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是當今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緊迫任務。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理所當然地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
教學活動是一項師生雙方共同尋求和探討新知識的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意識地調(diào)控學生心理,從而讓他們積極思考、全心投入,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因此,教師必須吃透兩頭,不僅要鉆研教材,而且要研究學生心理。高中生由于所處的特定生理階段決定了他們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
一、自尊心強、自制力差
他們非??释玫剿说恼J同,個性表現(xiàn)欲強烈;愛用自己的好惡要求別人,卻不愿別人干涉自己;為自己制定一個個奮斗目標,但一遇到挫折便灰心喪氣。
二、獨立性強,兼容性差
他們要求擺脫老師,想獨立審視一切,內(nèi)心世界比較封閉,有事不愿找老師談。他們大部分人喜歡以自己的愛好來決定學習那些科目,尤其喜歡自己崇拜的老師的所教的課程。
三、好奇心強,耐久性差
他們樂于接受新事物,遇事喜歡刨根究底,但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容易見異思遷,淺嘗輒止。
四、波動性強,穩(wěn)定性差
他們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有時“指點江山”“氣吞萬里如虎”,有時“凄凄慘慘戚戚”,“斯人獨憔悴”,他們追明星,侃名人,興趣廣泛,卻情緒多變。
針對高中生這些特殊的心理表現(xiàn),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調(diào)控學生心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1.了解學生的需求,確定教學內(nèi)容
一堂課能否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關鍵取決于教學方法。只有所教內(nèi)容符合學生的要求,學生才會興奮,才會得到心理滿足,課堂教學才會取得成功。因此,上課前教師可以采取寫紙條、找學生談話、問卷調(diào)查等方式設法了解學生的要求,然后以學定教。
2.作好心理鋪墊,營造活躍氛圍
在處理教學內(nèi)容之前,要想法把學生的感情“煽”起來,讓學生的心理處于“激活”狀態(tài)。學生只有在心理“激活”大腦才能興奮,思維才能敏捷,才會加速知識的接收,才會使知識迅速轉化為能力。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設法讓學生處在這種“激活”的狀態(tài)中,并使之持續(xù)下去。
二、改變疲軟的心理狀態(tài)
在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有時處于疲軟狀態(tài),課堂會顯得沉悶。這時老師可引進一點趣味性內(nèi)容或采用一些趣味性形式來活躍一下氣氛,讓學生愉悅起來。學生有了愉悅感,學習起來就會興趣十足,積極主動。比如可通過朗誦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展開競爭,讓其大腦處于興奮和高效狀態(tài),這樣既鞏固了知識,訓練了能力,又培養(yǎng)了競爭意識。
三、巧處課堂的突發(fā)事件
由于學生的閱歷、思想情感等千差萬別,往往語文課堂中會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比如談笑、打鬧、玩手機等。這時教師決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理,決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更不能因此而影響課堂教學。能否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是一個教師成熟與否的標志。針對以上現(xiàn)象,教師可轉移矛盾,把不利于課堂的行為轉化為有利于課堂的積極因素,或冷處理等辦法來解決。
四、運用多變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不斷引進新的教學信息,更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多變而有序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才會饒有興趣,才會情動而思發(fā),求知欲大增。單調(diào)重復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漠視、不滿甚至厭惡。例如在講授課文《祝?!窌r,我先讓學生看課文中的插圖,并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描寫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兩相對照,看看插圖是否和原文有不符的地方,是否還可以改進。學生對照后馬上發(fā)現(xiàn):原文是“一手提著竹籃”,而插圖卻是“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