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個名叫基思·賈德的囚犯,5月8日這一天成了全美最受輿論關注的人,原因是他在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初選中獲得了41%的支持率,而其對手,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僅獲得59%的選票,令人尷尬。
美國人瘋了嗎?
沒有。首先,美國除了極少數嚴重罪犯在極少數州被限制政治權利之外,大部分在押疑犯和服刑囚犯,均有權參選總統(tǒng)。依美國聯(lián)邦憲法,只要是在美國本土出生、年過35歲、在美國本土居住一定年限的美國公民,均有資格參選美國總統(tǒng)。他們可以加入黨派,以黨派提名的總統(tǒng)候選人身份參選——如果是大黨,如民主黨或共和黨,則經過初選最后經全國代表大會決定該黨總統(tǒng)候選人,或以獨立的無黨派人士身份直接參選。
以2004年美國大選為例,最后大選時共有19人角逐總統(tǒng)之位,其中有來自大黨的時任總統(tǒng)、共和黨候選人布什和挑戰(zhàn)者民主黨的候選人克里,還有來自小黨和無黨派的17名候選人。代表綠黨競選總統(tǒng)的名叫科比,來自加利福尼亞,是個建筑工人,而代表“和平和自由黨”的候選人皮提爾就是一個囚犯,1975年因幫助和煽動殺害兩名聯(lián)邦調查局特工而被判處兩個終身監(jiān)禁,2004年大選時仍在服刑。
相對于2004年的皮提爾,這回挑戰(zhàn)奧巴馬的賈德,是因敲詐勒索罪被判210個月監(jiān)禁刑,后獲減刑,但目前仍在服刑。賈德依照西弗吉尼亞法律規(guī)定,向選舉主管部門交了2400美元的登記費,并從登記為合法的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資格參選人之日起,就按規(guī)定定期報送個人資產變動情況表,公布競選綱領。
賈德的競選綱領盡管做得不大精致,但他也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主張,如“加大公共開支、取消所有稅收,政府自印鈔票維持”等。據說賈德不是第一回參選總統(tǒng),在前幾屆大選時,賈德就有過不俗表現(xiàn),尤其2008年民主黨初選中奧巴馬和希拉里膠著搏殺之時,賈德居然斬獲第三的成績。
西弗吉尼亞是以煤炭業(yè)為主的州,一直對奧巴馬能源政策有意見,據稱,奧巴馬放棄了在西弗吉尼亞的競選造勢活動,2008年的記錄是奧巴馬在西弗吉尼亞的初選和最后大選中均輸。今年這一屆初選奧巴馬雖然創(chuàng)造了“贏”的記錄,但面對一個囚犯,贏得如此艱難和難看。這個結局的啟示是:在美國,任何人都可以改變歷史,任何無名小卒都可以影響“大人物”。
關于“邊緣人物”選總統(tǒng)一事,除了在美國之外,歐洲國家也有過類似情況。
2007年3月27日,法國南部一家法院緊急叫停了一樁刑事案的審理。法院發(fā)現(xiàn),他們準備拉到被告席上的眾多“不法之徒”中,居然有一位是總統(tǒng)候選人。他就是約瑟·博維,嚴格地說,他是個農民,是個阿爾卑斯山腳下的養(yǎng)羊專業(yè)戶,是個不可能與政治扯上關系的南部農夫。然而這位農民的政治主張卻是世界性的,他反對全球化、反對不良食品,他的政治組織名稱也具備了世界級水平:另類全球化運動,甚至他的競選口號也充滿了全球政治風暴的火藥味:反對自由經濟而發(fā)動競選起義!
刑事法庭被“叫停”,令這位胸懷天下的農民實現(xiàn)了參選總統(tǒng)的愿望。
而在俄羅斯,曾經的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一直盼望著能參選總統(tǒng),卻被當局控罪投入監(jiān)獄。依俄法律,囚犯沒有資格參選。本來這位首富可以參加2012年大選的,結果2011年俄又啟動“第二季”審判,本該釋放出獄的霍氏又被“漏罪”再加判數年。
(杜力飛薦自《南方都市報》)
責編:天翼