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VS新人
新郎的婚禮恐婚癥
領(lǐng)證并沒有在實質(zhì)上改變王一茹和車學兵的生活,一個紅本本似乎只是給兩年多的同居生活加了一道保險杠。但當兩家父母商定好要舉辦婚禮后,車學兵恐婚了。在父母和王一茹開始向周圍人了解婚禮事宜時,他不聞不問;對于所有需要兩人一起操心的婚禮項目,采取消極不配合態(tài)度;不管是定婚宴酒店還是定拍攝婚紗照時間,能拖則拖。
舉辦一場真正的婚禮,站在眾人面前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已婚了,這與私下請最好的哥們兒吃頓飯,有千差萬別。
因婚禮而產(chǎn)生的恐婚癥患者以男性居多。辦理結(jié)婚法律程序因降低了審核門檻,變得隨意化;而有儀式性質(zhì)的婚禮則成為新人在籌備婚禮過程中面臨的第一道心理坎。53.67%的新郎承認自己有恐婚傾向,3.2%的新郎成功延遲或者取消過婚禮。
如果不及時解決恐婚癥,婚禮的籌備將麻煩不斷。一個不斷使壞或者拒絕承擔責任的新郎,會在新娘心中播下懷疑的種子:是對我、我父母甚至這樁婚姻不滿,所以排斥婚禮?由此引發(fā)的爭吵和猜忌,將一直延續(xù)到家庭生活中。
解決辦法:夫妻倆在做出決定后,應有一場圍繞婚禮展開的詳細討論,包括婚禮工作的責任分配,彼此對婚禮的認識、擔憂等,避免讓瑣碎的準備工作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使得還沒有完全適應婚姻角色的一方產(chǎn)生逃避想法。
新娘的權(quán)力之爭
籌備婚禮時,徐薇和岳林正是你儂我儂情意最濃時。一生一次的婚禮在徐薇看來,理所當然要由自己全盤做主,岳林同意了。但他很快收回了承諾。
徐薇選擇的酒店完全超出兩人的承受力,自己最討厭白西裝,拍攝婚紗照時徐薇卻執(zhí)意要求影樓方提供白色禮服,還有婚慶公司的選擇,徐薇一定要照顧同學生意,選擇并不適合兩人的策劃人。兩人起初只是就原則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當裂隙越來越大,最小的細節(jié)也能點燃炸藥桶。
當婚禮準備到一半時,岳林和徐薇就婚禮蛋糕一事再次發(fā)生爭執(zhí),忍無可忍的新郎干脆宣布取消婚禮。
當感情沒有涉及金錢、審美追求、處事風格等沖突時,兩個人是否一致的評判標準可能停留在客觀條件和空泛的價值理想層面,婚禮,暴露出新人之間掩埋在理想之下真實的不一致,對于沒有太多生活經(jīng)驗的青年人來說,籌備婚禮的確是相互了解、磨合和評估雙方是否合適的重要選題?;I備工作因夫妻倆意見無法一致而夭折的事,屢屢發(fā)生,但多數(shù)新人都能在事后達成諒解。在此過程中,新娘對婚禮決定權(quán)顯得更執(zhí)著,起源于她對婚姻權(quán)利的爭奪或者確保:許多新娘都相信,自己在婚禮中獲得的權(quán)利與在婚姻中掌控的權(quán)利成正比。
解決辦法:這是一個責任和權(quán)利分配問題。新娘對權(quán)利的看重,一方面來自安全感,希望用爭權(quán)試探出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一方面則緣于新郎的失職,新郎放棄投票權(quán)表達對妻子的“包容”,實際也是放棄了責任,當發(fā)現(xiàn)原則被侵犯時再想重拾責任以保證權(quán)利,必然會引起沖突。所以,一開始就亮出底線,分配好責任和權(quán)利,是避免所有沖突的前提。
婚姻里有三件坑爹事最暴露感情的死穴:買房子,裝修,辦婚禮。三件事中又以婚禮最復雜。以新人為核心,兩人的工作生活圈為半徑,所有親友同事都成為直接和間接關(guān)系人?;槎Y中的關(guān)系學,從來都不簡單。
新人VS家長
為了孩子的利益
蘇青的婚禮,一開始就不順。她和丈夫本沒有沖突,但兩人身后的父母和一幫子親戚從開始一直吵到結(jié)束,比電視里演的還夸張。第一天商量,婆婆毫不客氣要求去他們老家辦婚禮,一切得按老家規(guī)矩辦事。疼愛女兒的蘇青媽立刻反對。吵吵嚷嚷到最后兩個媽達成共識:兩家各自做東,一邊一場,誰也不去對方家地盤。
中式還是西式,酒樓還是酒店,誰家出多少錢,份子錢算誰的,彩禮多少嫁妝多少……兩個媽一人一個小本子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作為秋后算賬的依據(jù)。小兩口勸不住家里人,不吭聲躲在一旁倒成了傀儡。
70%新人的婚禮操辦都有父母參與,兩個家庭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沖突常常就在這里爆發(fā)?,F(xiàn)在新人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習慣了對子女決定的參與,到婚禮時自認更有權(quán)力做主,或躲在孩子背后獻計獻策,以期達到自家孩子占上風不吃虧的目的。本來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兩個人成了雙方父母的傀儡,在父母的參與下產(chǎn)生相互猜疑、試探、角力的情緒。
