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場、萬國租界,百年前的私家公館,直到現(xiàn)在依然演繹著屬于自己的故事。
這些故事被還原在細節(jié)里,然后被無限放大,異化成生活品質(zhì)的報告。這里依然鶯歌燕舞、觥籌交錯,只是續(xù)寫華章的人,成了今朝的風流人物。
歷時2年,中糧集團花巨資,將涂堃山公館進行修復,讓海內(nèi)外流失的各處老公館航海鐘表、古典家私、陶瓷壁畫等涂家舊物回流到此,打造成了今日所見的君頂會私人會所。
涂家公館
古老建筑的魅力,在于見證時代的變遷。百年之后,涂堃山公館,依然保存完好。
在漢口腹地,鬧中取靜的一隅,這座宅院深藏在高墻之中,穿過厚重的鐵門入內(nèi),一座白色的簡約風格民國建筑一覽無余。公館前停放著兩輛頗為惹眼的車,一架為人力拉車,一輛為復古汽車,據(jù)總經(jīng)理張咸超介紹,這兩輛車是涂堃山當時的座駕,是中糧集團花高價從國外購得。
高而長的圓形拱門,黑色為基調(diào)的木質(zhì)家裝,彩色的琉璃窗,公館里的一切都散發(fā)出濃濃的民國范兒。在二十世紀20年代,曾對漢口沿江一帶數(shù)十棟獨具風情的公館進行過評選,涂家公館獲得了“漢口第一公館”的美譽。
公館前廳的墻上,有四幅彩色的石版畫,關(guān)于這四幅畫,還有一段趣聞。當時,涂堃山在中國小有名氣,不少人想到涂家公館進行拜訪,其中就有著名繪瓷藝家汪野亭,然汪多次邀約不到,就以四幅畫作為交換,最終成功。涂堃山將這四幅畫鑲嵌于漢口的家中,一直到近年中糧集團對其進行改造和裝修,這才被發(fā)現(xiàn),如今,這四幅畫身家倍漲,成為涂家公館景中一絕。
在涂家公館中,很多場景被還原成涂堃山當時的樣子。在一樓主宴廳內(nèi),有進口的留聲機依然能夠放松民國的樂章,被主人坐過的鮑魚沙發(fā)保存完好,氣勢不凡,漂洋過海而來的亨利二世書柜里放置著各類書籍,讓人感受到來自古典歐洲的工藝魅力,這些公館中的一隅一景,與教皇椅、百年壁爐、通天井等,構(gòu)成公館中讓人難忘的十景。
涂堃山喜愛收藏鐘表,在公館的7個大小不一的房間內(nèi),都置放一個,有世紀航海鐘、騎士鐘,和民國時期的特色鐘表,這些鐘表至今還能走動。
食藝
除了收藏各類鐘表,涂堃山還是位美食家,涂家自創(chuàng)的公館菜,曾讓當時的社會名流們趨之若鶩。
涂家公館菜以上世紀初葉官府文化和貴族餐飲文化為基調(diào),用特殊的烹飪手法重新詮釋鮑翅參、燕窩、蟲草、熊掌等高端食材,將其文化內(nèi)涵和藥理特色在色香味的盤中餐中一一呈現(xiàn),再現(xiàn)洋務(wù)運動買辦物質(zhì)生活的富麗和哲理。為了展現(xiàn)涂家菜的原汁原味,中糧集團眾里尋他,經(jīng)過多番周折,找到了當時制作涂家菜的廚師及傳人。
除卻招牌的涂家公館菜之外,大漢口印象菜和辛亥民國菜,也是這里的獨家美食。
大漢口印象菜以荊楚文化為底蘊,在傳統(tǒng)湖北菜的基礎(chǔ)上改良、精致和提升,配以地方經(jīng)典小吃,混搭得宜。最有趣的是引用地名、人名、歷史文化題譜命名菜肴,讓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能充分領(lǐng)略大一樣的大武漢。辛亥民國菜則以1911年至1949年民國期間,深受當時政要、名人青睞的辛亥民國菜為主體,根據(jù)古籍記載和民間流傳,以及當時老廚師口口相傳,加工整理而復活出來辛亥民國菜。
酒藝
公館里的酒窖在負一樓,酒窖不大,但藏酒齊全。
進入酒窖后,能明顯感到酒窖內(nèi)和酒窖外的溫差,雖時值盛夏,穿著短袖在其中,還是能感受到陣陣涼意。各種美酒被擺放在酒槽中,靜靜的待人來品。
張咸超介紹說:“君頂會的酒是自產(chǎn)自銷,不對外售賣。美酒來自中國的葡萄酒之鄉(xiāng)煙臺,精選鳳凰湖西岸的葡萄釀制而成,品質(zhì)一點也不輸高品質(zhì)的法國紅酒?!?/p>
今年4月,涂堃山的孫女Regina女士和丈夫從美國來到武漢的涂堃山公館,看到曾經(jīng)和爺爺一起相處的地方仍然保存完好,不禁熱淚盈眶。Regina女士出生在漢口的這家公館中,并在此生活了3年,這里對于她來說,不僅是回憶,還是一份割舍不掉的家鄉(xiāng)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