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000米高、層巒疊嶂(zhàng)的安第斯高原上,有一座前印加時期的文化遺址。自從1548年西班牙人發(fā)現(xiàn)了這個被印加人稱作蒂亞瓦納科的小村落之后,以精美的石造建筑為特征的蒂亞瓦納科文化就著稱于世。
這處遺址由一個分布在長1000米、寬400米的臺地上的大建筑群組成。遺址被一條大道分為兩半,大道一邊是占地210平方米、高15米的阿加巴那金字塔,另一邊是由長118米、寬112米的臺面組成的卡拉薩薩亞建筑。該建筑至今仍完好無損,四周圍以堅固的石墻,里面有樓梯通向地下內(nèi)院,西北角就坐落著美洲古代最卓越、最著名的古跡之一——太陽門。它被視作蒂瓦納科文化的最杰出的象征。
凡是看到過“太陽門”的人,無不為它的宏偉壯觀驚嘆不已。更耐人尋味的是,“太陽門”不僅是個龐然大物,而且它上面還雕刻著極其精美的圖案。在“太陽門”的石門中央,刻著一個謎一般的人像,據(jù)說是代表造物主維拉科查。這個人像雙手持著用鷹頭做裝飾的節(jié)杖,每只手只有四個手指。其兩旁平行排列著三排共48個較小的神像。其中上下兩排刻有長翅膀的勇士,中間那排則刻著某種人格化了的飛禽,此外,還有眾多至今仍無法了解其涵義的符號。
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每年的冬至和夏至,曙光就會穿過東面距太陽門100米遠的小門,形成一道光柱,一直照射到“太陽門”正中的太陽神像上;而每年六月到十二月的時候,陽光也是從那個小門直射到“太陽門”上刻著的六月和十二月的標志上。這樣,通過陽光的指引,古代的印第安人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何時是雨季、何時是播種時節(jié)。在今天看來,它雖然只是完全靠太陽來指引的太陽歷,但是它所達到的精確程度和由此反應出的古代蒂亞瓦納科人的智慧,依然令我們嘆為觀止。
美國考古學家溫德爾·貝內(nèi)特用層積發(fā)掘法,證明了蒂亞瓦納科文化的最早年代是在公元300~700年,而“太陽門”和其他一些建筑應是在1000年前正式建成的。蒂亞瓦納科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玻利維亞考古學家卡洛斯·龐塞·桑西內(nèi)斯和阿根廷考古學家伊瓦拉·格拉索用放射性碳鑒定,蒂亞瓦納科建筑應該是開始于公元前300年,而建成美洲這一燦爛輝煌的文明大約是在公元8世紀以前,一般看法認為在公元5~6世紀。建筑者可能是居住在安第斯山區(qū)的科拉人。他們認為蒂亞瓦納科曾是一個舉行宗教儀式的中心場所?!疤栭T”極有可能是阿加巴那金字塔頂上原有的神廟的一部分。
美國歷史學家艾·巴·托馬斯也同意遺址是科拉人建立的這一理論,但他認為,那里應該是一個大商業(yè)中心或文化中心。階梯通向的地方是中央市場,刻在石門框上的那個人形淺浮雕代表了雨神,輻射狀的線條是雨水,兩旁的小型雕像象征著他們朝著雨神走去,以承認他的權(quán)威。更有甚者,還有人說,蒂亞瓦納科是外星人在某一時期建造在地球上的一座城市,“太陽門”就是一座通往外太空之門。
總之,科學家們對“太陽門”的來歷還無法得到統(tǒng)一的結(jié)論。但我們相信,隨著對遺址的不斷發(fā)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太陽門”的秘密總有一天會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