解決辦法:因為站的角度不一樣,即便雙方家庭都努力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但有維護自己孩子利益的原則,最終也不可能做到雙方都滿意。最科學的相處方式是盡量避免雙方的直接“碰撞”,把意見反映給各自的孩子,由他們自己協(xié)商和回饋家庭的意見,以孩子為橋梁和緩沖帶。還有一個值得分享的經(jīng)驗:大部分的娘家媽媽更重視態(tài)度,她們擔心女兒嫁到婆家得不到重視,此時如果婆家在經(jīng)濟實力、家庭條件等方面有通,不給兒女婚事埋下隱患。
另外,新人在長輩面前不能自起矛盾,他們必須首先彼此間的交流暢通,牢記自己才是婚禮主要籌備者的身份,不要自動放棄主動權(quán)。
婆媳矛盾提前爆發(fā)
最糟糕的情況,莫過于婚禮還沒辦,婆媳就鬧翻了臉。如果同居是情侶的試婚石,婚禮則是雙方家庭關(guān)系的試金石。黃玲玲和婆婆同是女強人,兩人都想成為婚禮大片的“制片人”,在籌備過程中屢屢沖突。雖然最后婚禮看似順理進行,但她對挑剔確定迎賓人員
新人雙方家庭都要派出親友負責迎賓接待工作,提前分配好賓客簽到臺接待、登記禮物禮金和引導賓客入席等工作。
確定滾床兒童
通常為三歲以下健康活潑的小朋友;確認從外地來的親友名單,并為他們預訂酒店。再次確認主婚人、證婚人名單;這是最忙碌的一天。
就婚禮準備工作完成情況與父母溝通;根據(jù)準備情況就婚禮當天儀式進程與主持人作最后溝通:與伴郎伴娘再次溝通;最后確認幫忙的親友。
守舊的婆婆已埋下諸多不滿,而丈夫在此過程中的兩不相幫,也成了夫妻倆日后經(jīng)常吵架的導火線。
解決辦法:婆媳問題老生常談,很多婆媳矛盾在婚禮籌備期就露出端倪,多數(shù)情況下,總有一方會為了婚禮順利進行而選擇讓步。但無論對錯,和長輩發(fā)生直接沖突是大忌,除了顯示出自己沒有良好的家教外,還會因傷害了公婆而拉遠與丈夫的距離。除了和丈夫多溝通、強調(diào)自己的理由和原則外,忍一時,既能顯示出自己良好的家教,也能讓對方父母對你有信心。
父母集體干涉太多
父母之間沒矛盾,也并不意味著一帆風順。當矛頭調(diào)轉(zhuǎn)統(tǒng)一對向新人時,滋味一樣難受。
劉洋的婚禮一開始就讓他覺得憋屈。雙方家長見面時他還擔心了好一會,結(jié)果兩對父母意見統(tǒng)一,就是和小兩口的意見不統(tǒng)一。父母們對未來的婚禮有自己的看法,既要合禮數(shù),又要隆重有面子。但劉洋想耍的婚禮是有創(chuàng)意、浪漫的,傳統(tǒng)程序有沒有,不重要。此外,請不請婚慶公司、用什么等級的司儀和攝影師,都讓想花錢買輕松的新人和強調(diào)節(jié)儉的父母間總是僵持不下。盡管最后父母們做出了讓步,但劉洋心里始終有些不舒服。
解決辦法:父母們并不是那么難以溝通,導致分歧的也許不是婚禮本身,是子女對自己的態(tài)度,新人們“有沒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此外,父母也應該明白,婚禮的主角畢竟是兩位新人,他們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不能把自己年輕時不曾擁有的婚禮夢想實現(xiàn)在兒女的婚禮上;也不要一味追求務實,將原本應該浪漫且略帶夢幻的婚禮辦成走過場、走形式。
主任VS賓客
要得罪一個人?很容易,請他參加你的婚禮。一張名字寫錯的請柬,一個胡亂安排的座位,不禮貌的招待,甚至認錯人這樣的烏龍,都可能讓人敗興而歸。
婚宴上最能體現(xiàn)人際能力的,是座次的安排。既要符合老祖宗的傳統(tǒng)規(guī)矩,又要避免讓相識的賓客分隔兩地;每桌都要保證至少有一位能調(diào)動氣氛的客人。如何安排才能滿足所有條件?
解決辦法:婚宴座位安排原則如下:1.宴會中賓主的位置為正面對門的中心位置;2.桌位、座位距離主人越近則代表客人與主人的關(guān)系越緊密;3.婚宴中,新人父母雙方應有各自單獨的席位。適當靠近,分列紅毯兩側(cè);4.新人父母不相鄰而坐,賓客則按照長幼次序靠父母雙方右手邊依次入座;5.將長輩、兄弟姐妹安排在同一桌或相鄰區(qū)域;6.主人方面的陪客應盡量插在客人之間,以便與客人交談。
實際操作時,可在遵循原則基礎(chǔ)上,事先將客人的名單按與新人的關(guān)系及年齡進行分類,將年齡相近的賓客安排在同一臺,從長到幼安排桌位,既尊重了長輩也解放了活潑好動的小輩們。
婚禮項目表
多家比較,確認預訂酒店
看黃歷選日子且只能在周末舉辦,條件苛刻,舉辦婚宴的酒樓酒店便特別搶手。選擇時要綜合考慮預算、地點、風格、現(xiàn)場效果、菜單和布置細節(jié)等因素。
多家比較,確認婚慶公司
注重口碑,謹防黑店。簽合約前,要現(xiàn)場確認婚禮當天的車輛、主持人等項目,在違約責任方面有詳細記錄,婚禮當天再給尾款。
可通過面談和電話等方式預訂拍攝婚紗照時間一般婚紗影樓會提供預約服務,和化妝師詳細溝通造型設(shè)計時帶上婚紗,拍照前一天再次確認上收時間。
確認最后的攝像師、司儀、婚車車隊司機名單尤其要請司機確定婚禮當天婚車行進路線及所需時間;再次和化妝師取得聯(lián)系,確認時間;預訂美容院進行新娘保養(yǎng)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