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是當今中國在國際影壇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他的電影作品享譽國內外。除了捧紅的一代代“謀女郎”與張藝謀的愛恨情史,在耀人的光環(huán)下,卻鮮有人知道他的離奇身世和神秘家族史。其實張藝謀原名張詒謀,他是黃埔軍官的后裔,但也因為是有“歷史問題”的人受到了社會的歧視……讓我們來聽張藝謀的自傳揭秘。
母親是皮膚科大夫父親畢業(yè)于黃埔軍校
張藝謀的母親是皮膚科大夫,知識分子,不少了解他的人也知道,張藝謀的父親是黃埔軍校畢業(yè)生,就算知道這些,不少人也很難覺得他有個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背景。
1997年,張藝謀還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導演歌劇《圖蘭朵》,父親去世。張藝謀沒來得及趕回來。在此之前,父親跟張藝謀說過多次,要把家族故事告訴他,至少需要兩周的時間,要細說。母親跟父親商量,老大時間緊,要不就說兩天?父親很堅持,家族故事很重要,細節(jié)很多,兩天說不完。張藝謀是個不能停的人,別說兩周,就是兩天也得咬牙?!拔覀冞@代人受到的教育,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我每天有很多事在做,根本不會在家待十幾天聽我父親講故事。”
母親做了很多努力,讓父親寫下來,但老父堅持要親自跟老大說,也許他早已做好了面對兒子講述的準備,其他的方式,都更間接。對老人來說,親口對兒子講述家族歷史,可能既是一個心愿,也是一種儀式,就算在他身體每況愈下來日無多之時,他都堅持等著這一天??上н@個龐大、復雜的故事,被父親帶進了墳墓。張藝謀說:“我對不起我父親?!备赣H見縫插針跟張藝謀說的故事,被他一點點串起來,他現(xiàn)在所知道的,也只有一個簡單的拼圖,可惜這拼圖中的細節(jié),已經(jīng)徹底丟失。這段故事中最重要的物證,還是照片。
家族衰敗受刺激把三個兒子送到黃埔軍校
張藝謀的祖籍在陜西臨潼田市鎮(zhèn),那里出兵馬俑,陳凱歌在那篇流傳很廣的《秦國人》里,說張藝謀長得就跟兵馬俑一樣。他的爺爺,大致也是這個模樣。
張藝謀的爺爺是臨潼的大戶,父親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喬家大院,說爺爺家當年就是這樣,只大不小。爺爺是老燕京畢業(yè)生,私立大學,家里沒底子上不起。爺爺有報國之志,后來到了陜西柞水縣當縣長。柞水匪患甚烈,民眾不堪其擾。爺爺打算剿匪,那時候政府沒錢,爺爺回到田市鎮(zhèn),從家里拿了大洋買槍,裝備了一個縣剿匪隊。
做文人的爺爺實在低估了剿匪的難度,槍買了,土匪搶先一步收買了剿匪武裝,行動徹底失敗,隊伍土崩瓦解。張藝謀跟評書演員似的總結道:“這正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p>
爺爺剿匡暴露家底招來殺身之禍
更壞的結果是,爺爺購買的槍暴露了他的家底,知道他家里有錢,土匪一路追殺。爺爺縣長也不做了,落荒而逃,跑回臨潼。土匪隨后趕到,把家里大院兒給圍上,要好幾擔大洋贖圍。家里拿不出這些錢,土匪一把火燒了院子。
爺爺家就此衰敗,人跑的跑散的散。爺爺撿回一條命,帶著家小隱姓埋名跑到西安,開藥鋪為生。人到了西安,聽說土匪還時不時在臨潼找他。
剿匪不成,連累家人,這段經(jīng)歷刺激了爺爺。他覺悟“生逢亂世,家里沒有拿槍的不行”,把三個兒子都送到黃埔軍校。大伯是黃埔九期,二伯是黃埔十五期。張藝謀的父親排行老三。
黃埔畢業(yè)之后都要帶兵打仗,奶奶想留一個在身邊,于是張藝謀的父親做了國民黨軍隊的后勤軍需官。國民黨潰退臺灣之后,父親和奶奶留了下來,根據(jù)解放初期的肅反政策,軍需、軍醫(yī)等技術人員可以留用。正是奶奶的堅持、父親的孝順,保住了家,也才有了張藝謀。
大伯一家1948年去了臺灣,從此音信杳然,直到1981年,才輾轉跟家里取得聯(lián)系。
二伯投奔延安中途遭人出賣被槍決
