拿著簡陋的武器,饑腸轆轆,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無休無止地沖鋒,冒著美國人猛烈的轟炸和密集的彈雨,勇往直前。
這是一場“中美兩國都不愿提及的血戰(zhàn)”,雖也曾在一些關于朝鮮戰(zhàn)爭的歷史書、回憶錄中出現過,但大都是一筆帶過,濟南軍區(qū)創(chuàng)作室專業(yè)創(chuàng)作員王筠的《長津湖》可能是國內第一部全面還原了這段歷史的作品。他在書中寫道——
風停雪住,曙光再次降臨在長津湖。
蒼白無力的日頭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後,里茲伯格的部隊開始往1081高地運動。昨夜的風雪徹底掃蕩了長津湖地區(qū)所有的崇山峻嶺,使得整個山區(qū)的面貌發(fā)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
原有的積雪被狂風吹得無影無蹤,而前進的道路又被新的積雪所覆蓋,陸戰(zhàn)隊走走停停,用了很長時間才到達1081高地的山腳下。高地上靜悄悄的,寒冷的陽光灑在雪原上,視野之中是一片陰森森的銀白。沒有槍聲,沒有喊聲,也沒有黃蜂般飛舞的手榴彈彈雨,大地上一片安詳。
1950年11月打響的長津湖戰(zhàn)役,中美兩軍都面臨極度嚴寒的考驗,雙方因凍傷造成的傷亡均超過了戰(zhàn)斗傷亡。
里茲伯格團長有點莫名其妙,因為這種安詳過于反常,中國人的無聲無息也nq他摸不著頭腦。以基本常識來判斷,中國人不可能不向1081這個最後的關隘派出阻擊部隊。他想:也許會有不同尋常的事情要發(fā)生吧。里茲伯格命令他的陸戰(zhàn)隊員加倍小心占領山頭上的陣地。
當美國人小心翼翼爬上山頭後,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積雪覆蓋的塹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國軍人僵硬的身體,他們一個挨著一個趴在自己的戰(zhàn)斗位置上,有百十號人,都是據槍而待,槍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陸戰(zhàn)隊將要經過的地方。這些中國人的衣著都非常單薄,沒有大衣,多數人還戴著單帽、穿著單鞋。冰雪在他們的臉上凝結成了寒霜,每個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掛著密集的細小的冰凌,微風拂過,錚錚有聲。
陣地上的中國人都好像是睡著了,他們就那樣趴臥著,每個人的武器都已凍結在自己的手中,而每個人臉上又是那樣的神態(tài)端詳。
里茲伯格聽到陸戰(zhàn)隊的報告以後,也爬上了1081高地,他被深深地震撼了。這就是與他們鏖戰(zhàn)了20多天的中國軍隊嗎?就是層層包圍著他們、一波又一波不斷向他們進攻的中國人嗎?就是這些人,他們寧愿凍死也決不放棄自己的陣地。這是些什么人阿?他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他們?yōu)槭裁慈绱祟B強,為什么具備著這樣非同尋常的意志力?
里茲伯格不由自主地立正站好,并攏了手指,并抬起了手臂,對著那些靜靜趴臥在陣地上的中國軍人行了個莊重的軍禮……
張寧據《軍情觀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