二伯從黃埔畢業(yè)后,和一批同學一起被蔣介石派到胡宗南部。胡宗南對他們很忌憚,弄了個軍官團,把這幫人養(yǎng)起來,不給帶兵。這群人報國無門,成天閑得發(fā)瘋,很痛苦。延安缺少軍事干部,聽說了之后,派人過來策反。胡宗南部隊流傳兩句話:老蔣不要老毛要,老胡不用老朱用。策反到二伯的頭上,他很動心,打算和幾個要好的朋友一起投奔延安。他只是跟母親說,要和一個朋友一起出差。沒想到,從此一別,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父親千方百計在軍隊內部動用各種關系打聽。這件事怎么也打聽不出來,很神秘。有些人肯定了解發(fā)生過什么,就是不說。
父親拿著一張照片在軍隊系統(tǒng)內問,有人認出了這張照片,是軍統(tǒng)培訓班某一期某一班的合影留念。大家這才知道,張三是軍統(tǒng)的。父親根據(jù)這條線索,順著蛛絲馬跡,一個人破解二哥失蹤之謎。最終捋出了大致經(jīng)過:二伯和幾個朋友,包括這個張三,打算投奔延安,不過最后一刻,二伯一群人被張三出賣。胡宗南把人抓起來,不好處置,給蔣介石請示,蔣介石半信半疑,置而不論。直到1949年,國民黨軍隊政府一片大亂,也顧不上了,二伯和其他人最終被槍決。
奶奶91歲高齡才收到臺灣大兒子的音信
在臺灣的大伯一家和奶奶斷了聯(lián)系,大伯覺得,母親和弟弟可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直到1981年,大伯得知他們還在,激動得難以自抑。大伯很小心,怕給母親添麻煩,從臺灣托人到美國,轉了一大圈,給母親寄來了一張家庭合影。在斷了音信幾十年之后,張藝謀的奶奶在91歲高齡,收到了大兒子的一張六寸全家福。
“我現(xiàn)在還記得,奶奶家的小桌,上面鋪著塑料布,奶奶就在桌前,燈光底下,戴著老花鏡,一遍遍看照片,一邊看一邊掉眼淚?!睆埶囍\說,“照片的四周都被摸黃了,摸黑了,卷起來了,奶奶還看,還掉淚?!?/p>
照片背面在每個人的位置上,標注:“長子某某,長媳某某……”母親提醒張藝謀,在他小的時候,奶奶就經(jīng)常搬個小板凳坐在巷口,向遠處張望。他們都知道,奶奶在等人。三個兒子,一個去了臺灣,一個失蹤,生死不明,老人的殘年,只指望著能見兩個兒子一面——二哥已經(jīng)被槍決的事,張藝謀的父親一直沒敢跟老人提起。
聽大伯講述國民黨1948年撤離內幕
張藝謀問起大伯1948年是怎么到的臺灣,大伯講的故事更為傳奇。
國民黨撤離大陸前夕,大伯接受了一項命令,留在大陸打游擊,他需要找白崇禧要50挺機槍。當時一片大亂,白崇禧也不大聽蔣介石的命令。大伯老實,在白崇禧那里待下來,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正在此時,遇見了黃埔同學,同學告訴他,先別忙這些,學著別人把家眷送到臺灣去。大伯這才找關系帶著家眷到了臺灣。安置完家眷,他覺得自己的任務沒有完成,又返回大陸。人到了上海,白崇禧找不到了,他也感受到了國民黨政權的徹底土崩瓦解,正發(fā)愁怎么辦,遇見了他的另一位黃埔的同學,是炮艦的艦長。同學說,別想著完成什么任務了,搭我的炮艦回臺灣去。
炮艦到了基隆港,幾天靠不了岸。當時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陳誠,負責對撤臺的所有軍人集中管訓。岸上布滿了憲兵,大喇叭里滾動播著:“來臺的軍人們,請將隨身攜帶的槍支武器交給上船的憲兵,然后依次下船接受安排?!鄙习豆俦仨毾壤U械,按照規(guī)劃重新編隊,港口擁培非常嚴重。
艦長見老同學著急,想了個辦法。那時候只有廚師和采購可以上岸采辦,艦長建議大伯換身衣裳,冒充采購。臨走,艦長不放心,自己也換了身衣裳,護送老同學上岸,“送佛送到西”,上了岸他才能放心。
上岸不久,身后一聲巨響,火光沖天,接著發(fā)生了連環(huán)爆炸,正是同學那艘艦的彈藥庫發(fā)生事故引發(fā)的。一個艦的人全完了。兩個人癡癡呆果看了半天,恍惚不知身之所至。大伯說,后來艦長撲通一聲給他跪下:“老同學,你救了我?!?/p>
張藝謀說:“后來我看齊邦媛的《三流河》,有很多感觸。故事不一樣,感受是相似的。戰(zhàn)爭、歷史、天各一方、生離死別,對每個家庭帶來的長久的痛苦,長久的壓抑和悲傷,都是共同的?!?/p>
張琳據(jù)鳳凰網(wǎng)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